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

开国将军林前传承红色基因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 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视频】“致敬,我们的城市”http://peopleurl.cn/25qM7j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三五观察网哈尔滨电

展馆景观

金源油画

展馆场景

当前位置: 首页 > 爱我中华 > 三五观察网 | 湘江战血沃山河铭记 馆长心虔祭英烈传承

三五观察网 | 湘江战血沃山河铭记 馆长心虔祭英烈传承

2025年03月15日 23:55:10 来源:三五观察网 访问量:490 作者:非遗老班长

忆长征壮举垂青史不朽

怀烈士英名刻赤县长传

3月15日上午,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在桂林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烈士纪念园缅怀红军烈士!

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双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军路1号。

“忆几代风云魂牵百将经纶志,

引四时烟雨情重九州锦绣篇”

作为全国首座以将军文化为核心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承载着厚重历史与崇高精神的博物馆2011年8月正式落成,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宛如一部恢弘巨著,等待着世人翻阅。其馆名由刘精松上将题写,笔力遒劲,尽显庄重权威。

     馆内,七个展厅如璀璨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光芒。领袖艺术、老红军与士兵、开国将帅、将帅艺术、将军艺术、伟大领袖、开国将帅堂,串起历史的脉络,铺展英雄的画卷。博物馆还设有两个特色个园区,将军文化园内,千名将军墨宝碑林林立,篆刻1080位共和国将军书法,将帅林文化园,开国将帅林碑、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庄严肃穆,栽种1614位开国将帅云杉松,馆内藏品琳琅满目,35类15000余件,每一件都诉说着一段峥嵘岁月。尤为珍贵的是1150位共和国将军的13500幅书画作品,墨香四溢,宛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彰显着将军们的豪情与壮志。2015年,凭借在将军书法收藏领域的卓越成就,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成为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2005年3月15日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庆祝两会三五老将军书画笔会起至2025年,博物馆已成功举办110次将军文化活动,如同一曲激昂的乐章,奏响红色旋律。188位共和国将军来到哈尔滨,其中4位上将、15位中将、169位少将,还有2位伟人7位后代、60位开国将帅79位后代,为这乐章增添了深沉的历史回响。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2016-2017年,博物馆将文化传播的脚步迈向全国,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11个城市开展13次赠送《开国将帅肖像油画集》活动,1208位开国将帅1482位后代参加活动。

2017年7月1日,将帅纪念园盛大开园,开国将帅林缅怀活动同期举行,近千余人齐聚于此,有129位开国将帅258位后代在开国将帅林缅怀先辈。截至2025年,累计已有2位伟人9位后代、476位开国将帅1298位后代,在开国将帅林前寄托哀思,传承革命精神。开国将帅名垂青史,红军精神世代相传。

     博物馆馆长王军,亲自拜访向守志上将、张玉华少将等18位开国将军,为博物馆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社会认可与荣誉方面,博物馆硕果累累。2015年,获评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国防教育基地;2019年,荣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区域文化旅游的闪耀明珠;202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为青少年开启红色教育的大门,培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希望。

     馆长王军个人亦载誉而归,2018年荣获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哈尔滨最美退役军人称号;2019年获黑龙江最美退役军人称号;2020年获黑龙江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21年7月1日,作为英模代表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2024年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并当选第三届中国博物馆协会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个人之力,推动非国有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始终秉持“追忆革命史,传承英雄志,弘扬将帅魂,升华爱国情”的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将军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共和国开国将帅林

开国将帅林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六十周年创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栽种1615棵云杉松,配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大师赠送的唐三彩开国将帅陶瓷肖像,代表生命之树常青,将帅精神永驻。

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将开国将帅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让后人永远铭记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开国将帅名垂青史,红军精神世代相传 。

2017年7月1日,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将帅纪念园正式开园,共有129位开国将帅后代的259位子女、现役军人、20多家新闻媒体、学生代表、工商联企业家代表、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近千余人参加活动。

自2017年至2024年12月20日,来到开国将帅林参加缅怀仪式的共计476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园的建立是为了纪念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缅怀他们的英雄事迹,并教育后人铭记历史。‌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极其重要的一战,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1934年,红军在长征途中连续突破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后,进入湘江上游的广西兴安、灌阳、全州县境,与国民党三十万军队进行了七昼夜的激战。虽然红军以寡敌众,英勇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因“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主力损失过半‌。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经聂荣臻元帅提议,并经国务院批准,1995年在广西桂林兴安县狮子山上建成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该纪念园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包括大型群雕、纪念碑、英名廊、纪念馆等设施,旨在通过这些设施缅怀烈士,传承红色基因‌。

纪念碑园的设计独特,主碑高34米,象征着1934年湘江战役的发生年份。碑体由三支步枪造型构成,象征“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

走进气势雄伟的烈士碑园,看着具有极高艺术感染力的大型雕塑,您会看到湘江战役中那场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一幅幅历史画面。头像间有“红军、送别、长征、渡江、永生”五组浮雕,生动地再现了突破湘江战役中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惨情景。整个纪念碑布局新颖,创意独特。小型园林与大型雕塑合理配置,集瞻仰性与游览性于一体,其中群雕在规模上为全国烈士雕塑之最,具有撼人心魄的强大感染力。

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发展历史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撤离中央苏区,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这时,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在湘江以东地区(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一带)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试图将中央红军全歼在此。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境,红军将士浴血奋战7昼夜,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分别由兴安县的界首、全州县的大坪、凤凰咀等主要渡江点突破湘江。之后,中央红军一、二纵队在其他军团的继续掩护下,进入兴安县华江乡和金石乡,艰难翻越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高峰—— 老山界,尔后向云贵川挺进。

可以说,没有红军突破湘江的成功,就不会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以及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乃至共和国的建立。

1984年,著名随军老作家魏巍重走红军长征路时,来到界首光华铺红军烈士墓前,心潮澎湃,禁不住老泪横流……。回到北京后,老作家与聂荣臻元帅共同向国务院建议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以抚慰烈士英魂和教育革命后代,界首渡口便成为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道封锁线的重要标志。

特色

碑园坐落于兴安县城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组成。

1996年6月,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确定碑园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其列为首批“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成为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区。2017年1月,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所获荣誉

2019年11月12日,国家民委公布“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位列其中。

跨越时空的缅怀

在三月的温柔晨光里,哈尔滨的风还带着些许料峭,可在千里之外的桂林,春日已早早晕染出一片蓬勃。3月15日的上午,阳光不偏不倚地洒落在桂林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烈士纪念园,这里,正上演着一场深沉而庄重的缅怀,主角是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

踏入纪念园,空气仿若都被历史的肃穆所浸透。王军馆长缓缓踱步,每一步都似踩在岁月的弦上,发出沉重的颤音。园内的松柏,像是忠诚的卫士,四季常青,静静守望着这片浸透着烈士热血的土地。它们身姿挺拔,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当年那段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战斗史诗。

湘江,这条承载着太多悲壮记忆的河流,虽在时光的冲刷下依旧流淌不息,但曾经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寸土地、每一缕江风里。红军战士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迎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地冲锋,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通往胜利的道路。江水被鲜血染红,那是为理想献身的赤诚,是为后世谋求幸福的担当。

王军馆长站在纪念碑前,目光久久凝视,眼中满是敬重与追思。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像是与这片土地、与纪念碑融为一体。这一刻,他跨越了地域的距离,从哈尔滨来到桂林,从现代回溯到战火纷飞的往昔,带着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带着传承红色精神的使命。

他或许在想,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里陈列的将军们的故事,与眼前湘江战役烈士们的事迹,同样都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写照。那些将军们在各自的战场建功立业,而眼前这些烈士,用生命为长征铺就前行的方向,他们的精神一脉相承,共同汇聚成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洪流。

在纪念园的小径上,王军馆长的脚步带着思索。他捡起一片落叶,这片落叶,恰似历史的书签,翻开便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篇章。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将这些红色故事、红色精神传递下去的重任,无论是在北方的冰城,还是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要让更多的人知晓,今日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当他转身离开时,阳光依旧灿烂,照在他的身上,也照在这片洒满烈士热血的土地上。这段缅怀之行,会成为他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而他也将带着这份记忆,在传承红色文化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让红军长征的精神之光,永远熠熠生辉 。

桂园祭英魂

三月桂园花绽时,

湘江英烈梦长思。

冰城馆长怀崇敬,

遥祭英魂寄远思。

桂园祭英烈

三月南行意万重,

桂园碑下祭英踪。

湘江浪涌思忠骨,

翠柏枝摇念杰雄。

冰城馆长情切切,

往昔硝烟梦忡忡。

山河永志长征史,

浩气千秋映碧空。

满江红·祭湘江英烈

三月风柔,桂林处、桂园凝肃。抬望眼、碑前花绽,祭思难束。湘水滔滔英烈血,青山莽莽忠魂墓。忆往昔、苦战破重围,征途苦。

冰城客,怀敬慕。千里赴,深情诉。叹长征旧事,泪盈双目。赤胆换将家国固,丹心照亮前行路。看今日、华夏正昌隆,丰碑铸 。

祭湘江战役英烈

岁在季春逢暖旭,

桂州园里祭英躯。

湘江昔日风云恶,

弹雨枪林生死途。

战士冲锋无所惧,

赤心向道岂曾孤。

馆长千里怀崇敬,

酹酒焚香意不辜。

山河默立思忠勇,

浩气长垂耀史书 。

春日祭英魂浩气千古

陵园缅先烈丹心万年

桂林祭湘江英烈赋

岁在季春,序属桃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冰城有贤,三五馆长王军,怀敬仰之心,负传承之责,千里奔赴桂林,于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烈士纪念园,祭英魂以表敬意,缅先烈而启后人。

至若纪念园,松柏森森,翠影摇曳,似迎远客,又若默守忠魂。碑塔巍峨,直插云霄,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其下丰碑林立,铭刻英名,笔画之间,尽显当年壮志豪情,亦藏无尽热血与不屈。

遥想当年,长征途中,湘江之畔,风云变色,战火纷飞。敌军围堵,重兵压境,形势岌岌可危。然我红军战士,毫无惧色,以无畏之勇气,怀坚定之信念,舍生忘死,冲锋陷阵。枪林弹雨,未能阻其步伐;血沃湘江,亦难改其初心。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为革命保存希望火种,为民族探寻光明前路。

王军馆长,肃立碑前,神情凝重,眼眸中满是追思与敬重。献上鲜花,敬以祭酒,鞠躬叩首,其心也诚,其意也切。感怀先辈功绩,深知红色精神传承之重。此精神,为中华民族之脊梁,为后世奋进之动力源泉。

夫英烈虽逝,精神永传。如今之华夏,山河壮丽,国富民强,此皆先烈用生命换来之盛景。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长征精神,如明灯照亮前路,似号角激励奋进。

愿后人皆能珍视和平,传承红色基因,以先辈为楷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不懈奋斗,矢志不渝。如此,方不负先烈之牺牲,无愧先辈之期许。

祭毕,清风徐来,松柏轻吟,似英烈英灵慰藉,又若未来征程召唤。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吾辈当自强!

祭湘江战役英烈

春日桂园中,碑前敬意浓。

湘江流浩气,翠柏守英踪。

昔日征袍血,今朝盛世容。

馆长怀缅处,酹酒祭勋功。

祭英

春日至桂园,碑前敬意绵。

湘江英烈事,浩气永流传。

上联:忆往昔,湘江烽火,弹雨枪林,红军将士舍生忘死,勇破重围,热血染赤滔滔湘水,其志可歌,其行可泣,功绩千秋垂史册

下联:看今朝,桂林胜景,繁花翠柏,冰城馆长千里赴怀,虔心祭奠,敬意盈满寂寂陵园,斯人已逝,斯魂不朽,精神万载耀中华

横批:浩气长存

祭湘江英烈记

岁在季春,时维三月望日,冰城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远赴桂林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烈士纪念园,祭长征英烈。予虽未同往,然闻之亦心潮澎湃,感慨系之。

至若纪念园,古木参天,芳草萋萋,碑塔巍峨,肃然之气扑面而来。遥想当年,红军长征,道阻且长。湘江一役,尤为壮烈。敌军围堵,布下天罗地网;红军将士,无畏生死。枪林弹雨,难阻其志;血沃湘江,更彰其忠。前赴后继,视死如归,以血肉之躯,铸钢铁长城,护革命之火种,开胜利之通途。

馆长王军,心怀崇敬,献花酹酒,躬身而祭。其情也真,其意也切,实乃传承红色精神之举。夫红色精神者,中华民族之脊梁也。昔有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今吾辈当承其志,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观此盛事,予深知历史之厚重,先烈之伟大。吾辈生于和平年代,当饮水思源,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先辈为榜样,怀爱国之心,立强国之志,践报国之行。使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桂岭英魂祭,千秋浩气存

三月的哈尔滨,料峭春寒尚未散尽,王军馆长的心却早已飘向远方。他整理行囊,奔赴桂林,去完成一场跨越千里的缅怀。

抵达桂林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烈士纪念园时,正值上午,阳光柔和地洒在这片肃穆的土地上。园内松柏环抱,似是忠诚的卫士,沉默而坚定地守护着英烈们的英魂。王军馆长站在园前,抬眼望向那高耸的纪念碑,心中五味杂陈,眼中也不自觉泛起一层雾气。

踏入纪念园,他的脚步放得极轻极缓,生怕惊扰了长眠于此的英烈。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两旁的展板上详细地记录着湘江战役的经过。看着那些文字、图片,王军馆长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战士们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不顾生死地向前冲锋,鲜血染红了湘江的水,也染红了这片土地。

走到纪念碑前,王军馆长郑重地献上鲜花,而后缓缓后退几步,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这个军礼,饱含着他对英烈们的敬重与感激。站在碑下,他想起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里陈列的将军们的事迹,那些将军与眼前的英烈们一样,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

在园中,王军馆长遇到了几位前来缅怀的年轻人。他们围在馆长身边,认真地听他讲述着红色故事,眼中满是对先辈们的敬仰。王军馆长知道,这些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红色精神在他们身上延续,便是对英烈们最好的告慰。

离开纪念园时,王军馆长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此次桂林之行,不仅是一次缅怀,更是一次传承红色精神的使命传递。回到哈尔滨后,他要把在桂林的所见所感,把湘江战役英烈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红色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集团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观察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