李洪斌大师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
李洪斌大师与王军馆长展开了一场精彩的非遗文化交流传承活动。李洪斌大师作为阜新玛瑙雕领域的行家,带着匠心独运的玛瑙雕作品,分享着玛瑙雕刻的独特技法与创作感悟。王军馆长则结合丰富的馆藏经验与文化推广心得,畅聊非遗传承发展之道。二人各抒己见,思想碰撞间满是对非遗文化的热忱,共同期许为非遗传承续写更璀璨的篇章。
1.辽宁阜新玛瑙雕《凤首杯》
作品材质:红玛瑙
作品规格:高12*8cm
收藏时间:2016年10月6日辽宁阜新玛瑙雕《凤首杯》堪称巧夺天工之作。其选取优质阜新玛瑙为材,质地温润,色泽艳丽。杯身呈优雅形态,而凤首的雕刻尤为精妙,凤冠高耸,凤喙微张,似在轻吟,那灵动的神态被刻画得活灵活现。每一处线条都彰显着工匠的高超技艺,整件作品既具实用价值,又满含艺术韵味,将阜新玛瑙雕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辽宁阜新玛瑙雕《红玛瑙亭式链条熏》
作品材质:红玛瑙
作品规格:高38*15cm
收藏时间:2016年10月6日《红玛瑙亭式链条熏》是阜新玛瑙雕中的杰出之作。它以红玛瑙为材,那艳丽的色泽本就夺目。作者精心构思,将亭台造型刻画得惟妙惟肖,飞檐斗拱尽显古韵。尤为精妙的是那链条部分,环环相扣,灵动自然,彰显出高超技艺。整件作品既蕴含着古典建筑之美,又展现出阜
辽宁阜新玛瑙雕《红玛瑙孔雀瓶》
作品材质:红玛瑙
作品规格:高12*8cm
收藏时间:2016年10月6日它选取质地温润、色泽艳丽的红玛瑙为材,瓶身主体仿若孔雀开屏般绚丽夺目。工匠凭借精湛技艺,将孔雀的羽翎、神态雕琢得活灵活现,每一片 “羽毛” 都细腻逼真,尽显灵动之美。这一作品不仅彰显了阜新玛瑙雕高超的雕刻水平,更承载着独特的艺术韵味,让人观之赞叹不已。
辽宁阜新玛瑙雕《彝》
作品材质:广西鸡血玉
作品规格:高24,宽25cm
收藏时间:2016年10月6日整体造型古朴庄重,具有典型的古代中国风格。青铜器的主体部分呈方形,顶部有一个小的四棱锥形状装饰,两侧有对称的兽首形耳,耳上有卷曲的装饰。器身表面有精美的浮雕花纹,包括几何图案和可能的兽面纹等,这些花纹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雕刻技艺。
辽宁阜新玛瑙雕《豆熏》
作品材质:水草玛瑙
作品规格:高32,宽20cm
收藏时间:2016年10月6日这件作品选材于阜新玛瑙,其质地优良,色泽柔和。《豆熏》在造型上独具匠心,雕工细腻。豆熏的主体线条流畅,可能雕刻有精美的纹饰,如花卉、云纹等,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雕刻师的高超技艺。它不仅具有实用的熏香功能,更因其玛瑙材质和精湛雕刻成为一件极具艺术价值的摆件,充分展现了阜新玛瑙雕的魅力。
辽宁阜新玛瑙雕《水草玛瑙孔雀瓶》
作品材质:水草玛瑙
作品规格:高15*10cm
收藏时间:2016年10月6日这件作品以水草玛瑙为原料,其内部天然形成的纹理如同水中摇曳的水草,美妙绝伦。瓶身被雕刻成孔雀形状,孔雀的姿态优雅,羽毛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开屏。匠人的精湛技艺将玛瑙的天然之美与艺术构思完美结合,使《水草玛瑙孔雀瓶》不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艺术结晶。
辽宁阜新玛瑙雕《提梁卣》
作品材质:广西鸡血玉
作品规格:高25,宽20cm
收藏时间:2016年10月6日阜新玛瑙雕《提梁卣》是玛瑙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它以阜新玛瑙为原料,玛瑙本身质地温润、色彩丰富。《提梁卣》的造型仿自古青铜器,提梁设计精巧,线条流畅。雕刻师在其表面精心雕琢出古朴的纹路,这些纹路细腻且富有层次感,完美重现了古代器物的庄重与神秘。这件作品既体现了阜新玛瑙雕精湛的技艺,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冯久和 寿山石雕(54)久和雕刀,刻出寿山千载梦
冯师妙艺,琢来闽地万般情
冯久和(1928.1—2022.4),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师从擅长圆雕的“东门派”第三代传人黄恒颂。在长期实践中发展了寿山石雕技艺;丰富了寿山石雕的题材内容,将寿山石雕的“因色取巧”技艺提升到新境界:对传统造型布局有很大突破,开辟了寿山石雕寓意的新领域。代表作《花果累累》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欣欣向荣》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收藏,陈列于省人民政府接待厅。200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除创作外,还致力于收徒传艺。(已故)
福建寿山石雕《天伦之乐》
作品材质:寿山石
作品规格 :26*12.6*14cm
收藏时间:2019年3月29日冯久和的福建寿山石雕《天伦之乐》极富艺术感染力。作品利用寿山石的天然色泽与纹理,巧妙地雕琢出温馨的场景。或许能看到一群神态各异的动物,如小猪崽们围绕在母猪身旁,嬉戏玩耍、拱奶觅食,母猪则慈爱地看着幼崽,眼神中充满温柔与宠溺。整个作品栩栩如生,将动物间的天伦之乐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冯久和大师精湛的雕刻技艺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也展现出寿山石雕独特的艺术魅力。
赞冯久和寿山石雕
冯久和绝技倾于寿山石,雕刀下妙韵悠悠岁月知。
寿山石奇珍本自山川育,巧手琢灵胎初现展风姿。
花鸟绘石间似语春光里,娇花含露意瓣瓣绽娇痴。
飞鸟振翎羽声声鸣翠枝,瑞兽雕岩上威风凛凛持。
鬃毛皆抖擞雄姿惊望眼,利爪若锋芒霸气漫城池。
人物塑形态宛如尘世立,老者凝睿智皱纹藏故事。
孩童露纯真笑靥传欢愉,山川刻石中气势吞云霓。
峰峦连峻岭层层叠嶂起,溪流绕翠谷潺潺响韵诗。
细节皆精镂毫厘无差池,线条如丝缕婉转绘神思。
传承古匠心独把新程启,寿山石雕艺千秋绽华滋。
寿山石雕赋
八闽大地,物华天宝,寿山石雕,堪称艺苑奇葩,独绽璀璨光华。
寿山石者,天赐美材也。其质温润细腻,入手生温,色呈五彩斑斓,或红如烈火,或白若凝脂,或黄似熟栗,恰似大地蕴育之瑰宝,静候巧手点化。
冯久和等大师辈出,匠心独运,以石为纸,雕刀作笔,绘就绚丽篇章。观其技法,浮雕如诗画舒展,层叠有致,花鸟虫鱼皆具灵韵,似欲破壁而出;圆雕则立体鲜活,人物形神皆备,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呼之欲出;镂雕更显精妙,玲珑剔透,仿佛藏万千世界于石内,令人叹为观止。
寿山石雕,承载千年文化底蕴,既承古艺之精妙,又融时代之新风。它是技艺的传承,亦是情感的寄托,以石表意,诉说着岁月故事,在艺术长河中熠熠生辉,引得四方雅士皆为其折服,赞其巧夺天工,传艺术佳话于不朽也。
林亨云 寿山石雕(55)亨云雕艺,绘就寿山多彩梦
林师匠心,琢来闽韵满堂春
林亨云(1930.9—2018.4)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自幼跟随舅父学习雕刻。在掌握寿山石雕传统技法的同时,吸收木雕、牙雕的艺术长处,自成一体,独具风格,尤擅雕刻北极熊,为寿山石雕技艺一绝。《寒冬一霸《双熊》等多件作品获奖。200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从艺五十多年间,培养了不少寿山石雕后继人才。(已故)
福建寿山石雕《天伦之乐》
作品材质:寿山石
作品规格 : 32*11*17cm
收藏时间:2019年3月29日福建寿山石雕《天伦之乐》是林亨云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寿山石为材质,雕刻了北极熊一家温馨相处的场景。熊的形态憨态可掬,或依偎、或嬉戏,皮毛质感逼真,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其柔软。林亨云通过精湛的雕刻技艺,将北极熊一家的天伦之乐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赞林亨云寿山石雕
亨云妙手塑石雕,寿石生情韵自飘。
巧刻熊姿呈百态,精琢神韵显千娇。
毫厘之间藏精妙,方寸之地涌思潮。
传承艺路添华彩,佳作扬名岁月昭。
陈礼忠 寿山石雕(56)礼忠雕艺,绘就寿山诗意梦
陈师匠心,琢来闽水画情风
陈礼忠,男,1968年生人,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少时受舅妈冯其钦影响,开始接触寿山石雕艺术。1984年正式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为师,学习寿山石雕刻技术。擅长雕刻山水、花卉、动物、人物题材,精于鹰的雕刻;以写实的精刻手法雕刻“荷系列”作品,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寄托其“志归完璞”的艺术理念,尤其以普通的石材,因材施艺,创作出非凡的艺术品,为寿山石雕石材使用的扩展开辟了新途径。多件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数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陈礼忠大师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
陈礼忠大师携带着寿山石雕的精妙技艺以及一件件令人赞叹的佳作欣然前来。他先是将自己多年来在雕刻过程中的心得娓娓道来,从如何选材、构思,到怎样运用刻刀呈现细节,毫无保留。又分享了创作理念,让大家领略寿山石雕蕴含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内涵。
而王军馆长凭借馆内丰富的非遗馆藏资源以及在文化传播方面积累的诸多经验,深入畅谈非遗传承在当下的多元路径与重要意义。二人你来我往,畅所欲言,每一次的思想碰撞都迸发出对非遗文化满满的热忱。他们怀着共同的期许,期望借助这次交流,凝聚力量,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为璀璨夺目的光彩,吸引更多人关注、传承非遗之美。
福建寿山石雕《池上芙蓉》
作品材质:老挝石
作品规格:17*9*28cm
收藏时间:2016年3月10日
赞陈礼忠寿山石雕
陈礼忠巧手琢寿山美石,雕刀起落间尽显艺卓奇。
寿山石焕彩展万般风致,精雕细刻里藏无限情思。
花鸟传神似跃然于尘世,山川入韵恰汇聚在凝脂。
传承匠意且书崭新章句,石雕绝品令众皆赞称之。
方新中 徽州三雕(57)新中妙手,雕徽州三艺,刀下生花呈古韵
巧匠精心,琢皖地奇珍,木间蕴秀绽华光
方新中,男,1949年生人,汉族,安徽省歙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童年受祖父方与严影响,爱好绘画、雕刻,后居家学做砖石匠和竹木雕活。1985年在县古园林建筑工程队工作,后创办黄山市歙县新中艺术砖雕工艺厂。能融传统砖雕艺术与现代审美情趣于一体,将砖雕工艺引入现代建筑室内外装饰,承揽许多国家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砖雕及壁画制作,作品遍及国内外。砖雕作品有《琴韵图》等。致力于技艺传承,培养了包括其子方萌乐在内的数名砖雕传承人。在安徽省行知学校创立徽州砖雕实训室,向慕名前来的学子传授技艺。
方新中大师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
方新中大师带着徽州三雕的精湛技艺与深厚文化内涵,与王军馆长展开交流。方新中分享自己在徽州三雕传承道路上的经历,讲述如何坚守传统技艺,又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王军馆长则凭借对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和文学馆丰富的资源及平台优势,探讨如何将徽州三雕这类传统艺术通过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更好地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二人共同探讨培养年轻传承人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吸引年轻人投身到徽州三雕的传承事业中,为这一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他们期望通过彼此的交流与合作,搭建起文化传承的桥梁,让徽州三雕艺术在新时代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安徽徽州砖雕《桃园结义》
作品材质:砖
作品规格:100*35*5cm
收藏时间:2016年4月10日安徽徽州砖雕《桃园结义》堪称砖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这件作品选材精良,以细腻的徽州青砖为载体。砖雕之上,生动地刻画着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的场景。瞧那刘备,神态儒雅,透着仁厚;关羽红脸长须,威风凛凛,尽显忠义;张飞豹头环眼,豪放不羁,满是豪情。三人的神情、姿态皆雕琢得栩栩如生,仿佛正对着天地盟誓,要同甘共苦、共闯天下。周围的桃树也雕刻得极为逼真,繁花点点,枝叶繁茂,似在见证这一庄重且充满情义的时刻。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不仅展现了徽州砖雕的独特魅力,更将那段流传千古的兄弟情义永久地凝固在了这一方青砖之上,令人赞叹不已。
安徽徽州砖雕《福寿财》
作品材质:砖
作品规格:40*30*5cm
收藏时间:2016年4月10日这件作品选材精良,以质地细腻的徽州青砖为载体。砖雕之上,福星面容和蔼,头戴官帽,手持如意,似在散播无尽福气,让人望之便觉祥瑞满盈;寿星额头高耸,鹤发童颜,手拄拐杖,身伴寿桃,尽显长寿安康之意;财神则身着华服,手捧金元宝,眉眼含笑,仿佛正把财富赐予人间。三位神仙的神态、服饰、配饰等细节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每一处线条刚柔相济,疏密得当。其不仅展现了徽州砖雕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更承载着人们对福寿财的美好祈愿,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韵味,于岁月中散发着独特魅力。
赞方新中徽州砖雕
方新中慧心巧思凝徽州砖上,雕刀起落之间尽显艺高强。
每一道刻痕皆蕴匠心独运,让平凡砖石绽放别样光芒。
徽州砖质朴无华藏千年韵,岁月沉淀其中故事积深长。
恰似那史书待启待巧手访,精心雕琢之下出锦绣风光。
花鸟呈妙趣好似风中吟唱,娇花摇曳生姿展百态柔肠。
鸟儿振翅欲飞鸣声犹在耳,灵动之态惹人心醉神往。
人物展风姿宛如画里徜徉,才子佳人风采尽显韵悠扬。
喜怒哀乐凝刻眉眼面庞上,仿佛能闻其语穿越旧时光。
瑞兽跃砖面威风凛凛昂扬,鬃毛飘动似火尽显气轩昂。
利爪如钩锐利透着英气壮,守护之意满含令人心敬仰。
徽州砖雕赋
古徽州地,文风昌盛,徽韵悠长,而徽州砖雕,恰似那岁月沉淀中熠熠生辉的艺术瑰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无尽的风华。
徽州之砖,本是寻常之物,然质地坚实,古朴醇厚,恰似一方等待雕琢的璞玉,蕴藏着无限可能。方新中等匠师,怀匠心,运巧手,以砖为帛,操刀为笔,开启一场艺术的造化之旅。
观其雕刻之法,浮雕细腻,层层铺展,花鸟鱼虫跃然砖上,灵动之态呼之欲出,似能闻其声、嗅其香;透雕精巧,玲珑剔透,光影穿梭其间,仿佛藏着别样的幽微世界,令人叹为观止;线雕则用线条勾勒,或刚劲、或婉转,人物故事、山川景致皆于简洁中尽显神韵。
徽州砖雕,承古贤之智慧,守传统之根脉,又随时代而创新,融现代审美于其中。它不仅装饰了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更承载着徽州的民俗风情、家族传承,于街头巷尾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在艺术殿堂永绽光彩,让人为之倾慕,为之赞叹不绝也。
蒯正华 徽州三雕(木雕)(58)蒯正华雕木呈祥绘徽州画卷
三雕艺美流芳绽艺术光辉
蒯正华,男,1962年生人,汉族,安徽省肥东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先后受教于东阳木雕名师吕闪雷和著名徽州木雕老艺人王金生,长期从事寺庙木雕修复及复制工作。在修复、临摹、仿制及创作实践中,汲取徽、浙、闽、粤派木雕技艺的优点,融会创新,独创自形木雕。按照材料原有形态因材施艺、巧妙安排的雕刻方式,不同于传统木雕按图施艺的做法。代表作有《兰亭雅集八仙遨游图文王访贤四爱图》等。
徽州木雕《唤度》
作品材质:柏木
作品规格 : 85*58cm
收藏时间:2016年3月29日这是一幅精美的木雕作品,属于徽州三雕中的木雕。徽州三雕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用于建筑装饰。从图片中可以看到,木雕上刻画了许多人物和场景,细节丰富,工艺精湛,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木雕通常用于徽州古建筑的构件,如屏风、门窗、梁柱等,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徽州木雕《加官进爵 和美家园》
作品材质:柏木
作品规格 : 85*58cm
收藏时间:2016年3月29日徽州木雕,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官进爵》这一主题,通过木雕艺人的巧手,刻画官员形象,寓意仕途顺利,展现了古人对功名的追求。每一刀都精准细腻,人物神态栩栩如生。
而《和美家园》则是一幅温馨的生活画卷。雕出的房屋、人物、花草等,展现出家庭和睦、生活美好的愿景。它将徽州人对家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定格在这精美的木雕之上。
赞蒯正华徽州木雕
蒯正华妙手生花赋木雕华彩,刻刀挥动之处技艺震人情怀。
刀起刀落间尽显非凡气概,匠心独运打造艺术之高台。
徽州木本就蕴含山川气概,纹理之中似藏着岁月风霾。
那木质纹理如大地的脉络,静静等待巧手将它来解开。
精心镂刻之下锦绣百花开,繁花似锦仿佛春风拂过来。
花瓣舒展尽显娇柔之姿态,芬芳馥郁似能飘入众人怀。
花鸟多姿呈现自然之灵态,鸟儿欢歌花绽蕊蝶舞蜂徘。
振翅欲飞灵动模样真可爱,仿佛将那山林野趣全搬来。
人物鲜活展现尘世之喜哀,老者沉思皱纹里故事深埋。
孩童嬉闹欢笑洋溢在眉黛,喜怒哀乐皆在木中尽展才。
故事入木宛如声声细诉唉,娓娓道来往昔的岁月编排。
徽州木雕赋
皖南大地,徽风皖韵,独蕴灵秀,徽州木雕,恰为其间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闪耀着千年传承的熠熠光辉。
徽州之木,质地优良,纹理细腻,自带一种古朴醇厚之气质,仿若天然的艺术画布,静候匠心雕琢。蒯正华等一众能工巧匠,心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热爱,以木为纸,操刀如笔,演绎出木雕的万千精彩。
观其技法,浮雕层次分明,如诗画在木上徐徐展开,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似可闻其嘤鸣、感其灵动;圆雕立体鲜活,人物形象形神兼备,喜怒哀乐皆凝于眉眼之间,仿佛能与之对话;镂雕更是精妙绝伦,玲珑剔透,将那木中乾坤打造得如梦如幻,尽显空灵之美。
徽州木雕,承载着徽州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既严守先辈传下的精湛工艺,又与时俱进融入新的创意元素。它装饰着古宅厅堂,诉说着悠悠往事,在岁月长河中始终散发着独特魅力,令往来观者无不沉醉其间,赞叹其巧夺天工,堪称民间艺术之不朽典范也。
吴正辉 徽州三雕(砖雕)(59)吴正辉妙手砖雕传徽州故事
精心创作三雕扬古韵新风
吴正辉,男,1966年7月出生,第五批安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三雕(砖雕)代表性传承人 。
国家一级(高级)技师,安徽省民间工艺大师、杰出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民协会员,黄山市徽州博物馆协会理事,歙县政协委员,歙县民协副主席,中共安徽省黄山市党代表。
现任安徽省歙县正辉砖雕艺术研究所所长,正辉砖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山集艺轩古典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
80年代师从方钦树先生,在那里学到了许多雕刻方面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对艺术的激情,建立自己的工作室。
在修复破损老砖雕中学到老砖雕艺人各种雕刻手法,使砖雕技艺突飞猛进。
吴正辉大师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
吴正辉大师与王军馆长的文化交流传承,是传统技艺与文化守护的美妙交织。吴正辉大师在徽州三雕领域技艺精湛,其作品栩栩如生。王军馆长则在文化场馆运营管理上颇有建树,二人的交流如同一座桥梁。
他们或探讨徽州三雕的工艺技法,从构图到刀法;或研究如何更好地向公众展示传统技艺,让徽州三雕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为文化传承写下生动的篇章。
安徽徽州砖雕《童趣图》
作品材质:砖
作品规格:190*30*5cm
收藏时间:2016年4月10日从砖雕上可以看到,一个个孩童的形象被刻画得活灵活现。有的孩童在庭院中追逐嬉戏,天真烂漫的笑容仿佛能从砖雕中溢出来;有的孩童聚在一起玩耍,可能是在玩传统的民间游戏,他们的姿态各异,动作灵巧。砖雕艺人通过精湛的技艺,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凝固在这一方砖石之上。每一处线条都细腻流畅,无论是孩童的服饰褶皱,还是周围的环境细节,都体现了徽州砖雕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孩童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与记录。
安徽徽州砖雕《高山流水》
作品材质:砖
作品规格:47*26*6cm
收藏时间:2016年4月10日徽州砖雕《高山流水》是徽州传统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砖雕上,山水相依,人物栩栩如生。画面中,可能有文人雅士在山水间抚琴弹奏,周围山峦起伏,仿佛能听见那空灵的琴音。每一处雕刻线条都细腻流畅,将高山的雄伟与流水的灵动完美呈现。它不仅展现了徽州砖雕艺人精湛的技艺,更体现了古人对知音难觅、高山流水遇知音这种高雅意境的追求。
安徽徽州砖雕《福禄满堂》
作品材质:砖
作品规格:47*26*6cm收藏时间:2016年4月10日
徽州砖雕《福禄满堂》是传统技艺的杰出代表。其以砖为材,却能雕琢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
在这幅砖雕中,作者通过精湛的技艺,将 “福禄满堂” 的美好寓意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上可能雕刻有象征福气的瑞兽、寓意禄运的人物形象,每一处线条都细腻流畅,人物的神态栩栩如生,花鸟的姿态活灵活现,它不仅是一件装饰品,更是徽州文化传承与民间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吴师妙艺刻砖雕,徽韵凝于寸寸霄。
徽州砖上韵悠长,妙手雕来锦绣彰。
花鸟含情添雅趣,人物着意诉沧桑。
玲珑透处奇思展,古朴存时故事藏。
技艺传承千载续,砖雕风采耀华堂。
辜柳希 潮州木雕(60)辜柳希 刻木呈奇画卷
潮州艺 雕纹绽美风华
辜柳希,男,1954年生人,汉族,广东省潮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7岁师从潮州木雕名师陈春炎学艺。全面掌握潮州木雕传统工艺,浮雕、沉雕、圆雕、通雕技艺精湛,髹漆、贴金技术卓越,神像雕刻手法独到,尤以“龙虾蟹篓”镂空雕最为著名,代表其木雕艺术的最高成就。所作3.28米高的巨型花梨木《三层龙虾蟹篓》等多件作品获奖。长期热心传承工作,培训三百多人,其中不少已成为潮州木雕艺术骨干。近几年还创建了潮州木雕艺术馆,并到职业技校积极授艺。
辜柳希大师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
王军馆长怀着对传统技艺的崇敬之心,专程拜访辜柳希大师。辜柳希大师作为潮州木雕领域的翘楚,其精湛技艺闻名遐迩,诸多木雕作品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
王军馆长与辜柳希大师相聚一堂,就非遗传承这一重要使命深入探讨。从木雕的古老技法,到如何在新时代让更多人领略其魅力,二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此次交流,无疑为潮州木雕非遗传承添砖加瓦,也让这一传统技艺在传承之路上能绽放更璀璨光彩。
潮州木雕《四季平安如意》
作品材质:樟木
作品规格:65*18cm
收藏时间:2020年4月10日潮州木雕《四季平安如意》
潮州木雕作品《四季平安如意》,尽显独特艺术魅力。作者以精湛刀工,在木上雕琢出四季之景,春日繁花,夏时翠荷,秋果累累,冬雪含情,皆栩栩如生。“平安如意”元素巧妙融入其间,寓意美好且深刻。整幅木雕构图精妙,线条流畅,展现出潮州木雕细腻、精巧的风格,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令人赞叹不已。
潮州木雕《木雕贴金单层蟹篓》
作品材质:樟木
作品规格:43*20cm
收藏时间:2020年4月10日《木雕贴金单层蟹篓》出自辜柳希大师之手,堪称潮州木雕经典。其以巧妙构思,将蟹篓刻画得逼真至极,篓身纹理清晰,仿佛触手可及。篓中螃蟹形态各异,或攀爬、或张螯,活灵活现。再施以贴金工艺,更添华贵之气。整件作品既展现出辜柳希大师超凡的雕刻技艺,又蕴含着潮州木雕独特的艺术韵味,令人观之叫绝。
赞辜柳希潮州木雕
观木上纹,辜师施巧艺,
赏雕中韵,柳希运神思。
刻山川景,潮州风尽显,
镌花鸟姿,木雕意皆驰。
描人物态,线条呈妙趣,
绘岁华情,刀斧蕴灵奇。
嵌贴金彩,非遗添锦绣,
凝匠心血,艺界绽芳姿。
潮州木雕赋
粤东大地,潮汕之域,蕴育一项璀璨夺目的民间艺术瑰宝 —— 潮州木雕。其历史悠悠,如长河之水,流淌过岁月的沧桑,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闪耀于岭南艺术的苍穹之下。
潮州木雕,材取良木,或樟或椴,其质坚韧,纹理细腻,恰为雕刻之佳选。匠人操刀,如将军临阵,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运刀之时,木屑纷飞似花舞,刀下线条婉转流畅,或粗犷豪放,尽显豪迈气势;或精细入微,能于寸木之上镌刻出大千世界。观那花鸟鱼虫,翎羽纤毫毕现,似要振翅欲飞、游弋而出;再看那人物故事,面部神情惟妙惟肖,举手投足间尽显百态人生。
而其髹饰工艺,更是锦上添花之举。漆色或朱红,如烈烈火焰,热烈而庄重;或金黄,似璀璨日光,华贵且大气。涂抹之间,木雕愈发光彩照人,神韵尽显,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在光影之中诉说着往昔的传说、民俗的风情。
潮州木雕,常现于祠堂庙宇,承载家族荣耀,寄托民众祈愿;亦点缀于家居陈设,增添生活雅趣,彰显文化品味。它是潮汕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俗文化的生动记录,历经世代传承,依旧熠熠生辉,愿其芳华永继,于艺术之林长绽光芒,令世人皆沉醉于这木雕营造的绝美世界之中。
冯文土 东阳木雕(61)冯氏才情,刀工绘就木雕画
文土技艺,刻艺传扬古邑风
冯文土,1944年生人,男,汉族,浙江省东阳市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8年人东阳木雕厂技校,毕业后师从东阳木雕著名老艺人黄紫金。1974年到浙江美术学院进修,后任东阳木雕总厂副厂长,木雕技艺娴熟,功底扎实。几十年来,创作了数百件优秀作品,其中《杨八姐游春》赴日本展出,《树皮少女》人选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云水怒》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泼水节》为东阳木雕之经典。先后参与新加坡董宫酒家,中国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西花厅等建筑装饰工程。与他人合作编著的《东阳木雕技法》,具有很高史料价值。2012年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分会授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
东阳木雕《百宝箱》
作品材质:香樟木、榫卯
作品规格 : 100*30*30cm
收藏时间:2016年6月10日在东阳木雕的艺术世界里,冯文土大师的《百宝箱》上所呈现的《清明上河图》着实惊艳众人,堪称木雕艺术的典范之作。
大师操持刻刀,以炉火纯青的技艺,让这幅千古名画在木质载体上焕发出别样光彩。目光所及,木雕版里汴河两岸,屋舍鳞次栉比、错落有韵,仿佛能听见其间的生活声响;舟楫穿梭于河面,一片繁忙热闹之景。而那形形色色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匆忙赶路的、闲适叫卖的、围坐闲聊的,各有神态,呼之欲出。细细端详,线条细腻得如涓涓细流,毫无滞涩之感,且层次丰富分明,东阳木雕独特的技法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件作品巧妙融合经典绘画与木雕艺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
赞冯文土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璀璨绽光芒,冯文土艺卓立韵悠长。
刻刀起落似风携妙意,木屑纷飞如蝶舞霓裳。
选材精良纹理皆天赐,构思精巧意象入画章。
花鸟灵动欲飞枝上闹,人物鲜活似语话家常。
传统底蕴厚积呈异彩,创新元素融入焕新妆。
案头陈设尽显高雅态,建筑装饰更添古韵香。
匠心传承非遗瑰宝续,四海闻名赞誉满华堂。
乔锦洪 无锡留青竹刻(62)留青竹刻承明清遗韵刀工精湛乔氏风
雅士匠心传非遗绝艺韵味悠长锦洪情
乔锦洪,男,1947年生人,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刻(无锡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无锡双契轩竹刻世家第三代传人。自幼师承母亲、江南女竹刻家张契之,1972年正式人行。精于竹刻诸法,尤擅留青浅刻、阴文浅刻等多种传统技法,擅用浮雕、透雕手法。承明、清“嘉定派”遗风,作品精雅高古,富有诗画韵味。作品《风荷》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收藏。中央电视台曾拍摄无锡双契轩竹刻专题片《手艺·竹刻留青留住手艺·留青竹刻《我有传家宝·留青竹刻》。2001年退休后恢复建立无锡双契轩竹刻艺术馆,并在市民中积极传授和推广竹刻技艺。学生乔瑜、许炎为江苏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乔锦洪大师(中间)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
王军馆长怀着对传统技艺的尊崇与传承之心,专程拜访乔锦洪大师。二人相聚,氛围融洽且热烈。
王军馆长对乔锦洪大师在相关领域的卓越成就表达了钦佩,乔锦洪大师则分享诸多创作背后故事与技艺精髓。他们围绕非遗文化传承深入交流,探讨如何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更好地绽放光彩,为后续的传承与发展共献智慧,意义非凡。
无锡留青竹刻《沙洲旅情》
作品材质:竹子
作品规格:28*20cm
收藏时间:2018年4月30日乔锦洪大师的无锡留青竹刻作品《沙洲旅情》中,那几只鹤的刻画堪称精妙绝伦。只见竹上之鹤,身姿优雅,或引颈长鸣,似在诉说着沙洲的故事,或振翅欲飞,仿佛下一秒就要翱翔天际。大师巧用留青技法,通过对竹皮的巧妙留存与雕琢,让鹤的神态、羽毛等细节栩栩如生,赋予作品灵动之美,也尽显留青竹刻独特韵味。
赞乔锦洪留青竹刻
乔家妙艺传,留青呈锦绣,
锦洪匠心展,竹刻蕴情长。
刀行如凤舞,纹痕生雅韵,
笔落似龙游,图案绽华光。
竹皮深浅绘,山川皆入画,
枝叶卷舒描,花鸟亦含章。
江南诗意显,非遗添异彩,
艺界美名扬,佳作永流芳。
留青竹刻赋
竹韵悠悠,艺苑奇葩,留青竹刻,独绽芳华。源起华夏,历千秋而传承,浸岁月之润泽,成中华工艺之璀璨明珠。
观其法也,妙趣无穷。以刀为笔,就翠竹之上雕琢,巧用竹青,留其表皮之薄厚、疏密,营造万千景象。
或刻山川壮丽,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其间,尽显磅礴气势;
或雕花鸟灵秀,娇花含露,飞鸟振翅欲翔,满是灵动之姿;
亦绘人物百态,喜怒悲欢,神情皆入木三分,仿佛跃然眼前。
选材精当,必取竹之佳品,其质坚韧,纹理细腻,方堪承载艺术之重。匠人们匠心独运,构思奇巧,伏案凝思,刀落屑飞,化平凡之竹为艺术珍宝。
其作品,置于案头,可为雅玩,增添文房之韵;馈赠亲友,传递深情,尽显文化意趣。留青竹刻,承载江南之灵秀,蕴含古风之醇厚,
今时仍熠熠生辉,传承有序,定将在时光长河里,续书艺术华章,永传不朽魅力。
洪建华 徽州竹雕(63)洪建华 运刀生竹画
徽州艺 刻品绽华光
洪建华,男,1971年生人,汉族,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刻(徽州竹雕)代表性传承人。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87年中学毕业后,师承张大顺、吴辉友、王金生等人学习竹木雕刻技艺。在多年学习实践中,竹雕技艺日益精湛,技法以高浮雕见长,恢复了清中期竹刻七层高浮雕的雕刻技艺,并成功突破十二层高浮雕的技术难关,善将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结合使用。其作品捉刀稳健、行刀刚劲、构思巧妙、题材广泛、古朴典雅。代表作有笔筒类《 竹林七贤》、屏风类《徽商行》、竹根雕类《十八罗汉》等。挖掘整理徽州竹雕资料,创建徽派雕刻博物馆,授徒六十余人。
洪建华大师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
王军馆长怀着对徽州竹雕艺术的崇敬与探寻之心,登门拜访洪建华大师。会面之时,气氛格外融洽,王军馆长对洪建华大师在徽州竹雕领域的卓越成就赞不绝口,表达了希望深入了解竹雕文化传承的愿望。洪建华大师则热情相迎,分享诸多创作心得与竹雕技艺的精妙之处,二人畅聊许久,为传统竹雕艺术的传承发展共商良策,意义非凡。
安徽徽州竹雕笔筒《十二生肖》
作品材质:黄杨木
作品规格:高度16.2cm 直径14.4cm
收藏时间:2016年10月9日洪建华大师的徽州竹雕笔筒《十二生肖》令人称奇。只见那笔筒之上,十二生肖活灵活现,鼠的机灵、牛的憨实、虎的威风…… 皆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大师运用精湛的徽州竹雕技法,线条刚柔并济,深浅适宜,将生肖的神韵与形态完美呈现。整件作品不仅展现出高超技艺,更承载着传统生肖文化,是竹雕艺术中熠熠生辉的佳作。
安徽徽州竹雕笔筒香筒《和谐》
作品材质:毛竹
作品规格:高度28 直径6.6cm
收藏时间:2016年10月9日安徽徽州竹雕笔筒香筒作品《和谐》别具韵味,其上花开之景尤为吸睛。匠人以细腻刀工,雕琢出朵朵鲜花,花瓣舒展,似有暗香浮动,花蕊娇嫩,仿佛饱含生机。花朵周围,枝叶相衬,错落有致,尽显自然之态。整幅画面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彰显出徽州竹雕的精巧技艺与独特艺术感染力,令人赏心悦目。
赞洪建华徽州竹雕
洪君妙手展奇才,建华刀工巧运裁。
徽韵凝于竹上刻,州风尽在艺中埋。
竹材焕彩生佳景,雕艺生辉映画台。
花鸟呈灵添意趣,山川展势壮心怀。
精雕细琢形神备,巧镂深镌韵味来。
传世匠心传万古,竹雕瑰宝耀千垓。
徽州竹雕赋
溯源徽州竹雕,其历史的脉络蜿蜒悠长,犹如那古老的溪流,穿越了悠悠岁月。一代又一代的匠人,怀着对竹雕的热爱与敬畏,倾尽心血精研技艺,使其在时光的磨砺中不断升华,日臻精妙之境。翠竹,这大自然馈赠的珍宝,质地坚韧,纹理清奇,仿若为竹雕而生,成为匠人们手中最理想的雕刻良材。匠者们独具慧眼,能从一根根翠竹中窥见艺术的雏形,而后匠心独运,提刀而立,木屑似缤纷花舞,随着刀落,一幅竹雕艺术的华丽篇章就此徐徐展开。
细观其技法,浮雕、透雕、圆雕等犹如十八般武艺,各展奇能且相辅相成。浮雕之处,图案巧妙凸显,层层递进,层次分明,恰似一幅精美的画卷在竹上悠然铺陈,引人入胜;透雕之时,作品玲珑剔透,空灵之美尽显,仿佛清风都可自由穿梭其间,带来一种灵动的韵致;圆雕更是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花鸟鱼虫似要挣脱竹的束缚,欢跃而出,人物形态更是栩栩如生,那眉眼之间,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皆刻画得淋漓尽致,观之仿若能与之共情。
其题材之丰富,宛如浩瀚星河。或从民间故事中汲取灵感,将那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一一演绎,让人沉浸其中,感悟生活的百般滋味;或精心绘就山水田园之景,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尽显自然的清幽之美,让人仿若置身于那宁静的乡野之间,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又或镌刻祥瑞之物,龙凤呈祥、麒麟送福等,每一刀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祈愿,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王南仙 惠山泥人(64)王南仙妙手捏泥人趣
惠山艺精心塑世态情
王南仙(1941.5—2018.2)女,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惠山泥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民间艺未创作研究员。出身于泥人世家,为惠山泥人第六代传承人。1959年毕业于江苏泥塑彩绘训练班,随老艺人陈毓秀学习传统手捏戏文彩绘,后一直在泥人研究所创作设计室工作。艺术作品被海内外媒体多次介绍并多次获奖。
作品《十二丑角和合二仙》于2005年在北京专题拍卖会上拍出,开创惠山泥人艺术拍卖成交纪录。2016年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分会授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已故)
无锡惠山泥人《杨贵妃》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26*10cm
收藏时间:2018年5月20日
王南仙创作的无锡惠山泥人《杨贵妃》别具韵味。泥人塑造出杨贵妃雍容华贵之态,她身姿婀娜,身着华丽服饰,衣褶自然垂落,尽显飘逸。面部刻画细腻,眉如远黛,目含秋波,朱唇微启,似含笑意。色彩搭配巧妙,更添几分娇艳。整件作品将杨贵妃的风姿与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出惠山泥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无锡惠山泥人《关公》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32*10cm
收藏时间:2018年5月20日人塑造出王南仙老师创作的无锡惠山泥人《关公》别具神韵。泥人把关公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只见关公红脸长髯,凤目微睁,透着威严与英气。身披绿袍,铠甲细节精致,手持青龙偃月刀,似正欲征战沙场。王南仙运用精湛技艺,从造型到色彩搭配皆恰到好处,让这尊泥人不仅是艺术品,更似关公穿越时空,来到观者眼前。
赞王南仙无锡惠山泥人
王南仙手巧,捏泥人百态,
惠山泥质优,塑艺品千章。
指下关公勇,威风呈气象,
掌中阿福憨,可爱溢芬芳。
彩描神韵足,鲜活如临场,
形塑风姿妙,逼真似透光。
匠心凝佳作,传统永传扬,
泥人彰魅力,艺坛绽荣光。
无锡惠山泥人赋
太湖之滨,无锡胜地,惠山泥人,独绽华光,承载千年之古韵,尽显民间艺术之妙趣,诚为江南文化之一大瑰宝也。
溯源惠山泥人,历史悠悠,可溯至南朝,历经岁月更迭,代代艺人倾心传承,技艺日益精湛,声名远播四方。其取材于惠山脚下之黏土,土质细腻,黏润柔软,可塑性极强,恰为塑造之佳材。匠人们采泥归来,巧手揉捻,匠心独运,赋予泥土鲜活之生命。
观其工艺,塑与彩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塑之技法,或捏、或搓、或压、或雕,手法多样,变幻无穷。捏则灵动自如,人物之神态、体态瞬间成型;搓能成条成缕,为作品添几分细腻质感;压可造面塑形,让轮廓清晰分明;雕更显精细之功,于细微处见精妙。经此等妙手塑造,人物花鸟、神话传说、世间百态皆跃然泥上,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惠山泥人,承载着无锡百姓的质朴情感与美好祈愿。逢年过节,置于家中,满室生辉,寓意吉祥;馈赠亲友,传递情谊,温暖人心。它是民俗文化的生动载体,也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体现。岁月流转,惠山泥人定将继续闪耀独特光芒,在艺术之林永留芬芳,为后世不断展现江南韵味与民间风情的无穷魅力。
胡深 凤翔泥塑(65)胡深精塑,泥品彰秦韵
凤翔巧雕,泥作耀古情
胡深(1931.10—2019.12)男,汉族,陕西省凤翔县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自幼随父学习凤翔彩绘泥塑技艺。从艺七十多年,在继承传统彩绘泥塑技艺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大胆创新,创作出造型朴实淳厚、夸张强烈有力、装饰华丽饱满、色彩艳丽和谐、线条流畅优美的彩绘泥塑作品。其代表作《坐虎》《虎脸》既威猛又可爱,既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又有鲜明的风格个性。作品多次应邀赴京展出,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等多个奖项。 (已故)
胡深大师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
王军馆长怀着对传统民俗艺术的崇敬之心,前往拜访陕西凤翔泥塑胡深大师。会面之时,气氛热烈且融洽。王军馆长对胡深大师在凤翔泥塑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表达了由衷钦佩,还就泥塑技艺传承等诸多问题虚心请教。胡深大师则热情分享创作经验与背后故事,二人畅聊许久,为凤翔泥塑后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共献智慧、共绘蓝图。
陕西凤翔泥塑 挂虎(素描)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53*60*6cm
收藏时间:2019年5月30日胡深大师的陕西凤翔泥塑挂虎(素描)别具韵味。虽为素描呈现,却尽显挂虎神韵。画面中,挂虎造型威武,虎头圆睁的双目似能震慑邪祟,咧开的大口带着几分霸气。其身上的色彩虽以素描形式展现黑白灰变化,但仍可想象那原本绚丽的色彩搭配。线条简洁流畅又不乏力量感,彰显出凤翔泥塑挂虎独特的民俗艺术魅力。
陕西凤翔泥塑 坐虎(彩绘)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44*24*60cm
收藏时间:2019年5月30日陕西凤翔泥塑坐虎(彩绘)堪称民俗艺术的精品。坐虎造型憨态可掬却不失威风,它端坐着,体态敦实,双目圆睁,虎虎生威。身上的彩绘尤为出彩,色彩鲜艳绚丽,红的热烈、黄的明亮、绿的清新,搭配和谐且富有层次感,每一笔都倾注着匠人的巧思。这坐虎既承载着驱邪纳福的美好寓意,又展现出凤翔泥塑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赞胡深凤翔泥塑
胡深妙手塑泥魂,凤翔泥玩展艺痕。
坐虎威风呈瑞象,挂虎雄姿镇乾坤。
彩描绚丽添神韵,形塑逼真摄魄魂。
民俗风情凝此物,传统韵味满乾坤。
指尖巧绘千般景,心底精雕万种存。
泥作能传千古意,艺章可耀百家门。
匠心独运声名远,瑰宝流芳岁月温。
凤翔泥塑赋
西秦大地,凤翔宝地,泥塑艺术,源远流长,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于民俗文化之苍穹,承载千年古韵,尽显民间智慧,实乃华夏艺苑之奇珍也。
溯源凤翔泥塑,历史之河悠悠荡荡,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历经岁月沧桑,代代匠人薪火相传,使其技艺愈发精湛,韵味愈发醇厚。此地之泥,取自本土,土质细腻柔润,黏性极佳,恰似天造地设,专为泥塑而生。匠人们掘泥而出,凭一双巧手,一颗匠心,赋予这平凡泥土不凡之生命。
观其技法,捏、塑、雕、绘,各展神通,配合精妙。捏时,手指灵动,如行云流水,人物花鸟之雏形瞬间显现,神韵已具;塑则注重形态塑造,或圆润饱满,或刚劲挺拔,将对象之体态刻画入微;雕之工法,于细微之处见真章,使作品纹理清晰,精致有加;而彩绘更是点睛之笔,艺人以五彩颜料,绘就缤纷世界。红似火,热烈奔放,寓意吉祥;黄若金,璀璨夺目,尽显华贵;绿如翠,清新自然,生机盎然。诸般色彩相融合,让泥塑作品仿佛披上华裳,绚丽夺目,活灵活现。
凤翔泥塑,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民俗文化之鲜活载体。逢年过节,它装点门庭,为生活添彩;馈赠亲友,传递情谊,温暖人心。岁月更迭,凤翔泥塑定将在时光长河里,永绽光芒,续写民俗艺术之不朽华章,令后人持续领略其独特魅力,传承那深厚的文化底蕴。 胡新明,男,1965年生人,汉族,陕西省凤翔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6年开始随父母学习凤翔彩绘泥塑技艺。1983年至1985年受聘于宝鸡市金台区工艺美术厂任设计创作员,之后在家从事传统泥塑创作。所创作的彩绘泥塑有一百二十多种样式、三十多个规格。作品造型古朴简洁、优美传神,色彩艳丽喜庆,富有民间意韵。改进传统材质、革新泥塑模具,解决了凤翔泥塑容易破损的问题,提高了制作效率和出品质量。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代表作有《十二生肖《坐虎》等。
胡新明大师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
三五非遗馆王军馆长与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新明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交流学习活动。王军馆长对凤翔泥塑的独特工艺、深厚文化内涵表现出浓厚兴趣,仔细聆听胡新明老师的讲解,不时询问细节。胡新明也分享着传承中的点滴与心得。双方就非遗的创新发展、推广传播深入探讨,期待携手让凤翔泥塑这一瑰宝绽放更璀璨光彩。
陕西凤翔泥塑《平安马》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45*20*41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20日胡新明的陕西凤翔泥塑《平安马》造型独特,色彩鲜艳。其马的形态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自然,展现出骏马的矫健与灵动。色彩上以红、绿、黄等为主色调,搭配和谐,富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寓意着平安吉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是凤翔泥塑中的经典之作,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陕西凤翔泥塑《关公》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45*25*6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20日陕西凤翔泥塑《关公》出自胡新明之手,造型别具一格。它以传统泥塑工艺精心塑造,关公红脸长须,丹凤眼微眯,透着威严与忠义之气。身着绿袍,手持青龙偃月刀,身姿挺拔,仿佛即将奔赴沙场。色彩搭配鲜艳且和谐,红、绿、黄等色相互映衬,尽显民俗艺术韵味。这件作品不仅展现高超技艺,更承载着人们对关公精神的尊崇与传承。
陕西凤翔泥塑《钟馗》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45*22*48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20日陕西凤翔泥塑《钟馗》出自胡新明之手,造型独具魅力。其色彩鲜艳且搭配和谐,红、绿、黄等色彩相互映衬,极具视觉冲击力。钟馗形象刻画入微,怒目圆睁,透着刚正威严之气,胡须、服饰等细节也处理精妙。它不仅展现了凤翔泥塑精湛的手工技艺,更承载着驱邪纳福的美好寓意,是民俗文化与传统艺术完美融合的杰出代表。
陕西凤翔泥塑《马上封侯》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23*10*34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20日《马上封侯》是陕西凤翔泥塑大师胡新明的经典作品。它以猴子骑于马上的造型呈现,谐音 “马上封侯”,蕴含着对仕途顺遂、加官进爵的美好祈愿。其色彩绚丽,红、绿、黄等色搭配得恰到好处,极具视觉冲击力。造型上,线条流畅且生动形象,将猴子的机灵、骏马的矫健展现得淋漓尽致,承载着深厚民俗文化,尽显凤翔泥塑独特魅力。
陕西凤翔泥塑《凤尾鸡》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30*13*36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20日《凤尾鸡》是陕西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新明的杰出作品。它造型独特,鸡身五彩斑斓,鸡尾如凤凰尾羽般绚丽飘逸,融合了传统与创新元素。其色彩搭配鲜艳且和谐,线条流畅自然,不仅展现出凤翔泥塑精湛的手工技艺,更承载着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在众多民俗艺术品中脱颖而出,深受人们喜爱,也成为凤翔泥塑极具代表性的佳作之一。
陕西凤翔泥塑《斗牛》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65*28*36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20日《斗牛》是陕西凤翔泥塑大师胡新明的经典之作。它造型生动,以夸张手法展现出斗牛的雄健姿态,牛身肌肉线条分明,两角昂扬,仿佛下一秒就要发力冲锋,极具张力。色彩运用上,红、绿、黄等鲜艳色彩相互搭配,对比强烈又不失和谐,尽显民间艺术的质朴与活力,承载着凤翔地区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传统泥塑独特的艺术魅力。
陕西凤翔泥塑《座虎》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51*55*5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20日陕西凤翔泥塑《座虎》出自胡新明之手,造型别具一格。它色彩鲜艳,以大红、大绿等浓烈色彩为主,视觉冲击力强。其形态上,老虎呈坐姿,威风凛凛又憨态可掬,将老虎的霸气与萌态巧妙融合。《座虎》不仅展现出精湛的手工技艺,更承载着凤翔地区的民俗文化与美好寓意,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珍品,深受人们喜爱。
陕西凤翔泥塑《挂虎》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51*55*5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20日陕西凤翔泥塑《挂虎》是胡新明的经典之作。它造型独特,虎头圆浑,色彩艳丽且对比强烈,以大红、大绿等为主色调,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挂虎的图案精美,融入各种寓意吉祥的元素,像牡丹、石榴等,寄寓着驱邪纳福、平安如意的美好愿望。其制作工艺考究,纯手工捏制、彩绘,尽显凤翔泥塑的精湛技艺,承载着深厚地域文化,备受人们喜爱。
陕西凤翔泥塑《富贵羊》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21*12*22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20日《富贵羊》是陕西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新明的经典之作。其造型憨态可掬,羊身线条圆润流畅,色彩搭配鲜艳且和谐,红、绿、黄等色相互映衬,尽显传统民俗韵味。羊寓意吉祥美好,“富贵羊” 更是寄托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期盼。这件作品将精湛技艺与美好寓意融为一体,承载着凤翔泥塑文化,深受大众喜爱,也在非遗传承中闪耀着独特光彩。
赞胡新明凤翔泥塑
巧手捏来泥韵长,胡家绝技绽华光。
凤翔泥塑千秋耀,妙意凝形韵味彰。
新明巧塑传佳话,百态千姿入画堂。
非遗瑰宝人人爱,岁月长歌永绽香。
吴维清 大吴泥塑(67)吴维清塑泥韵传千古
大吴艺凝匠心耀万秋
吴维清,男,1956年生人,汉族,广东省潮州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出身于泥塑世家,自小随父学艺,熟练掌握大吴泥塑技艺和法式。从艺四十余年,始终致力于传统造型、颜料和材料的研究。擅长大吴泥塑传统颜料制作,在世代传承的传统色彩基础上,潜心研究,独创经久不褪色、不爆裂的颜料配方,采用传统彩绘方法,使作品能够长期保持色彩效果。数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较大的影响力。多年致力于大吴泥塑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大吴泥塑的宣传推广、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工作,培养了一批后继人才。
潮州大吴泥塑《少华射袍》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7.2*22*36cm
收藏时间:2018年1月20日这件作品取材于经典故事,人物形象刻画入微。瞧那少华,身姿挺拔,拉弓搭箭之态尽显英气,神情专注而果敢。服饰的褶皱等细节都被精心塑造,仿佛随风而动。其色彩运用巧妙,既贴合故事背景氛围,又不失鲜活亮丽,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整体构图紧凑合理,把故事中的紧张瞬间定格,让人观之便仿佛置身其中,充分展现了大吴泥塑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潮州大吴泥塑《杨宗保拜印》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7.5*22*17cm
收藏时间:2018年1月20日作品以经典故事为蓝本,生动刻画了杨宗保拜印这一精彩场景。人物形象逼真,杨宗保英姿飒爽,神情中透着坚毅与担当,其服饰细节等皆精心塑造,尽显风采。整体布局巧妙,将故事的庄重氛围烘托而出。在色彩运用上,明快又贴合古典韵味,使画面鲜活起来。吴维清凭借精湛技艺,让这一泥塑不仅重现了那段故事,更展现出潮州大吴泥塑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不已。
潮州大吴泥塑《得利》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17*15cm
收藏时间:2017年12月20日这件作品构思精巧,以渔人收获鱼的场景为蓝本。只见渔人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身姿矫健,手中紧紧抓着肥硕鲜活的鱼,那鱼的形态逼真,鳞片仿佛都透着水光,似刚从水中捞出一般。吴维清运用精湛的泥塑技艺,将人物与鱼的细节都刻画入微,把收获的欢快氛围完美呈现出来,不仅展现了大吴泥塑的独特魅力,更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富足、得利满满的美好祈愿。
潮州大吴泥塑《狄青》
作品材质:泥料
作品规格:22*15cm
收藏时间:2017年12月20日这件作品中,狄青的形象刻画入微,身姿挺拔,尽显武将的英姿飒爽与豪迈气概。其面部神情坚毅,仿佛正凝思着战场局势。吴维清运用精湛的泥塑技法,从人物的服饰褶皱到盔甲纹理,都塑造得极为细腻逼真,线条流畅且富有层次感。色彩搭配上,沉稳而大气,贴合狄青的人物气质。它不仅展现了大吴泥塑的独特魅力,更是通过塑造狄青这一形象,传递出那段历史所蕴含的英勇与豪迈,令人赞叹。
赞吴维清潮州大吴泥塑
吴师妙手捏泥神韵彰,维清匠心塑就艺流芳。
潮风入韵泥魂千载耀,州里奇珍百态映华光。
大艺传情故事泥中藏,吴门绝技匠心岁月长。
泥塑多姿惹客皆倾赏,塑成妙品传世韵悠扬。
大吴泥塑赋
粤东大地,文化璀璨,潮州一隅,瑰宝深藏,此乃大吴泥塑也。溯源历史,岁月悠悠,其承载民俗风情,演绎世代春秋,熠熠然闪耀于艺术之林,令人叹为观止。
观夫大吴泥塑,选材精良,取自乡土,质朴之泥,经巧手摩挲,竟化为神奇之物。匠人们以心为笔,以泥作墨,绘就百态人间。塑人物,则形神兼备,喜怒哀乐,凝于眉目之间,或威武之将相,雄姿英发,似可闻金戈之声;或温婉之佳人,眉梢眼角,尽是风情万种,仿佛能语心中情思。塑瑞兽,灵动逼真,祥龙欲腾九霄,瑞凤似舞云霞,麒麟呈瑞,庇佑一方,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也。
吴维清等一众大师,承前启后,薪火相传,守泥塑之技艺,赋传统以新生。其精研工艺,从构思至塑形,从彩绘到点睛,步步精心,丝丝入扣,力求尽善尽美。每一尊泥塑,皆是心血所凝,文化所聚,既含潮汕之古韵,又纳时代之气息,使其跨越时光,与今时观者对话,诉说往昔故事,传递美好祈愿。
大吴泥塑,非独为艺术之玩赏,更是民俗之载体,文化之符号。节庆之时,陈列于堂前,增添祥瑞;馈赠亲友,饱含深情厚意,传递温暖。它扎根民间,却能登大雅之堂,名传四海,引八方来客皆赞其精妙绝伦。
嗟乎!大吴泥塑,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岭南文化的锦缎之上,愿其传承永续,风华不朽,千秋万代,永绽光芒,为世人铭记,为岁月增香。
王登书 苗族泥哨(68)王登书创泥哨声传苗寨
苗族艺凝匠心韵醉山乡
王登书,男,1968年生人,苗族,贵州省黄平县人,第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塑(苗族泥哨)代表性传承人。十余岁拜当地著名苗族泥哨制作艺人吴国清为师,很快就熟悉并全面掌握了苗族泥哨的制作技艺和要领,其作品题材广泛,造型灵活多变,色彩鲜艳明快,线条精细优美,具有很强的风格特点和很高的艺术观赏性。所塑十二生肖,特别注重动物头部特征的塑造,造型夸张,形略神足,制作精美,朴素可爱,民族特色强烈。其制作的泥哨多达一百多种样式,近年来多次在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