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

开国将军林前传承红色基因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 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视频】“致敬,我们的城市”http://peopleurl.cn/25qM7j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三五观察网哈尔滨电

展馆景观

金源油画

展馆场景

当前位置: 首页 > 爱我中华 > 三五观察网 | 古稀寻艺邕江畔 暮志传馨华夏间

三五观察网 | 古稀寻艺邕江畔 暮志传馨华夏间

2025年03月19日 20:05:52 来源:三五观察网 访问量:379 作者:百遗荟王军

古稀临邕地 博馆觅遗珠

暮志传文脉 丹心耀壮途

3月19日,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在南宁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学习!

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将军文化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双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军路1号。2011年8月落成,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馆名由刘精松上将题写,馆内有领袖艺术、老红军与士兵、开国将帅、将帅艺术、将军艺术,伟大领袖,开国将帅堂七个展厅,共展出藏品35类15000余件,馆內还珍藏有1150位共和国将军的13500幅书画作品。2015年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创造了收藏将军书法之最。

   2019年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

王军馆长

2018年荣获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8年荣获哈尔滨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2019年荣获黑龙江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2020年荣获黑龙江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0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21年7月1日,作为援老抗美英模代表出席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

2024年7月,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

共和国开国将帅林

开国将帅林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六十周年创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栽种1615棵云杉松,配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大师赠送的唐三彩开国将帅陶瓷肖像,代表生命之树常青,将帅精神永驻。

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将开国将帅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让后人永远铭记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开国将帅名垂青史,红军精神世代相传 。

2017年7月1日,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将帅纪念园正式开园,共有129位开国将帅后代的259位子女、现役军人、20多家新闻媒体、学生代表、企业家代表、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千余人参加活动

自2017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来到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参加缅怀仪式的共计476位开国将帅的1302位后代。

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青环路11号,占地130亩,建设总投资约2.5亿元,附属广西传统民居建筑露天展示园,是以广西民族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广西民族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兼顾对广西周边省份各民族以及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资料收藏和宣传展示。广西民族博物馆是建国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较大的文化设施项目,是一座自治区级、全民所有、公益性、专业性融合现代发展的民族文化博物馆。2017年5月18日,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截至2022年底,馆有藏品数量56321件/套,有珍贵文物3666件/套,

古稀逐光:历史的回响与传承

3 月 19 日,春阳洒在南宁的街巷,带着温润的气息。已过古稀之年的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步伐踏入广西民族博物馆,似一位虔诚的朝圣者,叩响历史厚重的门扉。

岁月在他脸上镌刻下痕迹,却也沉淀出对文化深沉的热爱。跨进馆内,光影交织,仿若时光隧道开启。古老的百越青铜器闪烁着冷冽光泽,诉说部落征伐、族群繁衍;织锦绚丽,丝丝缕缕都是壮族姑娘指尖的梦,穿梭百年,将民俗风情定格。王军馆长的目光如炬,逐一审视,手指轻轻抚过展柜,似在触摸历史的心跳。

遥想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承载着近现代军旅烽火记忆,勋章闪耀,是英雄热血的凝萃;照片泛黄,定格将军们保家卫国的坚毅面庞。此刻,在这南疆大地的文化宝库,南北文化隔空对话。壮乡的歌圩、侗家的鼓楼,以生活为墨、民俗为彩,描绘出与北疆金戈铁马不一样的烟火人间。

王军馆长的参观,是一场知识的采撷。他不时与讲解员低语交流,笔记细密,要将这八桂大地的文化珍宝,汲取为滋养自己博物馆的养分。他深知,文化传承不分地域,虽已古稀,却以暮年志,为民族精神纽带的延续奔忙。从冰城到绿城,从将军传奇到民族史诗,这一路,他用执着丈量文化版图,让岁月见证:历史之光,永不落幕,传承之火,代代燎原。当夕阳余晖映照着他离去的背影,那是一位文化行者,迈向新征程的笃定身姿。

古稀临邕地,

博馆觅遗珠。

暮志传文脉,

丹心耀壮途。

首句点明已过古稀之年的王军馆长来到南宁(邕城)这片土地,一个“临”字,有风尘仆仆抵达之意,展现不辞辛劳的状态。

次句写他踏入广西民族博物馆,如寻宝者般寻觅那些遗落的文化“珍珠”,即珍贵独特的民俗文物、知识,描绘专注探寻的画面。

第三句突出其虽至暮年,却志向坚定,一心要传承民族文化脉络,“暮志”对应首句“古稀”,强化年龄感与决心。

尾句升华情感,“丹心”表明赤诚之心,“耀壮途”寓意他的行为让传承文化之路绽放光芒,既指当下邕城之行意义非凡,也预示未来传承事业光明,短短二十字勾勒出完整精神风貌。

记王军馆长广西民族博物馆之行

3 月 19 日,春风轻拂邕城,暖阳为广西民族博物馆披上一层金纱。已过古稀之年的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怀揣着对多元文化的热忱与探索之心,踏入了这片民族文化的浩瀚天地。

迈进馆门,仿若踏入历史的大观园。王军馆长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岁月的馈赠。瞧那精美的侗族风雨桥模型,木构榫卯间凝结着先辈的巧思,似在低语着往昔避雨纳凉、欢歌笑语的时光;再看壮族绚丽的服饰展陈,五彩丝线绣出山川、传说,每一针都穿透岁月,将民族的灵魂缝入其中。王军馆长漫步其间,时而驻足凝视,眼中满是惊叹与欣赏,岁月的霜华在这专注时刻仿若隐去。

遥想北疆,他所执掌的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承载着铁血军魂,将军风采、戎马故事震撼人心。而此刻,南疆的民俗风情与之碰撞出奇妙火花。他深知,文化的魅力在于包容互鉴。手中的笔不停歇,记录着壮瑶苗侗等民族的传承脉络,思索着如何将这些灵动鲜活的南方民族文化,融入到北方军旅文化的讲述中,让参观者感受中华大地文化同根、多元共生。

参观临近尾声,余晖透过窗棂,为王军馆长镀上一层暖光。这一日的学习,于他而言是知识行囊的充实,更是使命的再升华。虽已至古稀,可他依旧以赤子之心,穿梭于文化星河,只为让那些或豪迈、或婉约的民族故事,永不落幕,代代流传,向着传承之路稳步前行。

邕城访古

古稀逐梦至邕州,

博物琳琅意韵稠。

壮锦纹含千载史,

铜鼓音振百家秋。

北疆勋业心中刻,

南域风情眼底收。

岁月未消宏愿志,

传承薪火韵长流。

这首七律开篇点明已过古稀的主人公奔赴南宁(邕州),怀揣着对文化探索的梦想踏入博物馆,馆内藏品琳琅满目,韵味浓厚。颔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壮锦与铜鼓,展现它们承载的漫长历史与深厚底蕴,一个用精美的纹理,一个以雄浑的声响诉说往昔。颈联将北疆的勋业功绩与南域的民俗风情对应,体现主人公来自北方,心系两地文化,既铭记家乡的将军文化,又专注吸纳此地的民族风情。尾联升华情感,即便岁月流逝,主人公传承文化的宏大志愿从未消退,愿做那传承的火种,让文化的韵味如江河长流,生生不息。

邕城研学行

春至邕城暖,古稀探艺忙。

铜彝铭旧史,壮绣绘新章。

北馆军威壮,南楼俗韵长。

心怀传古韵,暮岁步铿锵。

【解析】

首联描绘春日南宁温暖和煦,已过古稀之年的王军馆长不辞辛劳,忙着探寻民族艺术珍宝。点明时间、地点与人物活动,营造出积极的氛围。

颔联聚焦博物馆内展品,“铜彝”泛指各类古老青铜器,它们铭刻着往昔历史;“壮绣”作为壮族特色手工艺,用针线绘就当代民族生活新风貌,展现南北文化载体差异。

颈联对比家乡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与广西民族博物馆,一方彰显军人威武豪迈,一方承载悠长民俗韵味,凸显文化多元互补。

尾联直抒胸臆,赞扬王军馆长心怀传承古韵之志,虽至暮年,步伐依旧坚定有力,为文化传承事业不懈奔走,升华全诗主题。

邕城览胜

古稀馆长赴邕州,

三月春和探艺游。

壮锦铜鼓添意趣,

传承矢志韵长留。

首句点明主角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已过古稀之年,却不辞辛劳奔赴南宁(邕州),“赴”字体现其行动的坚定与主动。

次句描绘时节为温暖和煦的三月,点明此行目的是游览探寻艺术文化,“探”字突出求知若渴、深入钻研的态度,与春日生机相得益彰。

第三句选取馆内极具代表性的壮锦和铜鼓,它们是广西民族文化的典型符号,让参观者领略到独特魅力,增添无尽意趣,从侧面烘托博物馆的丰富内涵。

尾句升华主题,赞颂王军馆长矢志不渝传承文化的决心,即便岁月流逝,也要让文化韵味永久留存,供后人品味、学习,其精神令人钦佩,也为全诗画上有力句号。

临江仙·古稀邕城访古

春到邕城添翠色,古稀漫步从容。广西民族博藏丰。壮锦织绮梦,铜鼓唤英风。

遥念北疆勋业馆,将魂气魄盈胸。穿梭南北韵相融。传承心未改,暮岁韵无穷。

这首《临江仙》开篇描绘春日南宁(邕城)草木葱茏的景象,为王军馆长的到访营造出充满生机的氛围。已过古稀的他漫步馆中,神态从容,展现出对文化探索的淡定与执着。“广西民族博藏丰”直接点明广西民族博物馆藏品丰富,紧接着以“壮锦织绮梦,铜鼓唤英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壮锦与铜鼓,展现它们所承载的民族梦想与豪迈气概,一柔一刚,尽显民族文化魅力。

下阕笔锋一转,遥想起家乡哈尔滨的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那里凝聚着将军们的赫赫战功与英雄气魄,“将魂气魄盈胸”体现馆长心中满是对军旅文化的尊崇。而他穿梭南北两地博物馆,致力于将不同风格的文化韵味相互融合,最后以“传承心未改,暮岁韵无穷”升华情感,即便年事已高,依旧初心不改,让暮年绽放出无尽的文化光彩,为文化传承事业持续注入活力。

邕城文博赋

维三月之嘉时,春风拂暖,邕城焕绮。有贤长王军者,逾古稀之龄,怀赤诚之心,自北疆冰城,远赴南疆胜地,入广西民族博物馆,探幽溯源,以祈文脉之传承,启智识之新程。

其步入馆堂,仿若惊鸿入画。目之所及,珍宝琳琅。观壮锦斑斓,丝线穿梭千古,织就山川形胜、民俗风情,一方锦绣,凝缩百越精魂;瞻铜鼓雄浑,纹刻深蕴史章,敲响岁月洪钟、部落遗音,每一击鸣,震彻时空隧道。竹木雕工精湛,花鸟鱼虫皆栩栩然,似欲破木而出;陶瓷釉彩流光,瓶碗壶罐俱盈盈者,能映百态人生。

王军馆长凝眸谛视,若有所思。念及北疆所守,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陈勋业于厅室,展军威于展墙,英雄之名,赫赫在目,护国安邦之史,烈烈盈怀。今至南疆,感民族文化多元共生,恰似繁星耀夜,各绽光芒。遂笔录心得,欲融南北之长,以文化为纽带,串连华夏珍萃。

嗟夫!岁月如流,难蚀其志;桑榆未晚,更添豪情。王军馆长以暮年余力,奔波于文化之旅,期冀知识播散,传承永续。其行也,可赞可嘉;其心也,至纯至善。愿此后之路,文化之光愈盛,民族之魂永传。

题王军馆长邕城访古之行

上联:古稀逐梦,自冰城远赴邕城,入民族博馆,探壮锦千丝,织就南疆绮韵,赏铜鼓万声,敲开百越遗风,看竹木雕奇,镌刻山川灵秀,感民俗多元,恰似繁星耀世,一路行来,心怀皓月,欲把古今文脉续;

下联:暮岁燃情,由军史深研民史,寻华夏珍源,思将军百战,筑成北国雄魂,记勋功累世,挺起脊梁本色,悟传承大义,担当时代新程,期知识广布,浑如细雨润田,半生奔走,志守苍穹,誓将中外文明融。

上联开篇点明王军馆长已过古稀之年却怀揣梦想,从哈尔滨(冰城)长途跋涉来到南宁(邕城),踏入广西民族博物馆。接着详述他在馆内的所见所感,聚焦壮锦、铜鼓、竹木雕等极具特色的展品,展现它们编织出的南疆独特韵味、敲响的历史遗风以及蕴含的山川灵秀,体会到民俗文化的多元灿烂,如同繁星照亮世界。而他一路走来,内心纯净坚定如皓月,一心只为延续古今文化脉络。

下联承接上联,进一步阐述馆长暮年依旧热情不减,从深耕军史拓展到钻研民史,探寻华夏文化珍贵源头。回忆北疆将军们历经百战铸就的雄魂,铭记他们累世功勋撑起民族脊梁。深刻领悟传承文化的大义,担当起开启时代新征程的重任,期望广泛传播知识,如同细雨滋润心田。半生都在为文化奔走,志向高远如守苍穹,发誓要融合中外文明,使之交相辉映,共创人类文化繁荣盛景。整幅楹联对仗工整,内涵丰富,全方位展现王军馆长的文化之行与高远志向。

上联:古稀赴邕城,探民族瑰宝

下联:暮岁怀壮志,传华夏文明

解析:上联描绘已过古稀之年的王军馆长奔赴南宁(邕城),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探寻那些珍贵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一个“探”字体现出他的求知欲与钻研精神,展现此行目的。下联着重突出他虽至暮年,但心中依然怀着宏大志向,要将包括南北各地的华夏文明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晓、热爱,“传”字彰显其使命担当,整副对联简洁有力地概括王军馆长的邕城文化之旅与毕生追求。

上联:古稀探艺邕城路

下联:暮志传文华夏途

上联写已过古稀之年的王军馆长踏上前往南宁(邕城)的道路,去探寻民族艺术珍宝,“古稀”点明年龄,更突显其不辞辛劳、好学不倦的精神,“探艺”直接道出此行目的,简洁明了。

下联阐述他虽到暮年,却怀着坚定志向,奔波在传承华夏文化的征途上,“暮志”与“古稀”相对,强化年龄背景,突出老当益壮;“传文”紧扣主题,表明他一生的事业追求,展现出为文化传承奉献到底的决心,上下联对仗工整,意蕴悠长。

观王军馆长邕城访古记

今闻王军馆长,逾古稀之龄,远赴邕城,入广西民族博物馆,研习诸般民俗瑰宝,余心甚为所动,遂作文以记之。

时维三月,春和景明,邕城之地,繁花似锦。王军馆长,以垂暮之年,怀壮志豪情,跋涉千里,志在博采他山之石,充实所守之馆。步入馆内,目遇琳琅,心醉神迷。见壮锦绚烂,五色交辉,丝线穿梭,织就百越古韵;观铜鼓沉雄,纹饰繁复,叩之镗镗,唤醒千载遗风。竹木雕镂精妙,花鸟鱼虫跃然其上;陶瓷烧造绝伦,青花粉彩各擅其场。

王军馆长,凝眸细赏,若有所思。念及北疆所司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陈列将军勋业,尽显军威国魂。今至南疆,深感南北文化,各具风姿,宜相融相通,以启来者。遂援笔记录,点滴不漏,欲归而善用之。

嗟乎!人生七十古来稀,王军馆长独不然。以暮岁之躯,奔波于途,只为传承文化大业。其精神可嘉,其行止可赞。吾辈后生,当以之为楷模,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传承华夏文明之火炬,添柴加薪,庶几不负先贤之志,不辱时代之托。愿文化之光,因有诸公,永耀华夏大地。

古稀步邕城,探民俗瑰宝

暮岁倾赤忱,传华夏文光

上联描绘已过古稀之年的王军馆长迈着坚定步伐来到南宁(邕城),深入广西民族博物馆探寻各类民俗珍宝,“步”字体现行动的执着,凸显其不辞辛劳、对民俗文化求知若渴的精神。

下联着重突出他虽至暮年,却毫无保留地倾尽满腔热忱,全身心投入到传承华夏文化光辉的事业中,“倾赤忱”直白且有力地展现出他的赤诚之心与使命担当,与上联的“探民俗瑰宝”一动一静相对,又相辅相成,整副对联精准概括王军馆长的邕城之行与毕生追求,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上联:古稀寻艺邕江畔

下联:暮志传馨华夏间

解析:上联点明主人公王军馆长已过古稀之年,却依然不辞辛劳,奔赴邕城(邕江穿城而过,代指南宁)探寻民族艺术,“寻艺”二字直接道出此行目的,简洁明了地展现他对文化的执着追求。下联阐述他虽到暮年,志向不减,要将文化的馨德芳香传遍华夏大地,“传馨”寓意着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让其魅力感染众人,“暮志”与“古稀”相对,强化年龄背景,更突显老当益壮、为文化传承奉献到底的决心,上下联对仗工整,意蕴悠长。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集团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观察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