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

开国将军林前传承红色基因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 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视频】“致敬,我们的城市”http://peopleurl.cn/25qM7j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三五观察网哈尔滨电

展馆景观

金源油画

展馆场景

当前位置: 首页 > 王军与艺术家 > 三五观察网 | 青蓝染就千年纹样妙 素手裁来百代锦章新

三五观察网 | 青蓝染就千年纹样妙 素手裁来百代锦章新

2025年04月20日 11:35:33 来源:三五观察网 访问量:366 作者:百遗荟王军

青蓝流韵,染尽千年故事

素手生花,裁成百代风华

4月20日上午,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在江苏省南通拜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大师!

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三五非遗博览馆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延川大街758号,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也是全国首家民营企业创办的非遗博览馆。馆内设有金源文化展厅(女真史话、满族史话、女真满族史话、金都五帝园、满祖金殿、传世老汤);非遗文化展厅(伟大领袖、非遗传习、龙江非遗、御膳老汤精、传统文化:人寿年丰、八仙神通、三星拱照、五路财神、六十甲子);民俗文化展厅(记住乡愁、农村往事、巨源工商、乡村文化、士兵记忆、哈尔滨百年华章);三五百遗荟(传统美术:木版年画、唐卡、绘画、剪纸、刺绣、雕刻、编织;传统技艺:陶类、织锦、金属、景泰蓝、漆器、雕刻、编织、瓷器、乐器、服饰)等,面向社会展现来自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全国罕见,龙江唯一。            

三五百遗荟萃具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的十一大类,来自380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31个省市自治区16个民族)的作品共5350件。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0位(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2位,省级非遗传承人128位,堪称全国工匠大师匠心独运,绝艺荟萃,在这些技艺精湛的绝美作品中,您会触摸到沧桑岁月里中华文化的历史年轮,您会感悟到劳动生活中中华民族的深邃睿智。其作品尊尊蕴含崇拜,幅幅追求美好,件件祈福吉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走进三五非遗博览馆,实现让非遗走进生活,让非遗走进家庭的发展愿景,让非遗之花在文化交流互鉴中魅力绽放!

吴元新,男,汉族,1960年12月,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江苏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染织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文旅部非遗传承人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南通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

四十年来竭尽全力保护和传承蓝印花布艺术,抢救保护蓝印花布等传统印染实物遗存四万余件、17万个纹样。创新设计近千件蓝印花布纹样及饰品,出版了国家重点图书《中国传统印染技艺》,《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等十多部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创新的蓝印花布作品三度获“山花奖”,设计的蓝印花布系列作品“凤戏牡丹”台布、“年年有余”挂饰、“喜相逢”桌旗系列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十多所院校聘为兼职教授和客座研究员。被授予“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山花奖个人“成就奖”,被中宣部、中国文联授予“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被文旅部评为全国非遗保护先进个人。

访吴元新大师记

岁在甲辰,孟夏之初,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至江苏省南通纺织印染技艺博物馆,拜谒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大师。

馆内,蓝印花布琳琅满目,或悬于壁,或陈于架,青蓝之色,典雅古朴,纹样精美,寓意祥瑞。王军馆长见之,赞叹不已,曰:“南通蓝印花布,乃传统工艺之瑰宝,其色沉静,其纹细腻,蕴含古人之智慧与审美,实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

吴元新大师欣然回应,遂与王军馆长论及蓝印花布之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传承发展。大师言:“蓝印花布,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以棉为料,以蓝草为色,经刻板、刮浆、染色、刮白、清洗等多道工序而成。其纹样多取之于自然,如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皆寄托百姓之美好愿景。然今之世,科技日新,传统工艺面临挑战,吾辈当尽全力,使其传承不绝,发扬光大。”

王军馆长曰:“大师所言极是。非遗者,民族之根脉也。吾馆亦致力于非遗之保护与传承,愿与大师携手,共探非遗传承之路,让更多人了解、喜爱传统工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人相谈甚欢,虽时短而意长,皆期非遗之业,蒸蒸日上,传之久远。

上联:蓝印千年,青纹织就人间巧

下联:艺承百代,素手裁开天下春

(注:联中嵌入“蓝印花布”元素,“青纹”“素手”呼应工艺特色,“千年”“百代”彰显传承之久,“人间巧”“天下春”寄寓非遗焕新之意。)

上联:青蓝流韵,染尽千年故事

下联:素手生花,裁成百代风华

(注:联语以“青蓝流韵”“素手生花”勾勒蓝印花布工艺之美,“千年故事”“百代风华”串联传承脉络,虚实相生间尽显非遗文化的历史厚度与时代光彩。)

谒吴元新大师观蓝印花布有感

乙巳孟夏访南通,

馆内青蓝映玉容。

刻板生花凝古韵,

染缸流翠润新筇。

千般纹样藏风色,

百代传承见匠胸。

素手裁来云一片,

心香漫透九重重。

注:

1.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青蓝映玉容”既写蓝印花布色泽,亦暗赞吴大师风采。

2. 颔联“刻板”“染缸”紧扣工艺流程,“凝古韵”“润新筇”寓传统与创新之意。

3. 颈联“纹样藏风色”写图案承载民俗,“传承见匠胸”颂匠人情怀。

4. 尾联以“裁云”喻工艺精妙,“心香”收束,表对非遗传承的敬仰与期许。

观南通蓝印花布

青蓝入布韵流长,

素手裁春纹样藏。

千年风色凝尺幅,

一染人间岁月香。

注:以“青蓝入布”破题,“裁春”暗喻工艺灵秀,后两句聚焦纹样承载的时光韵味,末句“岁月香”收束,简洁勾勒蓝印花布的非遗魅力与传承温度。

访吴元新大师观蓝印花布

孟夏访南通,青蓝映绮窗。

刻板藏万象,染靛韵千重。

纹样承今古,匠心贯始终。

素手织日月,非遗一脉浓。

注:首联点时地,“绮窗”衬布影雅致;颔联“刻板”“染靛”叙工艺,“万象”“千重”见层次;颈联直书传承,“今古”“始终”显延续;尾联以“织日月”收束,结句明非遗厚重,通篇凝练工艺之美与匠人精神。

蓝印花布赋

夫蓝印花布者,华夏之瑰宝也。其源可溯乎唐宋,其盛乃显于明清。撷蓝草之菁华,取棉麻之素质,经刻板之巧思,历染洗之妙术,遂成青碧之纹,绽素洁之华。观夫纹样,或花鸟蹁跹,或鱼虫灵动,或瑞兽呈祥,或云雷焕彩,皆寓民生之愿景,凝岁月之风华。

若乃吴元新大师者,承非遗之脉,守匠人之心。于经纬间织就春秋,在青蓝里调和今古。以刀代笔,刻镂千年故事;以靛为墨,晕染百代烟霞。看彼馆中,匹匹生韵,幅幅含情——青如晓天之云,白似初雪之净,蓝白相谐,若山水之入画;刚柔互济,似阴阳之相生。触之则质感温润,观之则意境清远,虽无丹青之浓艳,却具璞玉之天然。

至若王军馆长,访艺南通,问道非遗。见此蓝白交辉,感彼匠心独运,乃叹曰:“美哉!此布也,非独经纬之织,实乃文化之载体;非独青蓝之染,更是精神之传承。今者大师守正创新,使古法焕新彩;吾辈当继往开来,令非遗耀寰中。”

嗟乎!蓝印花布,虽方寸之幅,却纳乾坤之象;虽素朴之工,竟成大雅之章。愿其流芳永续,随日月而长明;匠心不泯,共山河而久寿。

鹧鸪天·观南通蓝印花布

青染云纹透素纱,

蓝裁明月织烟霞。

刻板刀下春秋转,

染缸波心岁月赊。

承古法,绽新葩,

素手牵来锦上花。

千年风色凝绢底,

一任人间赞物华。

注:

上阕以“青染云纹”“蓝裁明月”勾勒布面意境,“刻板刀下”“染缸波心”暗藏工艺流转;下阕“承古法,绽新葩”点传承创新,结句“千年风色”收束,尽展蓝印花布的典雅韵致与非遗生命力。

蓝印花布

青蓝凝素布,刀笔刻风华。

染就千年韵,心香透岁华。

蓝印花布行

青蓝撷得染云绢,

素手裁来明月片。

刻板如刀雕古意,

浆灰似雪覆新面。

入缸浸取三春碧,

出浴洗开万壑烟。

纹样蟠虬藏凤色,

肌理温润胜琼琔。

吴君妙手承先绪,

千年技艺传今古。

经纬交织天地心,

蓝白相照乾坤谱。

王军访艺踏歌行,

共话非遗未了情。

愿将此布寄长宙,

永照人间草木青。

注:以乐府歌行体铺陈工艺流程,“染云绢”“明月片”喻布料清透,“蟠虬藏凤”状纹样精妙,结句以“草木青”寄寓非遗永续之意,语言古朴而具画面感,贴合古体诗气韵。

上联:溯唐宋渊源,经刻板、刮浆、染色、清漂,看蓝白交融,纹样间藏千秋风物流光溢彩,恰吴师运巧思,刀笔生花,织就云霞成锦绣

下联:汇古今气象,历春秋、冬夏、晨昏、晦朔,任经纬纵横,馆阁内聚百代匠意继往开来,喜王馆长寻雅韵,襟怀寄远,传承岁月焕新章

注:联语上联详述蓝印花布“刻板—刮浆—染色—清漂”四大工艺,以“蓝白交融”“纹样藏风”凸显历史底蕴,嵌入吴元新大师“刀笔生花”之匠心;下联以“经纬纵横”“馆阁聚意”呼应拜访场景,赞王军馆长“传承岁月”之愿,首尾“溯唐宋”“汇古今”贯通时空,尽显非遗传承的宏大格局与细腻匠心。

观蓝印花布记

乙巳孟夏,随王军馆长访南通吴元新大师,观蓝印花布之艺,感佩不已。方入馆阁,但见青蓝盈目,素帛垂云,或绘花鸟,或摹山水,虽无浓墨重彩,却得天然之趣。触之柔滑,视之澄明,蓝白相彰,若星河垂地,似冰雪映空,直叫人心神俱静。

大师言,此布以蓝草为色,棉麻为骨,经刻板、刮浆、入染、漂洗诸般工序,方得冰纹素底、青花盈幅。其纹样或取瑞兽祥禽,或撷民俗风物,一针一线皆含古意,一纹一样尽诉民声。观其刻板,刀走龙蛇,细如游丝而不失刚劲;察其染缸,靛波荡漾,深若幽潭而蕴藉风华。今之世,机织盛行,而大师守此古法,于喧嚣中持匠心,于微末处见乾坤,诚可敬也。

王馆长与大师相谈,皆言非遗传承之重。吾念及此布跨越千年,至今仍焕新彩,实因匠人们以手传艺、以心传情。愿蓝白之韵长流,匠心之光永续,使后人得见华夏文明之璀璨,如蓝印花布之皎洁,亘古不磨。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集团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观察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