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习近平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水丝毯织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利珍(06)
咏天水丝毯织造技艺
陇原天水绽奇工,丝缕纵横意韵浓。
传世非遗惊四座,华堂添彩韵无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们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不断努力,以不同形式为载体,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天水丝毯以优质蚕丝为原料,手工织造有图案设计、绘制大稿、点样、算料、染色、倒线、上经、绽经、过纬、砸平、剪荒毛、平剪、雕刻、整理等二十多道工序。织造时,工匠按照工艺道数和图案设计要求,织出不同厚度的毯子,再通过片剪修饰,突出毯面图案纹样,达到浮雕般的艺术效果。天水丝毯图案以地方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名人字画为题材,古香古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天水丝毯分为地毯、壁挂式挂毯、框装式挂毯等,皆设计精巧、工艺精湛,有吸音、防潮、保暖、虫不蛀、耐腐朽、绿色环保等特点。所织挂毯为双经双纬网状组织,采用传统“8”字扣手工打结栽绒方法,毯面精美典雅、富丽堂皇,尤具工艺价值和观赏价值。天水丝毯织造高成本,低产出。技艺以师徒传承为主。近年来,由于受到机织毯市场的冲击,加之织工减少,当地丝毯产量严重下滑,丝毯织造技艺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赞王利珍天水丝毯织造技艺
秦州灵地育贤能,利珍倾心织画屏。
天水丝光添异彩,非遗路上步难停。
王利珍,女,1972年5月7出生,现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级工艺美术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天水工匠;1989年9月-1992年6月省联合中专学习工艺美术专业,1992年9月至今在新天丝毯有限公司(原天水丝毯总厂)工作,师承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静波先生,学习丝毯图案的绘制和创新设计。2001年获得“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1月经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小组批准,评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7年3月被评为“天水工匠”;2018年9月荣获国家“新时代旅游行业女性榜样”(提名);2020年10月被评为“天水市2020-2023年乡土人才”。
收藏时间:2020年1月19日
收藏时间:2020年1月19日
作为一名设计人员,王利珍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充分利用现代色彩和传统技艺相融的手法来表现天水丝毯的美,让天水丝毯织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
王利珍·天水丝毯织造技艺赋
陇右形胜,天水名邦,人文渊薮,技艺流芳。丝毯织造一绝,于斯熠熠生辉,王利珍者,执传承之炬,绽非遗华芒。
生于斯土,长于斯乡,王利珍自幼浸淫于桑蚕织锦之氛围,目染手摹,对丝毯织造情根深种。及长,师从贤能,潜心钻研,开启漫漫匠心之旅。
其选材也,严苛精细。亲赴桑林,甄选上乘柔丝,观色泽之润,感质地之柔,必求其品质卓越,方可为毯之根基。经缫丝、染整诸般工序,丝缕缤纷,各呈异彩,如彩练当空,蓄势待织。
造毯之技,王利珍堪称一绝。坐于机杼之前,双手灵动如梭,穿梭于经纬之间。丝线在其指尖缠绕、交织,似听她喃喃低语,赋予丝缕生命与灵魂。观其构图,或取山川壮丽,峰峦叠翠、江河奔涌跃然毯上;或采花鸟灵秀,牡丹绽娇、翠鸟啼鸣栩栩如生;又或纳古韵今风,历史典故、时代新貌尽入其中。每一处图案,皆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以达至美至善。
修毯环节,更是尽显其专注执着。她手持刀具,于细微处雕琢,或平毯使纹理均匀,或剪花让形象逼真,分毫之差亦不容有,力求毯面平整光洁,触感细腻丝滑。
岁月悠悠,王利珍守艺半生,不独精研技术,更怀传承大愿。开班授徒,倾囊相授,无论垂髫童子,还是有志青年,皆悉心教导,为天水丝毯织造技艺培育后继人才。其作品屡获赞誉,亮相诸般盛会,让世人知晓天水丝毯之美,令这一古老技艺于新时代赓续血脉,蓬勃发展。
嗟乎!王利珍以纤手弄丝,凭匠心织就锦绣乾坤,于天水丝毯传承之路,留下浓墨重彩,功垂后世,德耀艺坛。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