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习近平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国家级非遗蜀锦织造技艺传承人叶永洲(23)
国家级非遗蜀锦织造技艺传承人刘晨曦(2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们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不断努力,以不同形式为载体,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蜀锦织造技艺:蜀锦织造技艺织锦技艺。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蜀锦是指四川成都地区制造的花锦,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秦国的惠文王年间。战国时期,蜀锦已成为重要的贸易品。它兴于秦汉,盛于唐宋,技艺延续了两千多年,至今不衰。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色彩鲜艳,质地坚韧。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秦汉末年已有大量生产,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汉代成都蜀锦织造业十分发达,朝廷在当地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成都也因此被称为“锦官城”。唐代以后品种更趋丰富,图案样式多为团花、龟甲、格子、莲花、对禽、对兽、翔凤等。清代以后,蜀锦受江南织锦影响,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条花锦、散花锦、浣花锦等品种,其中以色晕彩条的雨丝、月华最具特色。蜀锦以花楼织机织造,质地坚韧而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鲜艳典雅。蜀锦织造技艺包括蜀锦花楼织机、纹样设计、经纬丝色彩组合及挑花结本等,这些程序制作是任何机械无法替代的。传统蜀锦织造技艺核心是纹织工艺设计与装造工艺技艺相结合,最后采用较复杂的工具织机来实现。经线起花、小梭挖花、彩经工艺等是其最具特色的传统技艺。蜀锦织造历史悠久,对于后起的云锦、宋锦及其他织锦都有很大影响。
叶永洲,1929.11-2020.5,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42-1949年在当时著名的蜀锦手工作坊“樊青云”,向老艺人樊青云学习蜀锦织造的传统技艺,包括挽花、丢梭等技能。三年学满出师后,仍留号上织锦。1949-1951年,在“熊车兴”号学习,师从熊车兴。1951年再次回到“樊青云”号工作。继承了前辈大师们的优点,博采众长,练就了一身投梭的好本领,将拉花和投梭时容易出现的经纬线断裂现象大大降低,并探索织锦过程对织锦品质美学的影响,不断提升织锦作品的观赏性。还与蜀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刘晨曦共同创造了新的织锦技艺小梭挖花。门下目前有两名弟子,在蜀锦织造方面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已故)
刘晨曦,1944.3-2019.1,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手工织锦挑花结本技艺世家,受家庭熏陶,14岁进入成都蜀锦厂系统学习挑花结本,后外派学习踏花工艺。对于蜀锦传承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古蜀锦纹样的整理研究和恢复设计,第一次将挑花结本系统化。完成了“苏武牧羊”“刘海戏蟾”“天女散花”等挑花结本的设计工作,以及仿唐代的联珠狩猎纹锦,仿宋代的灯笼锦、八答晕锦,现代的三星堆金面罩,通过与挽花工、丢梭工叶永洲等人的合作生产出了精美的蜀锦成品。2007年创作的《熊猫》是艺术生涯的又一高峰。2001年起在蜀江锦院从事挑花结本工作并收吕燕华为徒。(已故)
《荷花锦鲤》
作品材质:桑蚕丝
作品规格:186*62cm
收藏时间:2019年9月17日
作品收藏证书(亲笔签名)
《步步登高》
作品材质:桑蚕丝
作品规格:168*57cm
收藏时间:2019年9月17日
作品收藏证书(亲笔签名)
《熊猫春嬉图》
作品材质:桑蚕丝
作品规格:168*57cm
收藏时间:2019年9月17日
作品收藏证书(亲笔签名)
《清明上河图》
作品材质:桑蚕丝
作品规格:1226*42cm
收藏时间:2019年9月17日
《九寨国宝》
作品材质:桑蚕丝
作品规格:70*205cm
收藏时间:2019年9月17日
《金陵十二钗》
作品材质:桑蚕丝
作品规格:206*44cm
收藏时间:2019年9月17日
叶永洲继承了前辈大师们的优点,博采众长,练就了一身投梭的好本领,将拉花和投梭时容易出现的经纬线断裂现象大大降低,并开创性地将力学和美学完美结合,使织锦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他和刘晨曦积极探索出了新的织锦技艺—小梭挖花。他织就的“红地八答晕锦”是宋代织锦代表性纹样,华丽精美,色彩艳丽,非常名贵。另一种“灯笼锦”原为元、明时期宫廷元宵节应灯锦纹样,常织成稻穗状,寓意五谷丰登。
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
三五非遗博览馆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延川大街758号,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也是全国首家民营企业创办的非遗博览馆。馆内设有金源文化展厅(女真史话、满族史话、女真满族史话、金都五帝园、满祖金殿、传世老汤);非遗文化展厅(伟大领袖、非遗传习、百遗荟萃、传世老汤、传统文化:人寿年丰、八仙神通、三星拱照、五路财神、六十甲子);民俗文化展厅(记住乡愁、农村往事、巨源工商、乡村文化、士兵记忆、哈尔滨百年华章);三五百遗荟(传统美术7类:木版年画、唐卡、绘画、剪纸、刺绣、雕刻、编织;传统技艺10类:陶类、织锦、金属、景泰蓝、漆器、雕刻、编织、瓷器、乐器、服饰),来自360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31个省市自治区16个民族)的作品共5353件。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9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4位,省级非遗传承人117位,面向社会展现来自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全国罕见,龙江唯一。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走进三五非遗博览馆,实现让非遗走进生活,让非遗之花在文化交流互鉴中魅力绽放!
铜雕: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雕像高5.5米,重3500公斤,大金名将沾罕和金元术雕像矗立二侧
景学勤中将题赠书法:黑龙江百遗荟文化有限公司
女真之魂—海东青铜雕,雕像高5.5米,重3500公斤
刘精松上将提赠书法:大金第一都
请关注三五非遗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