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

开国将军林前传承红色基因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 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视频】“致敬,我们的城市”http://peopleurl.cn/25qM7j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三五观察网哈尔滨电

展馆景观

金源油画

展馆场景

当前位置: 首页 > 汤精文化 > 三五观察网 || 传承文化 回报社会 | 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 御膳老汤馆

三五观察网 || 传承文化 回报社会 | 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 御膳老汤馆

2025年04月20日 10:55:50 来源:三五非遗博览馆 访问量:404
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
传承文化  回报社会
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
非遗文化路线-御膳老汤馆
三五非遗馆
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
老首长曾任原空军司令员 景学勤中将题
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
作为黑龙江省唯一 一座以展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专业博览馆,一直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延川大街758号,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馆内开设三大旅游参观路线,金源文化路线、非遗文化路线,民俗文化路线,设有金源文化展厅(女真史话、满族史话、女真满族史话、金都五帝园、满祖金殿、传世老汤);非遗文化展厅(伟大领袖、非遗传习、百遗荟萃、万世师表、传世老汤、人寿年丰、八仙神通、三星拱照、五路财神、六十甲子);民俗文化展厅(记住乡愁、王军记忆、70年代靠山屯、巨源工商、农村往事、士兵记忆、哈尔滨百年华章、市井生活);三五百遗荟(传统美术7类:木版年画、唐卡、绘画、剪纸、刺绣、雕刻、编织;传统技艺10类:陶类、织锦、金属、景泰蓝、漆器、雕刻、编织、瓷器、乐器、服饰),来自360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31个省市自治区16个民族)的作品5353件。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9位(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4位,省级非遗传承人117位,面向社会展现来自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堪称各工艺技艺荟萃之地,艺术风格争艳之所,瑰宝魅力绽放之处,全国罕见,龙江唯一。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走进三五非遗博览馆,实现让非遗走进生活,让非遗走进家庭的发展愿景,让非遗之花在文化交流互鉴中魅力绽放!
金都五帝园
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
老首长曾任原南京军区司令员 向守志上将题

对联
藏古国千秋之瑰宝
展中华万代之文明
曾任原空军司令员 景学勤中将题
《御膳老汤馆:百年传承的饮食文化殿堂》

百年风云变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而御膳老汤馆承载的美味技艺却难以割舍。它如璀璨的饮食文化艺术殿堂,屹立于时光长河,散发独特魅力。
这座建筑面积 200 平方米的殿堂虽不宏大,却似璀璨明珠,收藏着两位非遗传承人、艺术家的 535 件珍贵作品。每件作品都似在诉说动人故事,承载历史记忆与传承力量。

麻布画《百年御膳 传世老汤》重现清朝咸丰年间皇家御厨人文历史风貌,古老宫廷建筑、华丽服饰的御厨和热气腾腾的老汤,仿佛带我们回到遥远时代,展现五代人传承“粒粒香御膳老汤精”的精神,让大众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彩铅画《传世老汤》别具一格,细腻线条勾勒出老汤的醇厚浓郁,色彩运用恰到好处,如无声讲述者讲述老汤故事。泥塑《传世老汤》大胆夸张,独特视角再现老汤精传奇历程,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让人感受老汤的沉淀与升华。木雕作品《老汤传奇》令人赞叹,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惟妙惟肖,细节彰显精湛技艺,为老汤传奇增添古朴庄重。玻璃钢仿青铜像制作的梁忠、唐克明、盛英杰三位老汤传承人传神逼真,身姿挺拔,眼神坚定,诉说着传承的执着与担当。油画《满汉全席》笔触细腻,画面丰富,精美的菜肴色彩斑斓,仿佛散发诱人香气,将成为烹饪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自然石《满汉全席》大餐令人惊叹,天然石打造的菜肴未经雕琢却以假乱真,是大自然对美食文化的馈赠,体现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高分子材质的《满汉全席模型》精妙绝伦,令人垂涎,每道菜逼真制作,尽显匠心,是对中华美食瑰宝的致敬。

御膳老汤馆不只是展示美食文化的场所,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百年传承的老汤精神,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对品质的追求。它激励我们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食精髓,让珍贵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一、 翟孟义 木雕重彩
翟氏雕工,重彩敷陈,木上绽开花样景
孟义匠心,精奇勾勒,艺中传续关东情
翟孟义简介
1946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省级非遗传承人,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他以黑龙江特产的紫椴木为主料,以平刀为主、刻刀为辅进行雕刻,再采用厚涂法,用水粉颜料着色。其作品画面饱满、情景交融、人物特征鲜明,具有浓烈的东北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木雕重彩简介
木雕重彩是用浓墨重彩覆盖木雕本色的民间手工技艺,多使用张广才岭特产的紫椴木为原料,需经选料、构思、画图、雕刻、打磨、着色、上漆等 11 道工序才能完成。其在作品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的基础上,突出了东北木雕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该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是翟孟义。木雕重彩于 2011 年列入黑龙江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雕作品《老汤传奇》
创作说明:木雕作品《老汤传奇》是省级非遗传承人翟孟义大师的倾心之作。翟大师仅依据简易资料,便开启了这场极具意义的创作之旅。这部作品围绕老汤传承的故事展开,大师以其精湛的木雕技艺,将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从人物的表情、服饰到姿态,无不展现出大师对细节的极致把控。他们或专注熬汤,眼中闪烁着对传承技艺的执着;或师徒相传,传递着那份承载着历史的老汤秘方,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整个故事跃然眼前。
在情节塑造上,作品完整地再现了老汤精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尝试与探索,到历经岁月变迁的传承与改进,每一个阶段都通过木雕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件木雕作品,更是老汤传奇故事的生动记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的延续。
楹联 木雕重彩
木雕呈妙韵,万象皆生动
重彩绽奇光,千般俱焕新

木雕重彩《老汤秘方,源自皇家》50*33.5cm


在圆明园那辉煌奢华的宫殿之中,御膳厨房宛如一座美食的殿堂,肩负着为皇帝准备膳食这一重大使命。这里的每一场皇家宴席都堪称奢华至极,标准的食单是从多达 120 道不同口味的菜品中精心甄选而出。然而,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每一道即将呈给皇帝的菜肴,都有着严格的安保程序。内务府会详细记录下烹饪此菜主厨的名字,随后值日的御膳房疱长要亲自品尝,而且还需用银器进行测毒,在确保万无一失后,这些珍馐佳肴方可被端上皇帝的餐桌。这些程序彰显了皇家饮食安全保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木雕重彩《精准配料,调制极品御膳堂》45*32.5cm


英法强入圆明园、皇家御厨保忠诚。老汤起源于金初,宫廷御医、御厨把各类动物骨头按一定比例进行搭配混合,再加上天然植物香料和天然中草药,编织成宫廷老汤的秘方,几百年来一直封存于皇家御膳《饮膳正要》图录中。

木雕重彩《圆明园遭劫难,御厨冒死保秘方》42.5*35cm


1860年,大批高鼻梁、蓝眼睛的英法联军强行闯入了圆明园抢劫和杀戮,太监、宫女争相寻找避难的场所,此前掌握着皇家御膳烹饪绝技的御厨梁忠,在混乱中将宫内秘藏的秘方揣入怀中,趁着夜色逃离了这座大火包围园林,皇上会回来是他的念想。

木雕重彩《老汤良方,秘不外传》42.5*35cm


梁忠不敢暴露身份,于是转行以其他方式谋生,直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后,梁忠才从操旧业,在天津的“江南第一楼”担任领衔“头灶”厨师。1919年一个出身贫苦扬州来的十三岁学徒引起了梁忠的注意,这孩子叫唐克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师徒关系情同父子,跟随师父多年的徒弟一直紧跟随师傅,唯一的是每天上灶前师傅“吊汤”永远都是打发徒弟远离身边,当好奇心强的唐克明问起师傅“吊汤”的事情,师傅总是含糊其辞不愿多说。

木雕重彩《情同父子,秘方真传》45.5*33.5cm


爱琢磨的唐克明默默的又跟随了师傅多年,终于有一天深夜,早已情同父子的梁忠把唐克明叫到了自己的房间,在拜过祖师爷彭祖之后,才把这个宫廷御膳绝密“调汤”的秘方交给了徒弟。师傅配方时,有时也靠徒弟领悟,并不一定直接告诉徒弟,口传心授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接下来,又跟随师傅7年,终于把宫廷御膳三大菜系学到了手。他就是老汤的第二代传人唐克明。

《木雕重彩应招满洲帝府,老汤秘方重返皇家》 46*33cm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
政,建年号为“大同”。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并改年号“康德”。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在长春成立,同年溥仪开始向社会招聘御厨。刚满二十六岁的唐克明最终经过18天的全面考核,已出众的厨艺被应召入宫,继承了师傅的遗愿当选了“满洲国”末代的御厨,皇家秘方再次回到了御膳房。

木雕重彩《总理关怀,鼓舞一代创业人》 47*36cm


1926年,末代皇帝御厨随着伪满清政府的倒闭而宣告结束了,解放后在东三省烹饪声名在外的盛英杰,在1959年哈尔滨三八饭店周总理来视察工作时,给周总理做了几个菜,总理很满意并亲切祝福盛英杰:“你要多培养徒弟,你这行业是崇高的事业,这菜里的意义很大。”“1960年三八饭店迎来了来自末代皇帝御厨唐克明先生参观,盛英杰当场跪拜唐克明为师,后唐克明临终前把两代御厨总结出”老汤“秘方再次传给了第三代传承人盛英杰大师。
木雕重彩《宫廷老汤秘方,谁人得以弘扬》 46*33cm
1964年盛英杰作为中国唯一的烹饪专家组长出访古巴,像外宾展现绝技时,他依靠的仍然是从他师傅那里多年传下来的熬汤绝技。老汤、高汤就是从这双手下调制出来的。盛英杰一生一共收徒108人,但是没有一名弟子掌握了盛英杰熬汤的绝技。显然,宫廷秘方就在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手里,他要传给谁哪?

木雕重彩《拜师盛典,薪火传承》 50.5*34cm


拜师盛典、薪火相传王军,走入了盛老的法眼。餐后,盛老没有多严,只是要求王军在合适时间去拜访他。几十年间,盛老的徒弟收了一批又一批,但盛老始终没有把珍藏的秘方传给这些徒弟,他一直在寻找、物色合适的人选。谁将但着起这上百年文化遗产重任都将是迷。2009年6月8日,一场隆重的拜师仪式在哈尔滨金春大酒店举行。作为中国烹饪大师,三代老汤传承人的盛英杰老人出乎意料,他将自己视为生命的“老汤秘方”传给了并不是厨师的王军。一个敢担当的复原老兵。

木雕重彩《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42*32cm


“粒粒香”品牌被认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粒粒香“老汤精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哈尔滨三五为业集团被评为黑龙江省调味品工业十强企业,其老汤配方先后被哈尔滨市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龙江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张密林 泥塑
张手塑泥,密林巧艺呈奇景,形神兼备。
倾心凝韵,妙手精雕绽彩华,意趣皆全。

张密林简介
张密林,1951 年生于辽宁黑山,后迁居黑龙江五常。别名雪峰。曾入伍,退役后务农。他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民间艺术家协会顾问、五常市雕塑家协会主席。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泥塑” 的传承人及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四十年如一日钻研泥塑艺术,形成独特风格。其作品众多,大型泥塑系列 “上下五千年”、《夕阳红》等屡获大奖。

泥塑简介
泥塑,又称彩塑、泥玩,以泥土为原料,手工捏制,或素或彩,人物、动物为主。源于宝鸡凤翔,流行陕、津、苏、豫等地。其制作需掺棉花纤维、阴干、涂底粉、施彩绘,工艺独特,历史悠久,深受民众喜爱。
其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先是在粘土里掺入些许棉花纤维,细致捣匀后,便可着手捏制各类人物的泥坯。泥坯制成后需经阴干处理,接着涂上底粉,最后再精心施彩绘。所塑造的形象以人物、动物为主,或呈现素色的质朴,或展现彩色的绚丽。在2006年5月20日,这一优秀艺术更是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至名归。
泥塑《传世老汤》创作说明:
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密林,在泥塑艺术领域造诣颇深。此次,他凭借精湛绝伦的泥塑技艺,倾力打造出震撼人心的《传世老汤》系列作品。
该作品从独特艺术视角出发,重现老汤精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发展历程。整整8组作品,包含200余件泥塑,皆依据老汤的起源与传承精心构思创作。张密林在创作中,通过巧妙塑形,赋予作品鲜活形态;细腻刻画,让细节栩栩如生。他把老汤百年传承的动人故事与深厚文化,完美凝于泥土之中,使这一传统饮食文化元素以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呈现于世,既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又传承着老汤的珍贵历史记忆。

楹联 泥塑神韵
泥含万象,塑就人间神韵足
艺绽千华,雕成岁月古风浓

《老汤的起源》 30件


泥塑第一部分:老汤文化(第一组)
中国味道: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老汤做为中国东北地域的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范,历史上,北方满族先人以他们的聪明才智,采用各各样的动物骨头放入锅中熬制成汤,再加入天然调料,使汤味道史鲜美可口,汤在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场景设计:1、老汤的制作过程。2、众人在品尝。

《老汤文化》 30件


泥塑第一部分:老汤文化(第二组)
距令九百年前的大金时代,女真人就学会了用动物骨头和鸡肉加入香料熬制老汤、随着金人南下迁都北京。老汤的制作也随之传入长江以北地区。
到了清代,宫廷御厨把各类动物骨头和鸡肉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同时加入适量的天然香辛料和天然中草药熬制老汤,其汤制配方成为了家御厨的法宝所以老汤成为皇家用膳时不可缺少的主体。
场景设计:表现出宫廷内部生活场景和御厨制作老汤。
《老汤秘方流入民间》 30件

泥塑第一部分:老汤文化(第三组)
皇家御膳中老汤秘方流入民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10月,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抢劫与杀中,太监、宫女们争相逃避火场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混乱中将宫内御厨秘籍揣入怀中,趁着夜色和火光逃循而去,这个年轻人就是老汤秘方的传承人,“咸丰皇帝的御厨”梁忠。
场景设计: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抢劫场面,宫廷太监宫女们争相逃命。2、梁忠带走老汤配方的场景,可以直观感受当时的历史背景。

《老汤的传承1》 30件


泥第二部分:传承史 (第四组)
第一代传人:梁忠
梁忠从小就酷爱烹饪,并做了一手好菜,因此他成为了咸丰皇帝最年轻的御厨。他十分聪明好学,在厨房中虚心学习,并将前人传下来的熬汤配方进一一步提升,加入了独特的调料,形成了自己拿的宫廷老汤配方。
然而,按照清王朝宫廷中规定,御用厨师是不能随便走出宫门回到民间的,更不能私自夹带宫是中任何的原料及配方。显然,梁忠违背了这一规定。在宫延混乱中梁忠逃出不敢暴露足迹的身份。于是转行以其它方式谋生,直到1912年清王朝火亡后,柔忠才重操旧业,在天津的“江南第一楼”担任厨师。
场景设计:1、江南第一楼买卖兴隆,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景象。2、后厨汤菜制作的繁忙场面3、梁忠收唐克明为徒,最终把老汤配方传给唐克明拜师的场景。

《老汤的传承2》 30件


泥塑第二部分:传承史(第五组)
第二代传人:府克明
1932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薄仪开始向社会招聘御厨,刚满二十六岁的唐克明最终经过十八年天的实际操作选拔,以出众的厨艺被应招入宫,做了仪的御厨,他不仅能烹制“满汉全席”而且还能说出其中不少名菜的来历,使宴席增彩添辉。
场景设计:1、唐克明被溥仪聘用为御厨2、后厨制作满汉全席的场景。

《老汤的传承3》 30件


泥塑第二部分:传承史(第六组)
第三代传承人:盛央杰
盛英杰,1924年8月生于山东省莱阳市,中国烹饪大师,烹饪高级技师、全国烹饪名师技术大赛一、二届评委。
盛英杰是哈尔滨目前资历最老的烹饪大师,他在哈尔滨烹饪界奋斗60多个年头,培养了成百上千的餐饮界人才1959年12月,周思来总理视察了哈尔滨道外区国营三八饭店,盛老有幸受到总理的接见,并为总理做了四样东北家常果一炒绿豆芽、炒菜、炒冰豆腐、茄子炖士豆得到总理称赞他研制的扒肉、扒时子、扒鸡、扒丸子堪称著名的“四扒”可谓哈尔滨一绝。1960年4月,当时在厨师界已颇有誉的盛英杰认识了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一唐克明,当即拜师,并将手里的老汤配方传了盛英杰。
场景设计:1、周恩来总理接见时期的场面。2、向唐克明拜师,接收老汤配方的场景。

《老汤的传承4》 18件


泥塑第三部分:弘扬光大(第七组)
第四代传人:王军
王军,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第三届调味品国家特邀评委,第三屈优秀民营企业家,第十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1951年出生,1969年军服役于空降兵某部,1971年“摆老抗美”参战,任高炮队指挥仪班班长退伍后,创办哈尔演三五调味品有限公司。
王军显然不是厨师出身,但是他府任及调味料有着一种独特的感情。1995年他就以《中国火银一书在业界享有盛。在与食品专家石长波博十、任人而高经专、人师潜心研究中国荣时,200年有幸拜语盛杰人师,开与人、中华味道的传水与发展。
在潜心研究中,对传维的中国东北老汤进行。
场景设计:1、创办哈尔滨三五调味品有限公司。2、王军与食品专家潜心研究中国菜。3、2002年拜盛英杰大师为师,盛老将老汤配方传给王军。

《弘扬光大》24件


泥塑第三部分:弘扬光大(第八组)
第五代传承人:王东福
经过调味品市场多年的考验,三五集团粒粒香御膳老汤精在消费者中得到了认可,殊荣黑龙江名牌产品,黑龙江省著名商标。
并在2008年入选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4年又荣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粒粒香产品研发过程中,始终有一位年轻人跟随着。他就是现今粒粒香股份的总经理,老汤精配制第五代传承人王东福。三五集团企业发展规划美好愿景:即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粒粒香御老汤精的存在!
场景设计:粒粒香御膳老汤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好评。
《清平乐 泥塑传世老汤》
泥团轻捻,妙手乾坤转。塑就老汤传世卷,神韵悠悠初显。
汤沸岁月留香,传承故事悠长。看那锅中滋味,皆凝泥塑之光。
精雕细刻如真,风情万种牵魂。烟火人间入韵,艺高方得称尊。
且观此作奇珍,非遗焕彩逢春。一脉相传佳话,赞声回荡红尘。

第一代传承人    梁忠

第二代传承人 唐克明
第三代传承人 盛英杰

世代相传 粒粒香老汤精

宫廷御厨 玻璃钢仿青铜

三、李静景 泰蓝火锅
李静匠心,景泰蓝中凝妙韵,火锅焕彩
精工巧手,铜胎釉里绽奇华,美味飘香

李静简介:
李静,北京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
北京市东城区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传承人,其作品喜庆热烈,又不失于优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无论是对景泰蓝传统技艺的挖掘还是在推动景泰蓝技艺在装饰领域的广泛运用上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其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与市级各种奖项,并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送给其它国家和其它省市。
景泰蓝简介:
北京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明代景泰年间技艺成熟且盛行,集多种工艺于一体,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美誉。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楹联 景泰蓝
景泰蓝辉,火锅盛味香千户
铜胎彩焕,热焰融情暖万心


《景泰蓝火锅》 高30cm 2件

火锅采用蓝色景泰蓝工艺精心制作。锅身以典雅蓝色为主调,铜胎质地坚实。景泰蓝工艺让其花纹细腻、色彩绚丽,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

四、 何其保 南京金箔《福禄双全》
其保运思,金箔披身葫芦俏,福临宝地
灵心绘梦,祥光绕体福禄全,瑞满金陵

何其保简介:
何其保是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1985 年,在南京金箔分厂刚重新起步、效益不佳的情况下,他开启了传承与创新之路。他亲自跑市场,不辞辛劳,推动了江宁金箔的发展。他不断探索,让金箔产品畅销海内外。如今,他作为行业前辈,仍积极为金箔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南京金箔简介:
南京金箔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有“中华一绝”之称。至今已有 1700 多年历史。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作时用真金经化条、拍叶、做捻子等十几道工序,捶打成薄如蝉翼、软似绸缎的金箔。它用途广泛,可装饰庙宇、佛造像、建筑、家具、工艺品等。

《福禄双全》高160cm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其保采用南京金箔非遗技艺制作金葫芦,幅最大气,纯金箔贴裹,纯手工制作,其身雕刻了绽放的牡丹,鲤鱼戏水跳跃,生机盎然,美观吉祥,盛世兴旺,熠熠金光,寓意祈愿平安吉祥,年年有余。
高水旺 唐三彩 《思源金鼎》
思源寄意,唐三彩绘千秋梦
金鼎流辉,艺术情融万古风
高水旺简介
高水旺,1958 年 9 月生,汉族,河南孟津人。他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及烧制技师。在制作工艺上,他潜心研究,借鉴汉、唐彩陶诸多艺术精华,研制出高仿唐三彩纯手工制作工艺,作品工艺精良可媲美真品。凭此获众多荣誉,且注重人才培养,为唐三彩技艺传承贡献颇多。
唐三彩简介:
唐三彩诞生于唐代,是盛行一时的低温铅釉陶器。它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而得名。造型丰富多样,有人物、动物、器皿等。其制作工艺精湛,先雕塑坯体,再施以多彩釉料,入窑烧制。唐三彩色彩绚丽、斑驳陆离,兼具艺术与实用价值,不仅是唐代生活风貌的生动体现,更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为珍贵文物瑰宝。


唐三彩 《思源金鼎》 高35cm 9件

金鼎,原为一口制作调料的大锅,在那样一个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凭着这口大锅,让三五集团迈向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采用唐三彩工艺制作的思源金鼎外形大气,鼎身有龙字装饰。整体兼具传统工艺之美与独特艺术韵味,令人瞩目。
杨信 彩铅画 《传世老汤》
彩铅写意,杨信笔端汤味现
画卷流芳,匠心深处世情传

杨信简介:
杨信1962年生于北京东城,9岁习素描,师从王娣娣。他是《北京青年报》编辑、东城区书画协会副主席。长期研究北京胡同文化,创作诸多京味绘画,“京味民俗画三部曲”获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还编写“画说北京”教案,年义务授课百余场,作为传统绘画颜料配制技艺传承人,已用传统颜料绘近万幅京味作品。


彩铅画简介:
彩铅画,是一种综合了素描和色彩之间的绘画形式。它的独特彩铅画技艺是一种独特且富有魅力的绘画方式。它以彩色铅笔为主要工具,通过不同的握笔姿势、笔触运用来展现丰富效果。
在色彩表现上,可通过叠加、混色等手法营造细腻渐变与鲜明层次,能精准描绘物体的光影、质感。比如绘制花卉,可细腻呈现花瓣的娇嫩色彩;画人物,能生动刻画肌肤的色泽变化。
其作画步骤通常先构图勾勒轮廓,再逐步上色细化。既适合写实描绘,也可用于创意发挥,是一种能让创作者充分表达情感与创意,兼具便捷性与艺术表现力的绘画技艺。
彩铅画《传世老汤》
创作说明:《传世老汤》是为为重现“清朝咸丰年间皇家御厨人文历史风貌”暨四代人历经16年传承出“粒粒香御膳老汤精”的精神,更是为了让广大民众深入了解“粒粒香御膳老汤精”背后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特邀请北京著名京味画家杨信担纲绘制。其主要画面由8幅极具韵味的老风情彩色铅笔绘画构成,呈现的正是清代御膳老汤传承谱。通过细腻的彩铅笔触,生动描绘出百年御膳中传世老汤的独特魅力,仿佛将那段历史岁月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者眼前。

彩铅画《传世老汤》 9幅

《皇家奢靡之御膳 饕餮盛宴数百年》80*120cm


紫禁城与圆明园主建筑内有清五帝理政及举办国宴、家宴之所。圆明园御膳房负责御膳,标准皇家筵席食单从120道口味中精选。为保安全,给皇帝的菜需记录主厨名,经疱长品尝、银器测毒方可。园内御膳房超2300人,还有众多太监。
皇帝吃饭分传膳、进膳、用膳三段,膳前总管呈膳单注明相关名目。清宫“满汉全席”始于乾隆年间,慈禧时更奢侈,重大节日御宴大开,规模可大可小。御宴菜品丰富,有山珍海味等,热菜、冷盘、点心数量众多。开宴时仪仗、鼓乐齐鸣,最后还有群臣争宴等环节,尽显皇恩浩荡。

《英法强入圆明园 皇家御厨保忠诚》80*120cm



老汤秘方源于金初,由宫廷御医、御厨将动物骨头、天然植物香料及中草药搭配编成,封存于《饮膳正要》。咸丰十年六月,咸丰帝在圆明园举办生日大宴,彼时御膳相关人员众多。然不足两月后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九月二十二日,咸丰帝于圆明园祭祖后逃往热河行宫。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劫掠杀戮。御厨梁忠在混乱中带上宫内秘藏的老汤秘方,趁夜色逃离,盼着皇上归来,那秘方也由此流出宫廷。

《宫廷配方落民间 隐姓埋名为传承》80*120cm


皇家御厨梁忠逃出圆明园后隐姓埋名,盼着重回,然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尽,咸丰驾崩,政权动荡,恢复无望。梁忠只好转行。1912年清亡,梁忠在天津“江南第一楼”重操旧业。1919年,他看中贫苦且聪慧好学的扬州学徒唐克明,二人情同父子。但梁忠“吊汤”时总不让唐克明靠近,唐克明好奇却常被含糊回应。多年后深夜,梁忠拜过祖师爷彭祖,将宫廷御膳“调汤”秘方传予唐克明,后唐克明又跟师7年,学成宫廷御膳三大菜系,成为老汤第二代传人。

《秉承师教自发奋 “老汤”终回御膳》80*120cm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辗转至长春成立伪满洲国。期间,御厨唐克明跟随。1932年溥仪成“满洲国”执政,1934年改称皇帝。同年唐克明经考核入宫,皇家秘方重回御厨房。虽帝王时代已逝,御厨及后代所剩无几,但高超烹调技艺流传。正如溥仪自述,他曾四次“称帝”,而时代变迁,往昔御膳房等已随历史消逝,唯技艺结晶留存。

《两代御厨传硕果 绝技流传到沈阳》80*120cm


唐克明师从咸丰御厨,习得鲁、淮、京菜绝活,调汤拿手,凭“中华全席”获张作霖宠爱,让宫廷菜等誉满东三省,老汤也重回民间。1926年,末代皇家御厨随伪满清政府倒闭而结束。解放后,盛英杰大师在东三省烹饪声名远扬。1959年,其为视察的周总理做菜获赞。1960年,盛英杰跪拜前来参观的唐克明为师,唐克明临终前将“老汤”秘方传予盛英杰,他成第三代传承人。

《满汉全席易反掌 老汤秘方来传承》80*120cm


盛英杰不仅为总理掌勺,1964年出访古巴展示熬汤绝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其用老汤烹制佳肴征服西哈努克亲王。他一生收徒108人,却无人掌握熬汤绝技,宫廷老汤秘方在其手中。有诗佐证其厨艺成就。盛英杰苦思冥想,不愿让传承数百年的老汤秘方在自己手中消失,盼在有生之年找到能将老汤发扬光大或传承下去的合适人选,此想法萦绕其多年。

《薪火传承求发展 任重道远嘱真诚》80*120cm


1995年,非厨师出身但爱餐饮研究的王军因《中国火锅》一书引起盛英杰注意。盛老多年未传秘方给众多徒弟,一直在物色合适人选。2009年6月8日,在哈尔滨金春大酒店举行拜师仪式,盛英杰竟将视为生命的“老汤秘方”传给了王军这复员老兵。两人一拍即合,王军叩首拜师获秘方。此后,宫廷老汤经三五味业集团制成多样味品,如鲜花绽放,得以传承发扬。

《人叫人 千声不语 味叫人 点手而来》80*120cm


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董事长王军,生于阿城,受金源、满族文化熏陶,立志研究满族饮食老汤奥秘。他认为非遗需靠人传承,愿让宫廷秘方服务民众。该集团研发的“老汤精”投放市场后获餐饮烹饪行业好评,市场供应量递增,还获世界工程师大会奖项。“老汤精”品牌成省著名商标,产品是省名牌,集团入省调味品十强企业,其老汤配方也列入市、省级非遗。
油画《满汉全席》
油画呈席 满汉佳肴凝韵色 珍馐百态皆入画
彩笔绘餐 珍馐美馔溢香浓 盛宴千秋可传神


油画简介:
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它以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木板等材料上作画。油画色彩丰富且鲜艳,能细腻表现物体的光影、质感与空间感。既可写实逼真地描绘人物、风景、静物等,如《蒙娜丽莎》;也可进行大胆的抽象创作,传达独特情感与理念。作画过程包括起稿、铺色、深入刻画、调整等步骤。其独特魅力使其在艺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深受人们喜爱

《满汉全席》700*120cm


《满汉全席》创作说明:
满汉全席是清朝时期的宫廷盛宴,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种,中国菜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以“老汤”调味,老汤入味,老汤增味的传统,一位名厨调配的老汤,就可以使一道菜境界全出,堪称各菜系的点睛之笔,也被称为“满汉全席”之魂。油画《满汉全席》作品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创作画家杨信2015年12月26日在北京顺天府京味斋创作,作者凭着一双慧眼和巧手将廷臣共享满汉全席的盛世景象挥洒的淋漓尽致,形成了极具观赏价值的艺术作品!

李俊红 麻布画《传世老汤》
俊红妙绘,麻布展图,传奇老汤凝画韵
彩墨精描,匠心融艺,特色佳肴溢墨香
麻布绘画简介:
是用苎麻布或用亚麻面料上笼蒸透用刷子刷平晾干或先在上面植物上色做旧。(這是看畫的圖案不同工藝不同)等完全干后在上面用纺织品染料作畫,或用毛笔沾仙草花浓汁勾线畫出各種圖案。如花的线条,鳥的眼动物的眼是用核桃皮熬浓汁点亮眼、動物熊猫、山水美景,是用仙草根熬汁分染的,再用各种植物熬汁上色使颜色鲜艳不掉色,不怕水,防潮防腐,防虫蛀,也有防蚊效果。
李俊红简介:
李俊红:出生于 1982 年 3 月 13 日,自幼喜爱绘画。2012 年拜白石再传弟子王砚方为师,成为其得意弟子。曾多次获奖,在中国白石杯书画大赛获得三等奖。现担任中国第八大画派火山画派首席画师、中国刀画协会会员、黑龙江五大连池美术家协会会员,还荣获优秀教师资格。

麻布画《传世老汤》创作说明:
画面绘制了御膳老汤传承谱,让大众了解 粒粒香御膳老汤精 皇家御厨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再现老汤精的传奇历程,搭配原第二炮兵沈阳基地政治部主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熊元吉少将 皇家御膳传世老汤 书法作品,势必将成为御膳老汤精传承史上浓墨重彩又饱含丰富现实意义的一种艺术载体。

《皇家奢靡之御膳 饕餮盛宴数百年》80*120cm


紫禁城与圆明园主建筑内有清五帝理政及举办国宴、家宴之所。按大清家法,皇子等婚后才可参加家宴。圆明园御膳房负责御膳,标准皇家筵席食单从120道口味中精选。为保安全,给皇帝的菜需记录主厨名,经疱长品尝、银器测毒方可。园内御膳房超2300人,还有众多太监。
皇帝吃饭分传膳、进膳、用膳三段,膳前总管呈膳单注明相关名目。清宫“满汉全席”始于乾隆年间,慈禧时更奢侈,重大节日御宴大开,规模可大可小。御宴菜品丰富,有山珍海味等,热菜、冷盘、点心数量众多。开宴时仪仗、鼓乐齐鸣,最后还有群臣争宴等环节,尽显皇恩浩荡。
熊元吉将军书法:皇家奢靡之御膳 饕餮盛宴数百年。

《英法强入圆明园 皇家御厨保忠诚》80*120cm


老汤秘方源于金初,由宫廷御医、御厨将动物骨头、天然植物香料及中草药搭配编成,封存于《饮膳正要》。咸丰十年六月,咸丰帝在圆明园举办生日大宴,彼时御膳相关人员众多。然不足两月后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九月二十二日,咸丰帝于圆明园祭祖后逃往热河行宫。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劫掠杀戮。御厨梁忠在混乱中带上宫内秘藏的老汤秘方,趁夜色逃离,盼着皇上归来,那秘方也由此流出宫廷。
熊元吉将军书法:英法强入圆明园 皇家御厨保忠诚。

《宫廷配方落民间 隐姓埋名为传承》80*120cm


皇家御厨梁忠逃出圆明园后隐姓埋名,盼着重回,然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尽,咸丰驾崩,政权动荡,恢复无望。梁忠只好转行。1912年清亡,梁忠在天津“江南第一楼”重操旧业。1919年,他看中贫苦且聪慧好学的扬州学徒唐克明,二人情同父子。但梁忠“吊汤”时总不让唐克明靠近,唐克明好奇却常被含糊回应。多年后深夜,梁忠拜过祖师爷彭祖,将宫廷御膳“调汤”秘方传予唐克明,后唐克明又跟师7年,学成宫廷御膳三大菜系,成为老汤第二代传人。
熊元吉将军书法:宫廷配方落民间 隐姓埋名为传承。
《秉承师教自发奋 “老汤”终回御膳房》80*120cm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辗转至长春成立伪满洲国。期间,御厨唐克明跟随。1932年溥仪成“满洲国”执政,1934年改称皇帝。同年唐克明经考核入宫,皇家秘方重回御厨房。虽帝王时代已逝,御厨及后代所剩无几,但高超烹调技艺流传。正如溥仪自述,他曾四次“称帝”,而时代变迁,往昔御膳房等已随历史消逝,唯技艺结晶留存。
熊元吉将军书法:秉承师教自发奋 老汤终回御膳房。

《两代御厨传硕果 绝技流传到沈阳》80*120cm


唐克明师从咸丰御厨,习得鲁、淮、京菜绝活,调汤拿手,凭“中华全席”获张作霖宠爱,让宫廷菜等誉满东三省,老汤也重回民间。1926年,末代皇家御厨随伪满清政府倒闭而结束。解放后,盛英杰大师在东三省烹饪声名远扬。1959年,其为视察的周总理做菜获赞。1960年,盛英杰跪拜前来参观的唐克明为师,唐克明临终前将“老汤”秘方传予盛英杰,他成第三代传承人。
熊元吉将军书法:两代御厨传硕果 绝技流传到沈阳。

《满汉全席易反掌 老汤秘方来传承》80*120cm


盛英杰不仅为总理掌勺,1964年出访古巴展示熬汤绝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其用老汤烹制佳肴征服西哈努克亲王。他一生收徒108人,却无人掌握熬汤绝技,宫廷老汤秘方在其手中。有诗佐证其厨艺成就。盛英杰苦思冥想,不愿让传承数百年的老汤秘方在自己手中消失,盼在有生之年找到能将老汤发扬光大或传承下去的合适人选,此想法萦绕其多年。
熊元吉将军书法:满汉全席易反掌 老汤秘方来传承。
《薪火传承求发展 任重道远嘱真诚》80*120cm

1995年,非厨师出身但爱餐饮研究的王军因《中国火锅》一书引起盛英杰注意。盛老多年未传秘方给众多徒弟,一直在物色合适人选。2009年6月8日,在哈尔滨金春大酒店举行拜师仪式,盛英杰竟将视为生命的“老汤秘方”传给了王军这复员老兵。两人一拍即合,王军叩首拜师获秘方。此后,宫廷老汤经三五味业集团制成多样味品,如鲜花绽放,得以传承发扬。
熊元吉将军书法:薪火传承求发展 任重道远嘱真诚。

《人叫人千声不语 味叫人 点手而来》80*120cm


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董事长王军,生于阿城,受金源、满族文化熏陶,立志研究满族饮食老汤奥秘。他认为非遗需靠人传承,愿让宫廷秘方服务民众。该集团研发的“老汤精”投放市场后获餐饮烹饪行业好评,市场供应量递增,还获世界工程师大会奖项。“老汤精”品牌成省著名商标,产品是省名牌,集团入省调味品十强企业,其老汤配方也列入市、省级非遗。

熊元吉将军书法:人叫人千声不语 味叫人 点手而来。

《指点江山留精神 传承老汤舍平生》80*120cm


1926年,末代皇家御厨随着伪满清政府的倒闭而宣告结束了。解放后早已在东三省烹饪声名在外的盛英杰大师,1959年哈尔滨三八饭店周总理来视察工作时,盛英杰大师给周总理做了几个菜,总理很满意并亲切祝福盛英杰:“你要多培养徒弟,你这行业是崇高的事业,这菜里的意义很大。”1960年三八饭店迎来了来自末代皇厨唐克明先生参观,盛英杰当场跪拜唐克明为师,后唐克明临终前把两代御厨总结出“老汤”秘方再次传给了第三代传承人盛英杰大师。
熊元吉将军书法:指点江山留精神 传承老汤舍平生。
崔向权 朝鲜油画 满汉全席
向权妙绘,油彩飞扬,满汉珍馐凝画里
崔氏精描,匠心独运,朝鲜雅艺绽图中

朝鲜油画简介:
朝鲜油画风格写实细腻,画家们注重对描绘对象细节的精准呈现,色彩运用丰富且和谐,常给人以清新、质朴之感。其题材广泛,涵盖风景、人物、生活场景等诸多方面,能生动展现朝鲜的风土人情与社会风貌。朝鲜政府重视艺术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画家。这些作品不仅在朝鲜国内备受珍视,在国际艺术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以其独特韵味吸引着众多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崔向权简介:
崔向权(功勋艺术家)1940年12月08日出生于平壤,1964年平壤美术大学毕业,1973年被评为功勋艺术家称号,1974年平壤万寿台创作社创作家。创作了多幅与女真满族史话相关的油画作品,其作品以写实的风格、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风貌和精神气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这些作品对于研究和了解朝鲜油画艺术以及相关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朝鲜油画《满汉全席》8幅

朝鲜油画《满汉全席》
创作说明:满汉全席是清代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的大型筵席。包含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等。满汉全席各类宴席各有特色,从食材、菜品到礼仪,都彰显着清代宫廷饮食文化的奢华与讲究。采用油画形式创作宴席场景画面逼真写实,艺术风格独特,展现出满汉全席真实的景象。

朝鲜油画《蒙古亲藩宴》120*100cm


蒙古亲藩宴为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席上多有塞外特色食材,如烤全羊等。菜品注重原汁原味,展现蒙古草原风情。仪式隆重,尽显皇室对蒙古亲族的亲厚。席间伴有蒙古传统歌舞表演,在品尝丰盛美食同时感受蒙满一家亲的融洽氛围,兼具饮食与政治联谊的意义。
朝鲜油画《廷臣宴》120*100cm

廷臣宴于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举行,专为朝中大臣而设,菜品丰富精致。山珍海味齐聚,烹饪手法多样。讲究摆盘美观,寓意吉祥。举行地点多在宫廷内廷,君臣共宴,在享受美食过程中交流政务,既体现皇帝对大臣的犒赏,也有增进君臣情谊、营造朝堂和谐氛围的作用,是宫廷政治生活的一种别样呈现。

朝鲜油画《万寿宴》120*100cm


万寿宴是为皇帝、皇太后等皇室长辈寿辰举办。菜肴以名贵食材为主,如燕窝、鱼翅等精心烹制。造型精美,常带有福寿等吉祥图案。不仅有美食,还有各种祝寿的文艺表演。规模宏大,彰显皇家的尊贵与奢华,意在为寿星祈福添寿,也向天下昭示皇室的昌盛与威严。

朝鲜油画《千叟宴》120*100cm


千叟宴邀请众多高寿老人赴宴,规模极大。菜品兼顾不同口味,既有宫廷珍馐,也有适合老人食用的清淡菜肴。氛围热闹祥和,体现尊老敬老之意。皇帝亲临赐酒,老人们共享盛宴,不仅是一场饮食聚会,更是弘扬孝道、凝聚民心的重要活动,见证了当时社会对老者的敬重之情。

朝鲜油画《九白宴》120*100cm


九白宴是招待蒙古外藩的一种高规格宴席。“九白”指一匹白马和八匹白骆驼,为外藩所进献,清廷则以盛宴回馈。宴上菜品丰富多样,山珍海味俱全,烹饪精细。既有满族特色佳肴,又融合部分蒙古风味美食。席面布置讲究,餐具精美。整个宴席庄重且隆重,既彰显清廷对外藩的礼遇,也体现了满蒙之间独特的政治与文化交流关系

朝鲜油画《节令宴》120*100cm


节令宴依不同节令而设,富有鲜明的时令特色。如春节宴有象征团圆的饺子等特色菜品;端午有粽子等应景食物融入宴席。食材多选取当季新鲜物产,烹饪方式也契合节令氛围。它不仅是美食的汇聚,更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让人们在品尝佳肴同时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韵味,增进家族亲友间的情感交流。

朝鲜油画《品味满汉全席(一)》120*100cm


这幅精彩的作品生动地描述了清代官员享用满汉全席的盛大场景。只见画中官员们围坐席间,桌上摆满珍馐佳肴,他们推杯换盏,笑声不断,神情间尽显肆意潇洒之态。整个画面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逼真,仿佛将那热闹奢华的清代宴会瞬间呈现在眼前。

朝鲜油画《品味满汉全席(二)》120*100cm


这幅画面可谓热闹非凡,细致描绘了众人齐聚一堂享用满汉全席的盛景。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珍馐,色泽诱人。众人或大快朵颐,或举杯畅饮,席间欢声笑语不断。还有人在一旁玩乐嬉戏的孩子,尽显那欢乐且奢华的宴席氛围。
郭亚斌 中华龙铜雕
郭氏精雕,铜铸龙魂,昂首腾飞惊四海
亚斌妙作,浮雕龙影,扬威傲世耀千秋
郭亚斌简介:
郭亚宾出生于:1989年1月。职业:铜雕技师。他的作品在造型上准细腻,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所雕对象的形态和神韵;在工艺上精益求精,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使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铜雕简介:
铜雕是以铜为材料进行雕刻创作的艺术形式。它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制作时,先设计造型,再通过铸造、锻造等技法塑造。铜雕质感厚重,色泽古朴典雅。题材广泛,可刻画人物、动物、景观等。其作品既能展现细腻逼真的形象,如人物的神态表情,又能传达深刻内涵,常被用于城市装饰、文化场馆陈列等,是艺术与实用兼具的独特艺术品类。
铜雕《中华龙铜雕》 240*120cm

中华龙铜雕作品气势恢宏。金源神龙主位正中,飞龙环绕于金源神龙周围,形态各异,或盘旋翱翔,或张牙舞爪,尽显龙的威严与灵动。其以铜为材,经精湛工艺打造,铜质的厚重质感更添作品磅礴气势。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祥瑞、权威,这百龙齐聚的作品寓意吉祥昌盛,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似凝聚着龙的精神,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令人赞叹。
铜雕厨祖伊尹
铜雕栩栩,伊尹贤名传万古,厨祖高风昭日月
技艺精精,佳肴妙味誉千秋,贤能厚德贯乾坤
铜雕简介:
铜雕塑制作手法分锻铜和铸铜。铸铜是以铜为原料,将金属熔液浇入铸型,经冷却等处理制成艺术品。锻铜则以铜板为主料,需钢骨架支撑,复杂雕塑要制一比一模具锻造,简单造型可依放型骨架锻造,且锻铜用料比铸铜更严格。两种手法各有特点,共同打造出多样的铜雕塑作品。

铜雕《厨祖伊尹》 高:180cm

伊尹(前1649年—前1549年),名挚,商朝初年重要人物。他是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最早道家人物之一,也是中华厨祖。约前16世纪初,伊尹助商汤灭夏,建商朝。其以“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理念治天下,如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所言。任丞相时,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促商朝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沃丁八年逝世,享年百岁。
《金鼎赋瓷板画》
瓷板为笺,金鼎之赋书佳景,墨韵悠悠呈画卷
匠心作笔,艺术之魂绽雅情,瓷光熠熠映乾坤

《金鼎赋》创作说明:
金鼎赋是一部由词作家王献力创作、刘道书写书法的文学艺术作品。该赋以三五集团创业的故事及“金鼎”企业文化为创作背景,展现了企业的奋斗历程与独特文化魅力。作品将文学书法与瓷板画艺术相结合,以优美的文辞和精湛的书法,生动地描绘了三五集团的发展轨迹和精神内涵,为观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金鼎赋瓷板画》73*640cm

《赞金鼎赋瓷板画》
金鼎瓷画韵万千,笔走龙蛇绘华篇。
釉彩斑斓融妙意,匠心独运艺惊天。
山水花鸟皆入画,神韵灵动意绵延。
瓷板之上展风采,艺术珍品永流传。
丹青妙手赋奇景,文化瑰宝耀世间。

向守志上将题写对联:
红尘参透千千味
金鼎调和粒粒香
景学勤中将题写牌匾:
御膳老汤
结束语
在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的御膳老汤馆中,我们仿佛穿越时光,见证了一场关于老汤传承的传奇之旅。
每一件展品都不仅仅是物品,更是老汤传承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诉说着百年传承的老汤精神。那是一种对传统工艺的执着与坚守,是无数先辈们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老汤,犹如一条绵延不绝的文化河流,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却始终保持着那份醇厚与浓郁。在这御膳老汤馆里,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古老的配方在新时代的科技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继续传承着那份独特的味道。
百年传承的老汤精神,是一种对品质的不懈追求。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保持着对卓越的追求。
当我们离开御膳老汤馆时,心中充满了对老汤传承的敬意。让我们带着这份敬意,将老汤精神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老汤文化,让这份珍贵的传统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老汤传承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味与感动。让我们共同期待,共同守护这份百年传承的老汤精神。

《御膳老汤馆》A厅

《御膳老汤馆》B厅

《御膳老汤馆》C厅

《御膳老汤馆》D厅

来源:三五非遗博览馆
编辑:张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三五观察网 | 邀您乐享美食 御膳老汤精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集团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观察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