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习近平
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建华(08)
咏宋锦织造技艺
江南宋锦韵悠长,经纬穿梭岁月彰。
丝线牵出千幅画,繁华再现旧时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们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不断努力,以不同形式为载体,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又将宋锦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锦在织物结构突破、工艺技术变革、艺术风格创新等方面,均展现出成就,具有无可替代的科学和艺术价值。代表作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盘绦花卉宋式锦狮纹锦龙纹球路锦宝莲龟背纹锦四合如意定胜锦八合如意天华锦灵鹫路纹锦袍黄地云龙纹天华锦红地牡丹纹天华锦杏黄八答晕锦《团龙纹天华锦》等,其中以清乾隆时期的《极乐世界重锦织成锦图轴》最为珍贵。
宋锦织造技艺采用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应用彩抛换色独特工艺,使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更为丰富。艺术风格上,以变化几何形为骨架,内填自然花卉、吉祥如意纹等,配以地色和谐、主花略加对比的色彩。传统宋锦的生产制作,从缫丝染色到织成产品前后需经二十多道工序。作品艳而不俗、古朴高雅。宋代已有四十多个品种,明清随使用范围扩大发展到上百余种。除用于袍服衣着等服用外,还大量用于书画卷轴类工艺装裱。根据织物的结构、工艺、用料、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四类。
赞吴建华宋锦织造技艺
平江才俊吴建华,织锦奇功绽异葩。
素手拈丝编古韵,匠心构图绘烟霞。
吴建华,苏州市政协常委、高级经济师,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坚守真丝绸行业三十载,世界非遗宋锦产业化的开创者,国礼宋锦上久楷品牌的创建人,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
收藏时间:2016年8月9日
收藏时间:2016年8月9日
收藏时间:2016年8月9日
收藏时间:2016年8月9日
收藏时间:2016年8月9日
收藏时间:2016年8月9日
吴建华,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和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苏州市政协常委、民盟吴江区委委员。吴建华潜心丝绸行业三十余载,在传统丝绸行业萎靡不景气的背景下,不忘发展丝绸的初心,牢记传承丝绸技艺和文化的使命,坚持技术创新和文化的传承,先后被授予中国纺织行业突出贡献奖、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江苏省纺织行业70年70人、江苏省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吴建华·宋锦织造技艺赋
江南胜地,姑苏平江,古韵悠悠,宋锦织造之绝技在此绵延千载。吴建华者,当代宋锦传承之巨匠,以毕生心血,为这古老技艺续燃熠熠华光。
生于斯、长于斯,吴建华自幼受水乡丝织氛围濡染,对宋锦情有独钟。启蒙之际,便追随前辈,踏入宋锦织造的精深天地,开启漫漫探索征程。
其选材,严苛精细至极。亲赴蚕乡,于万千丝缕中甄别,择取色泽温润、质地柔韧之上乘蚕丝,历经缫丝、精炼诸道工序,使丝质纯净无瑕,如冰丝玉缕,为宋锦编织铺就坚实根基。
织造之时,吴建华端坐花楼织机之前,仿若与机具融为一体。双手灵动穿梭,束综提花,经纬交织间,古韵流淌。他匠心独运,构图精妙,或揽江南四季景致,春桃绽露、夏荷摇曳、秋菊傲霜、冬梅映雪纷至沓来;或取姑苏历史人文,园林雅韵、诗画风流、先贤轶事跃然锦上。
每一处图案皆经反复斟酌,细致入微,线条刚柔并济,色彩和谐辉映,尽显宋锦华丽典雅之风。
且吴建华深知传承之重任,数十载间,广纳门徒,倾囊相授。于工坊、院校悉心教导,将毕生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传递,为宋锦培育后续英才,使这门技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其作品屡获殊荣,惊艳中外,让古老宋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重现昔日辉煌。吴建华以匠心为笔,以宋丝为墨,书写当代宋锦传奇,其功绩于艺林,德馨于传承,当永载非遗史册,流芳后世。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