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运匠心雕生肖韵
景德燃窑火铸陶瓷魂
4月17下午,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在江西景德镇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琢器画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陈繁国大师为非遗生肖艺术馆创作的十二生肖瓷盘作品。
陈师运匠心雕生肖韵
景德燃窑火铸陶瓷魂
4月17下午,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在江西景德镇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琢器画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陈繁国大师为非遗生肖艺术馆创作的十二生肖瓷盘作品。
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三五非遗博览馆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延川大街758号,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也是全国首家民营企业创办的非遗博览馆。馆内设有金源文化展厅(女真史话、满族史话、女真满族史话、金都五帝园、满祖金殿、传世老汤);非遗文化展厅(伟大领袖、非遗传习、龙江非遗、御膳老汤精、传统文化:人寿年丰、八仙神通、三星拱照、五路财神、六十甲子);民俗文化展厅(记住乡愁、农村往事、巨源工商、乡村文化、士兵记忆、哈尔滨百年华章);三五百遗荟(传统美术:木版年画、唐卡、绘画、剪纸、刺绣、雕刻、编织;传统技艺:陶类、织锦、金属、景泰蓝、漆器、雕刻、编织、瓷器、乐器、服饰)等,面向社会展现来自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全国罕见,龙江唯一。
三五百遗荟萃具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的十一大类,来自358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31个省市自治区16个民族)的作品共5350件。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82位(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0位,省级非遗传承人118位,堪称全国工匠大师匠心独运,绝艺荟萃,在这些技艺精湛的绝美作品中,您会触摸到沧桑岁月里中华文化的历史年轮,您会感悟到劳动生活中中华民族的深邃睿智。其作品尊尊蕴含崇拜,幅幅追求美好,件件祈福吉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走进三五非遗博览馆,实现让非遗走进生活,让非遗走进家庭的发展愿景,让非遗之花在文化交流互鉴中魅力绽放!
陈繁国 1965 年出生,陶瓷世家,其父亲陈功金是景德镇第一批陶瓷设计大师,他 1980 年进入古窑瓷厂开始学习画坯技艺。从传统青花的勾线、分水技法,到国画中的勾、皴、点、擦技法。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自已对陶瓷艺术的酷爱,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正因为他在画坯上的刻苦钻研,还受到了叔父柳兰亭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教诲,使他的画坯技法更加独特、新颖,娴熟、完美。陈繁国擅长绘人物、草虫等,对陶瓷釉上彩、釉下彩,青花斗彩,半刀泥刻花,颜色釉综合装饰等。尤其是在青花以及青花斗彩绘画技艺方面,他注重传承和创新,作品以草书笔法入画,融合传统与现代审美,手法清新、典雅、气韵生动、料色酣畅、层次分明、构图简洁、严谨,所表现的人、物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为将陶瓷文化发扬光大,作为传承人,深感责任和使命感重大。2010 年,陈繁国组织成立景德镇昌南红画院,继承、创新、弘扬千年瓷都陶瓷文化,愿穷尽一生,为千年瓷都—陶瓷文化添色增彩是他始终如一的追求目标!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巡展,先后多次获得各项大奖,数件作品分别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是第二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琢器画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
王军馆长向陈繁国大师赠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伦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傅清超大师创作的(毛主席视察哈尔滨)剪纸作品!
瓷间生肖,艺韵悠长
4 月 17 日的那个下午,阳光温柔地洒进江西景德镇陈繁国大师的工作室,为室内蒙上一层静谧而神圣的光辉。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怀揣着对传统技艺的尊崇,踏入这方艺术殿堂。
陈繁国大师作为景德镇陶瓷制作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其精心创作的十二生肖瓷盘作品整齐陈列,宛如一场等待检阅的文化盛宴。瓷盘温润如玉,触手生温,绘制其上的十二生肖鲜活灵动。瞧那龙盘,釉色明丽,龙鳞闪烁仿若金甲披身,翱翔云海之势呼之欲出;再看兔盘,白兔红眼晶莹,绒毛细腻入微,似能感受到它的温驯乖巧。
王军馆长漫步其间,目光在每一个瓷盘上流连,时而俯身细察纹理,时而驻足品味神韵,满心沉醉于这非遗传承与创新交织的魅力之中。这一方方瓷盘,承载着历史,凝聚着匠心,让古老的陶瓷技艺与生肖文化碰撞出震撼人心的火花,注定在非遗星河中闪耀不熄。
瓷都生肖艺韵瞻
四月瓷都逸兴长,
王军赴访艺华堂。
陈师妙手雕生肖,
景德精坯焕釉光。
鼠跃盘中灵动现,
龙腾壁上瑞祥彰。
非遗瑰宝传千古,
且看今朝韵更芳。
首联点明时间四月与地点景德镇,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前来探访艺术殿堂,开启这场非遗文化之旅,兴致颇高。颔联介绍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陈繁国以精湛技艺雕琢十二生肖于瓷盘之上,景德镇传统陶瓷坯胎经烧制后釉彩光芒四射。颈联具体描绘作品,老鼠在盘中活泼跳跃之态栩栩如生,巨龙仿佛在壁上飞腾彰显祥瑞,展现出瓷艺与生肖结合的生动画面。尾联感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瑰宝将流传千古,而如今在匠人的守护传承下更是韵味无穷、大放异彩,升华主题,赞颂非遗传承之美。
景德瓷艺赏
四月瓷都日正长,
陈师力作韵流芳。
盘中生肖添神采,
非遗传承绽曙光。
首句点明时节四月,在景德镇这座瓷都,白昼渐长,阳光正好,营造出悠然闲适的氛围,也暗示适宜探访赏艺。第二句引出主角陈繁国大师,其精心创作的作品韵味十足、声名远扬,一个“韵”字体现作品艺术魅力,“流芳”彰显其技艺高超受人赞誉。第三句聚焦到作品“十二生肖瓷盘”,“添神采”生动描绘出生肖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盘上,给观者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尾句升华情感,赞叹这些精美作品背后所代表的非遗传承事业,宛如破晓曙光,寓意其充满希望与活力,正蓬勃发展,走向新的辉煌。
西江月·景德瓷艺生肖赞
四月春风拂槛,瓷都古韵悠扬。陈师精艺韵流芳,生肖盘中显像。
玉兔娇柔憨态,金龙矫健威芒。非遗薪火耀华光,观者倾心赞赏。
上阕开篇描绘四月景德镇的春日风光,春风轻拂,整座城市沉浸在浓厚的古韵之中,营造出悠然闲适的艺术氛围。随即引出陈繁国大师,“精艺韵流芳”夸赞其技艺精湛,作品韵味无穷,声名远扬,“生肖盘中显像”点明主题,聚焦到为非遗生肖艺术馆创作的十二生肖瓷盘作品。
下阕具体描述瓷盘上的生肖形象,玉兔娇柔可爱、憨态可掬,金龙矫健有力、威风凛凛,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展现出不同生肖的独特神韵。结尾“非遗薪火耀华光”升华主旨,强调非遗传承的重要性,这些作品承载着非遗的火种,绽放出耀眼光芒,引得观者倾心,纷纷投以赞赏目光,也侧面烘托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瓷韵匠心,非遗流芳
四月十七的午后,阳光仿若一层轻纱,悄然落于景德镇陈繁国大师工作室。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踏入此间,宛如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工作室中,陈繁国大师手下的十二生肖作品熠熠生辉。那细腻笔触勾勒的鼠,灵动狡黠,似欲跃出瓷面;威风凛凛的虎,釉彩斑斓,每一道纹理都藏着山林王者的气魄。土与火淬炼的陶瓷,在大师指尖演绎千年生肖传奇,从拉坯成型的质朴初胚,到绘制上色的精雕细琢,一蘸、一绘皆是匠心独运,传承着景德镇陶瓷制作技艺的古韵悠长。
王军馆长凝视间,眼中满是对非遗瑰宝的珍视。这不仅是瓷艺的展现,更是民族文化血脉的延续。生肖文化与陶瓷艺术相融,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让观者仿若能听见历史的跫音,感知非遗于当代的蓬勃生命力,它们将带着先辈的智慧,奔赴下一场百年传承。
观瓷盘生肖有感
时维四月十七,暮春之初,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赴江西景德镇,入陈繁国大师工作室。此地瓷艺之光熠熠,非遗遗韵悠悠,令人心驰神往。
陈繁国者,省级非遗传承人、陶瓷艺术大师也。其所制十二生肖瓷盘,列于室中,仿若珍宝图鉴,引人入胜。观夫诸盘,质地细腻,白润胜雪,触之如脂。绘工精妙,生肖百态,跃然瓷上:子鼠狡黠,目露精光;丑牛憨实,犄角峥嵘;卯兔温婉,绒毛可辨;辰龙矫健,鳞爪飞扬。釉色缤纷,辉映生姿,或淡雅如兰,或浓烈似火,各臻其妙。
王军馆长凝视良久,喟然叹曰:“此非遗之力,文化之根也!匠人之巧思,世代之传承,凝于一盘之内,得以存续,何其幸哉。”吾辈旁观者,亦同感其怀,思今之人,当守艺护遗,使华夏文明瑰宝,永绽光芒,不负先人手泽,不泯历史长流。
景德赏瓷珍
春日访瓷都,陈师艺卓殊。
坯成生肖相,釉染古今图。
细绘精魂聚,轻描瑞气孚。
非遗弘远路,瑰宝韵长濡。
首联点明春日时节,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前来探访景德镇,直奔主题开启赏瓷之旅,同时引出关键人物陈繁国大师,称其技艺卓越非凡。颔联描述制作过程,先有坯胎塑成十二生肖的模样,接着釉彩渲染,让古老与现代的韵味交织于其上,展现工艺步骤与艺术融合。颈联聚焦绘制细节,匠人精心勾勒,将生肖的精气神汇聚盘中,笔触轻点间祥瑞之气盈盈欲出,凸显作品的精妙传神。尾联升华,感慨非遗传承之路漫漫修远,而这些陶瓷瑰宝正承载着历史韵味,长久润泽后世,点明保护非遗、延续文化血脉的深远意义。
景德瓷韵
春临景德镇,
生肖跃瓷纹。
巨匠传遗艺,
千年火韵存。
首句点明时节春日,以及地点景德镇,春日的景德镇想必生机盎然,为后文非遗文化的蓬勃气息做铺垫。次句描述主题相关,十二生肖的形象鲜活地跳跃于瓷器纹理之上,“跃”字赋予静态画面以动态感,生动展现出陈繁国大师创作的十二生肖瓷盘的生动逼真。第三句点出创作者的关键身份,巨匠陈繁国传承非遗技艺,一个“传”字突出传承精神。尾句升华,历经千年,景德镇陶瓷烧制的古韵借由非遗传承至今,“火韵”既体现陶瓷烧制与火的关联,又象征着这古老技艺如火焰般生生不息,存续着华夏文明的一抹亮色。
景德瓷艺赋
时维四月,序属暮春,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赴江西景德镇,入陈繁国大师工作室。此地也,聚天地之灵气,凝匠人之精魂,呈瓷艺之大观。
观夫陈师之作,十二生肖瓷盘列次井然,宛如星陈。其质温润,类羊脂之玉;其色斑斓,若霓虹之辉。触之,滑腻之感沁人心脾;叩之,清越之声绕梁不散。且看盘中生肖,各逞其姿:子鼠狡黠,目透微光,似觅珍馐之途;丑牛憨实,犄角沉雄,尽显躬耕之态;寅虎威猛,斑纹耀日,隐闻山林之啸;卯兔温婉,绒毛如雪,恍若月宫之仙。诸般形象,栩栩如生,皆由陈师巧手,以泥为纸,以釉为墨,绘就千古传奇。
此非遗之艺,承载华夏文明之厚重,历经岁月淘洗而愈显珍贵。王军馆长凝眸谛视,感怀系之,叹匠人之卓绝,赞非遗之不朽。愿此瓷艺之光,永照华夏,令后人得瞻古韵,传承不辍,使景德镇陶瓷之名,再谱华章,响彻千秋!
瓷都鉴宝
四月和风入景瓷,
王军踱步赏奇姿。
陈师妙绘生肖卷,
景德精烧素玉坯。
釉色纷披添异彩,
线条勾勒唤灵思。
非遗瑰宝传薪火,
古韵悠扬世代知。
开篇点明时节为四月,和暖的微风轻拂进景德镇这一瓷器之都,营造出闲适惬意的氛围,为即将展开的赏瓷之旅拉开序幕。“王军踱步赏奇姿”顺势带出主人公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他满怀期待,漫步欣赏着一件件令人惊叹的瓷器佳作。
颔联聚焦创作者陈繁国大师,“妙绘”突出其绘画技艺高超,在瓷器上精心绘制出十二生肖的生动画卷;“景德精烧素玉坯”描绘景德镇传统精湛烧制工艺,将洁白如玉的坯胎烧制成型,二者相辅相成,展现一件精美瓷器诞生的关键环节。
颈联着重刻画瓷器外观,缤纷多彩的釉色为作品增添独特魅力,使其光彩夺目;细腻流畅的线条勾勒,仿佛赋予生肖以灵魂,引人遐思,让观者沉浸于艺术世界。
尾联升华主旨,强调这些瓷器作为非遗瑰宝,承载着传承的使命,传递着非遗的火种,让景德镇古老而悠扬的陶瓷古韵代代相传,被世人知晓铭记,彰显其深远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上联:四月访瓷都,步陈繁国大师工作室,观十二生肖瓷盘,精坯凝古韵,釉彩焕华光,巧手匠心,熔铸非遗神韵,件件堪称稀世宝
下联:一朝临景德,探千年窑火传承地,感万缕人文厚蕴,旧艺启新程,匠魂昭世范,虔心敬意,弘扬华夏遗珍,时时可鉴匠心功
上联开篇点明时间“四月”与行程“访瓷都”,紧接着步入陈繁国大师工作室这一艺术殿堂,将目光聚焦在“十二生肖瓷盘”上。“精坯凝古韵”体现陶瓷坯胎虽质朴却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经烧制后“釉彩焕华光”,变得绚丽夺目,这离不开大师的“巧手匠心”,最终铸就非遗独特神韵,每一件作品都珍贵无比,是当之无愧的稀世珍宝。
下联起笔“一朝临景德”与上联呼应,来到景德镇这座拥有千年窑火传承的圣地,让人深深感受到万缕人文厚蕴。在这里,古老技艺并未因岁月流逝而沉寂,反而开启新征程,匠人们的灵魂与坚守成为世人典范。怀着虔心敬意,众人齐心协力弘扬华夏遗珍,而这些非遗精品时时刻刻都见证着匠人们的卓越功绩,令人心生敬仰。
整副楹联对仗工整,从对作品、技艺的欣赏,上升到对非遗传承与弘扬的赞美,展现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上联:陈师绘生肖瓷盘焕彩
下联:景德传窑火古韵流芳
上联聚焦创作者陈繁国大师(简称陈师),突出他绘制十二生肖瓷盘的精湛技艺,一个“绘”字点明创作关键动作,“焕彩”则展现出作品完成后光彩照人的视觉效果,让人眼前一亮,仿佛看到那些精美的生肖图案跃然瓷上,散发着艺术魅力。
下联着眼于地域景德镇,“景德”点明产地,此地传承千年的窑火从未熄灭,正是这熊熊窑火,烧出无数精美瓷器,孕育了深厚的古韵,“流芳”一词强调景德镇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声名远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芬芳四溢,向世人传递着华夏古老技艺的独特韵味。上下联对仗工整,从人和地两个角度,展现非遗陶瓷艺术的风采。
上联:陈师妙手瓷生韵
下联:景德窑光艺永传
上联中,“陈师”明确主体为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陈繁国,“妙手”突出其技艺高超、手法娴熟,寥寥二字展现大师的精湛功底。“瓷生韵”描绘出经陈师之手创作的瓷器,瞬间被赋予了灵动的韵味,无论是造型、绘制还是釉彩,都让瓷器超脱了普通器物的范畴,成为饱含艺术魅力的珍品,让人仿佛能看到那些精美的十二生肖瓷盘鲜活灵动的模样。
下联里,“景德”指代景德镇,这座闻名遐迩的瓷都,“窑光”既指烧制瓷器时窑炉中闪耀的火光,寓意着瓷器诞生过程中的淬炼与磨砺,又象征着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光芒万丈。“艺永传”则强调景德镇的陶瓷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永远传承下去,不会因时间流逝而黯淡,表达了对非遗传承的坚定信念与美好期许。整副对联对仗工整,从大师创作与地域传承两个层面,展现非遗陶瓷的魅力与价值。
上联:陈师运匠心雕生肖韵
下联:景德燃窑火铸陶瓷魂
上联着重刻画陈繁国大师,“陈师”点明主角,“运匠心”强调大师运用巧思、精心构思,全身心投入创作,展现其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雕生肖韵”指出大师以十二生肖为主题,凭借精湛技艺在瓷器上雕琢出栩栩如生、富有韵味的生肖形象,让人联想到那些跃然瓷盘之上、各具风姿的生肖作品,尽显艺术感染力。
下联聚焦景德镇,“景德”代表地域,“燃窑火”描绘出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的壮观场景,窑火熊熊燃烧,是陶瓷制作的关键环节,象征着这座城市对陶瓷技艺的坚守与传承。“铸陶瓷魂”寓意在窑火的淬炼下,景德镇陶瓷有了灵魂,它们承载着历史文化、工艺精髓,成为华夏文明的瑰宝,展现出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非凡意义。上下联对仗工整,从大师个体到地域群体,全方位彰显非遗陶瓷艺术的魅力与传承力量。
瓷都雅韵,非遗新章
四月十七日的午后,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江西景德镇的街巷,给这座古老的瓷都镀上一层静谧的金边。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怀揣着对传统艺术的热忱与敬意,踏入了陈繁国大师的工作室,一场领略非遗魅力的奇妙之旅就此开启。
陈繁国大师,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陶瓷制作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早已在陶瓷领域声名远扬。工作室里,他为非遗生肖艺术馆精心创作的十二生肖瓷盘作品整齐排列,宛如一场等待检阅的文化阅兵式,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走近细瞧,每一个瓷盘都似一方被施了魔法的微观天地。质地细腻洁白,仿若冬日初雪,纯净得让人不忍触碰,生怕惊扰了这份静谧的美好。那绘制其上的十二生肖更是活灵活现,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盘中跃出。看那灵动俏皮的小鼠,黑豆般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细长的胡须似乎还在微微颤动,正机警地寻觅着什么;威风凛凛的老虎,橙黑相间的条纹如铠甲般夺目,它昂首阔步,似能听见从远方山林传来的咆哮;温顺可爱的兔子,一身雪白绒毛如同棉花糖般轻柔,红宝石般的眼睛透着纯真,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这些形象并非简单的勾勒,而是大师凭借深厚的绘画功底、精湛的陶瓷技艺,将对生活的观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一点一点地融入每一道笔触、每一层釉彩之中。
王军馆长漫步其间,时而俯身凝视,时而轻轻摩挲,眼中满是惊叹与赞赏。他深知,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珍贵火种。景德镇陶瓷制作技艺,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在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坚守与创新中,得以延续至今。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景德镇瓷器作为“中国名片”远扬海外,到如今,非遗传承人们扎根乡土,用双手为古老技艺注入新的活力,让它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很多传统技艺都面临着被遗忘的困境。然而,陈繁国大师这样的非遗传承人却宛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非遗传承的道路。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告诉世人,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魅力与价值,只要我们心怀敬畏、用心守护,就能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归途,王军馆长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慨离去。他知道,这场瓷都之行,不仅是一次艺术鉴赏,更是一次对非遗传承责任的深刻领悟。而那些熠熠生辉的十二生肖瓷盘,将继续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望,在非遗的星河中闪耀,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守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之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