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

开国将军林前传承红色基因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 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视频】“致敬,我们的城市”http://peopleurl.cn/25qM7j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三五观察网哈尔滨电

展馆景观

金源油画

展馆场景

当前位置: 首页 > 汤精文化 > 三五观察网 || 传承文化 回报社会 | 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 御膳老汤

三五观察网 || 传承文化 回报社会 | 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 御膳老汤

2024年10月30日 08:56:19 来源:三五非遗博览馆 访问量:1133

  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

传承文化 回报社会

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非遗文化路线——御膳老汤馆

三五非遗馆

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

老首长曾任原空军司令员 景学勤中将题

 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

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座以展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专业博览馆,一直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延川大街758号,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馆内开设三大旅游参观路线,金源文化路线、非遗文化路线,民俗文化路线,设有金源文化展厅(女真史话、满族史话、女真满族史话、金都五帝园、满祖金殿、传世老汤);非遗文化展厅(伟大领袖、非遗传习、百遗荟萃、万世师表、传世老汤、人寿年丰、八仙神通、三星拱照、五路财神、六十甲子);民俗文化展厅(记住乡愁、王军记忆、70年代靠山屯、巨源工商、农村往事、士兵记忆、哈尔滨百年华章、市井生活);三五百遗荟(传统美术7类:木版年画、唐卡、绘画、剪纸、刺绣、雕刻、编织;传统技艺10类:陶类、织锦、金属、景泰蓝、漆器、雕刻、编织、瓷器、乐器、服饰),来自360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31个省市自治区16个民族)的作品5353件。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9位(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4位,省级非遗传承人117位,面向社会展现来自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堪称各工艺技艺荟萃之地,艺术风格争艳之所,瑰宝魅力绽放之处,全国罕见,龙江唯一。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走进三五非遗博览馆,实现让非遗走进生活,让非遗走进家庭的发展愿景,让非遗之花在文化交流互鉴中魅力绽放!

御膳老汤 原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中将题

对联

红尘参透千千味

金鼎调和粒粒香


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

老首长曾任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题

御膳老汤馆

百年风云变幻,难舍美味技艺—御膳老汤馆,一座饮食文化艺术殿堂,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收藏了2位非遗传承人、艺术家作品535件。展出的麻布画《百年御膳传世老汤》,彩铅画《传世老汤》重现清朝咸丰年间皇家御厨人文历史风貌暨五代人传承出“粒粒香御膳老汤精的精神”,让大众了解粒粒香御膳老汤精皇家御厨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泥塑《传世老汤》采用大胆夸张的泥塑创作手法,独特的艺术视角再现老汤精的传奇历程。木雕作品《老汤传奇》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塑造的惟妙惟肖,还将组图从原有的8组改为10组,象征“十全十美。玻璃钢仿青铜像制作的梁忠.唐克明.盛英杰三位老汤传承人传神逼真。油画《满汉全席》作品笔触细腻,画面丰富,将成为满汉全席烹饪史上浓墨重彩又饱含丰富现实意义的一笔,而展出的自然石《满汉全席》大餐是用大自然的杰作“天然石”打造而成,石头未经人工雕琢,以假乱真,以及高分子材质制作的《满汉全席模型》更是以精妙绝伦,令人“垂涎三尺”。

  

1、翟孟义 木雕重彩

翟氏雕工,重彩敷陈,木上绽开花样景

孟义匠心,精奇勾勒,艺中传续关东情

木雕作品《老汤传奇》

创作说明:省级非遗传承人翟孟义大师依据简易资料,以老汤传承的故事为主题创作《老汤传奇》,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塑造的惟妙惟肖,再现老汤精起源及发展历程。

翟孟义简介

1946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他以黑龙江特产的紫椴木为主料,以平刀为主、刻刀为辅进行雕刻,再采用厚涂法,用水粉颜料着色。其作品画面饱满、情景交融、人物特征鲜明,具有浓烈的东北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木雕重彩简介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被称为“民间工艺”。常见的木雕浮雕都是不上色的,保持着木头本来的颜色,翟老的木雕却是浓墨重彩,完全覆盖了木头本来的颜色,翟孟义自己发明了给木雕上色的手法,每一幅作品都要经历几遍上色,才出现效果。夸张写意的雕刻加上浓艳的色彩,使得人物形象生动了许多。

  

楹联 木雕重彩

木雕呈妙韵,万象皆生动

重彩绽奇光,千般俱焕新

老汤秘方,源自皇家50*33.5cm

圆明园中的御膳厨房负责御膳,处理皇帝膳食,一段标准的皇家宴席食单是从120道不同种口味重精挑细选出来。为了安全起见,每一道端给皇帝的菜,事先必须由内务府记录下烹饪的主厨的名字并由值日负责御膳房疱长亲自品尝银器测试毒后方可。

《精准配料,调制极品御膳堂》45*32.5cm

英法强入圆明园、皇家御厨保忠诚。老汤起源于金初,宫廷御医、御厨把各类动物骨头按一定比例进行搭配混合,再加上天然植物香料和天然中草药,编织成宫廷老汤的秘方,几百年来一直封存于皇家御膳《饮膳正要》图录中。

  《圆明园遭劫难,御厨冒死保秘方》42.5*35cm

1860年,大批高鼻梁、蓝眼睛的英法联军强行闯入了圆明园抢劫和杀戮,太监、宫女争相寻找避难的场所,此前掌握着皇家御膳烹饪绝技的御厨梁忠,在混乱中将宫内秘藏的秘方揣入怀中,趁着夜色逃离了这座大火包围园林,皇上会回来是他的念想。

《老汤良方,秘不外传》42.5*35cm

梁忠不敢暴露身份,于是转行以其他方式谋生,直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后,梁忠才从操旧业,在天津的“江南第一楼”担任领衔“头灶”厨师。1919年一个出身贫苦扬州来的十三岁学徒引起了梁忠的注意,这孩子叫唐克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师徒关系情同父子,跟随师父多年的徒弟一直紧跟随师傅,唯一的是每天上灶前师傅“吊汤”永远都是打发徒弟远离身边,当好奇心强的唐克明问起师傅“吊汤”的事情,师傅总是含糊其辞不愿多说。

《情同父子,秘方真传》45.5*33.5cm

爱琢磨的唐克明默默的又跟随了师傅多年,终于有一天深夜,早已情同父子的梁忠把唐克明叫到了自己的房间,在拜过祖师爷彭祖之后,才把这个宫廷御膳绝密“调汤”的秘方交给了徒弟。师傅配方时,有时也靠徒弟领悟,并不一定直接告诉徒弟,口传心授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接下来,又跟随师傅7年,终于把宫廷御膳三大菜系学到了手。他就是老汤的第二代传人唐克明。

《应招满洲帝府,老汤秘方重返皇家》46*33cm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并改年号“康德”。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在长春成立,同年溥仪开始向社会招聘御厨。刚满二十六岁的唐克明最终经过18天的全面考核,已出众的厨艺被应召入宫,继承了师傅的遗愿当选了“满洲国”末代的御厨,皇家秘方再次回到了御膳房。

《总理关怀,鼓舞一代创业人》47*36cm

1926年,末代皇帝御厨随着伪满清政府的倒闭而宣告结束了,解放后在东三省烹饪声名在外的盛英杰,在1959年哈尔滨三八饭店周总理来视察工作时,给周总理做了几个菜,总理很满意并亲切祝福盛英杰:“你要多培养徒弟,你这行业是崇高的事业,这菜里的意义很大。”“1960年三八饭店迎来了来自末代皇帝御厨唐克明先生参观,盛英杰当场跪拜唐克明为师,后唐克明临终前把两代御厨总结出”老汤“秘方再次传给了第三代传承人盛英杰大师。

《宫廷老汤秘方,谁人得以弘扬》46*33cm1964年盛英杰作为中国唯一的烹饪专家组长出访古巴,像外宾展现绝技时,他依靠的仍然是从他师傅那里多年传下来的熬汤绝技。老汤、高汤就是从这双手下调制出来的。盛英杰一生一共收徒108人,但是没有一名弟子掌握了盛英杰熬汤的绝技。显然,宫廷秘方就在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手里,他要传给谁哪?

《拜师盛典,薪火传承》50.5*34cm

拜师盛典、薪火相传王军,走入了盛老的法眼。餐后,盛老没有多严,只是要求王军在合适时间去拜访他。几十年间,盛老的徒弟收了一批又一批,但盛老始终没有把珍藏的秘方传给这些徒弟,他一直在寻找、物色合适的人选。谁将但着起这上百年文化遗产重任都将是迷。2009年6月8日,一场隆重的拜师仪式在哈尔滨金春大酒店举行。作为中国烹饪大师,三代老汤传承人的盛英杰老人出乎意料,他将自己视为生命的“老汤秘方”传给了并不是厨师的王军。一个敢担当的复原老兵。

《使命在肩,任重道远》42*32cm

“粒粒香”品牌被认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粒粒香“老汤精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哈尔滨三五为业集团被评为黑龙江省调味品工业十强企业,其老汤配方先后被哈尔滨市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龙江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赞木雕重彩

木雕艺术韵深长,重彩纷纭绽艳妆。

刻缕精奇形宛在,描涂妙丽色生光。

匠心意蕴刀锋里,巧技风华木韵藏。

观罢神驰心赞叹,千年传承绽芬芳。

  

2、张密林泥塑

张手塑泥,密林巧艺呈奇景,形神兼备。

倾心凝韵,妙手精雕绽彩华,意趣皆全。


泥塑传世老汤

创作说明:省级非遗传承人张密林,以其精湛泥塑技艺呈现《传世老汤》。该作品依据老汤的起源与传承精心创作,将老汤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凝于泥土之中。张密林通过巧妙塑形、细腻刻画,生动展现老汤发展脉络,使这一传统饮食文化元素以独特艺术形式鲜活呈现,兼具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传承着老汤的历史记忆。

张密林简介

张密林,省级非遗传承人,1951年出生在辽宁省黑山县泥塑世家。自幼酷爱书画,1969年我家迀居黑龙江五常县,1975年退役回到家乡务农。四十多年潜心于对泥塑艺术研究与创作。数干件泥塑作品被泥塑爱好者和博物馆收藏。秉持对传统的敬畏与热爱,不断探索创新,将文化内涵巧妙融入每一件作品。

泥塑简介

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 泥塑神韵

泥含万象,塑就人间神韵足

艺绽千华,雕成岁月古风浓

《老汤的起源》

泥塑第一部分:老汤的起源(作品共计30件):距今900年前的大金时代,女真人就学会了用动物骨头和鸡肉加入香料熬制老汤,随着金人南下迁都北京,老汤的制作也随之传入长江以北的地区

《老汤秘方流入民间》

泥塑第二组:老汤秘方流入人间(30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10月)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抢夺和杀戮中,太监、宫女们争相逃避火场时,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在混乱中将宫廷御厨秘籍揣入怀中,趁着夜色和火烧逃遁而去,这个年轻人就是老汤秘方的传承人—咸丰皇帝的御厨梁忠。

  《老汤文化》

泥塑第三部分:老汤文化(30件)中国味道: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老汤是做为中国东北地域的传统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老汤的传承1》

泥塑第四组:第一代传承人:梁忠(作品共计30件)梁忠从小就酷爱烹饪,并做了一手好菜,因此,他成为了咸丰皇帝最年轻的御厨。他十分聪明好学,在厨房中虚心学习,并将前人传下来的熬汤配方进一步提升,加入了独特的调料,形成了自己拿手的宫廷老汤配方。

《老汤的传承2》

泥塑第五组:第二代传承人—唐克明(泥塑30件)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满洲国”在长春成立,溥仪开始向社会招聘御厨,刚满二十六岁的唐克明最终经过十八天的实际操作选拔,以出众的厨艺被应招入宫,做了溥仪的御厨,他不仅能烹制“满汉全席”,而且还能说出其中不少名菜的来历,使宴席増彩添辉。

《老汤的传承3》

泥塑第六组:第三代传承人—盛英杰(30件)盛英杰,1924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市,中国烹饪大师,烹饪高级技师,全国烹饪名师技术大赛一、二届评委。盛英杰目前是哈尔滨资历最老的烹饪大师,他在哈尔滨烹饪届奋斗60多个年头,培养了成百上千的餐饮界人才。

《老汤的传承4》

泥塑第七组:第四代传承人—王军(18组)王军,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第三届调味品国家特邀评委,第三届优秀民营企业家,第十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1951年出生,1969年参军,服役于空降兵某部,1971年“援老抗美”参战,任高炮部队指挥仪班班长,退伍后,制办哈尔滨三五调味品有限公司。

《弘扬光大》

第五代传承人:王东福(泥塑24件)经过调味品市场多年的考验,三五集团粒粒香御膳老汤精在消费者中得到了认可,殊荣黑龙江名牌产品,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并于2008年入选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4年又荣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粒粒香产品研发过程中,始终有一位年轻人跟随着。

清平乐泥塑传世老汤

泥团轻捻,妙手乾坤转。塑就老汤传世卷,神韵悠悠初显。

汤沸岁月留香,传承故事悠长。看那锅中滋味,皆凝泥塑之光。

精雕细刻如真,风情万种牵魂。烟火人间入韵,艺高方得称尊。

且观此作奇珍,非遗焕彩逢春。一脉相传佳话,赞声回荡红尘。

  创作说明:张密林采用玻璃钢仿青铜为创作形式打造高80cm的铜雕人物半身像,颜色均为仿铜色,并通过技术处理使作品表面呈现粗犷、龟裂、自然缝隙的视觉效果,灵活的展现出三代老汤精传承人雕塑的灵魂与精髓。

  创作说明:张密林采用玻璃钢仿青铜为创作形式打造高180cm的铜雕人物全身像,颜色均为仿铜色,并通过技术处理使作品表面呈现粗犷、龟裂、自然缝隙的视觉效果,展示出老汤精制作过程中人物雕塑的神态与动作,传神而逼真。

  

3、李静景泰蓝火锅

李静匠心,景泰蓝中凝妙韵,火锅焕彩

精工巧手,铜胎釉里绽奇华,美味飘香

李静简介:

李静,北京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珐琅厂景泰蓝工艺设计北京市东城区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传承人,其作品喜庆热烈,又不失于优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无论是对景泰蓝传统技艺的挖掘还是在推动景泰蓝技艺在装饰领域的广泛运用上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其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与市级各种奖项,并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送给其它国家和其它省市。

景泰蓝简介:北京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明代景泰年间技艺成熟且盛行,集多种工艺于一体,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美誉。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楹联 景泰蓝

景泰蓝辉,火锅盛味香千户

铜胎彩焕,热焰融情暖万心

《景泰蓝火锅》


渔家傲·赞景泰蓝火锅

铜胎掐丝工艺妙,珐琅彩釉添华耀。景泰蓝身光闪耀,精智造,火锅样式真奇巧。

热焰腾腾锅内闹,珍馐罗列香缭绕。涮煮皆宜滋味妙,欢颜笑,佳肴相伴情难了。

岁月悠悠传此宝,宫廷曾是尊前傲。今入寻常家宴好,声渐噪,非遗魅力人人晓。

宴聚围炉心畅妙,蓝辉彩映氛围俏。品味其间诗意冒,情醉了,雅风长伴珍馐到。

  

5、何其保南京金箔《福禄双全》

其保运思,金箔披身葫芦俏,福临宝地

灵心绘梦,祥光绕体福禄全,瑞满金陵

《福禄双全》

创作说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其保采用南京金箔非遗技艺制作金葫芦,幅最大气,纯金箔贴裹,纯手工制作,其身雕刻了绽放的牡丹,鲤鱼戏水跳跃,生机盎然,美观吉祥,盛世兴旺,熠熠金光,寓意祈愿平安吉祥,年年有余。

何其保简介:

何其保是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1985年,在南京金箔分厂刚重新起步、效益不佳的情况下,他开启了传承与创新之路。他亲自跑市场,不辞辛劳,推动了江宁金箔的发展。他不断探索,让金箔产品畅销海内外。如今,他作为行业前辈,仍积极为金箔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南京金箔简介:南京金箔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有“中华一绝”之称。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作时用真金经化条、拍叶、做捻子等十几道工序,捶打成薄如蝉翼、软似绸缎的金箔。它用途广泛,可装饰庙宇、佛造像、建筑、家具、工艺品等。

  《福禄双全》高160cm

赞 福禄双全赋

乾坤造化,灵物呈祥,有葫芦之妙形,寓福禄之嘉祥。而南京金箔,工艺绝伦,二者相契,焕彩流光。

观夫金箔葫芦,熠熠生辉。匠者精心,择金箔而施妙手,敷于葫芦之身,若披璀璨金裳。其箔薄如蝉翼,轻似鸿毛,却坚而不损,光且愈彰。

葫芦者,谐音“福禄”,福禄双全之愿,凝于此间。金箔相饰,更添华贵,似藏无尽祥瑞,可兆家宅安康,祈事业兴旺。

南京金箔,传承千载,技艺精湛。经多道工序,方得此薄金,贴附葫芦之上,成就这非凡珍赏。抚之,有金质之细腻;望之,见光辉之耀芒。

是以赞此金箔葫芦,既为工艺之瑰宝,亦载美好之祈望。福禄双全之象,千秋万代传扬,于岁月长河之中,永绽璀璨光芒。

  

高水旺唐三彩《思源金鼎》

思源寄意,唐三彩绘千秋梦

金鼎流辉,艺术情融万古风

  《思源金鼎》创作说明:

  

杨信彩铅画《传世老汤》

彩铅写意,杨信笔端汤味现

画卷流芳,匠心深处世情传

彩铅画《传世老汤》

创作说明:为重现“清朝咸丰年间皇家御厨人文历史风貌”暨四代人历经16年传承出“粒粒香御膳老汤精”的精神,让大众了解“粒粒香御膳老汤精”皇家御厨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由北京著名京味画家杨信担纲绘制,主要画面为原作8幅老风情彩色铅笔绘画(清代御膳老汤传承谱)百年御膳传世老汤。

杨信简介:

杨信,1962年生于北京东城。9岁习素描,少年师从王式廓女儿王娣娣。他是《北京青年报》编辑、北京市东城区书画协会副主席。杨信长期研究北京胡同人文历史与民俗文化,创作大量京味绘画作品。其《捧读胡同》《京城老行当》《大前门外》被誉“京味民俗画三部曲”。他的作品多次展出,如在法国、奥运会、世博会等。他还编写“画说北京”教案,每年义务授课百余场。作为北京传统绘画颜料配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他用传统颜料绘近万幅京味作品。

《皇家奢靡之御膳饕餮盛宴数百年》80*120cm

紫禁城与圆明园主建筑内有清五帝理政及举办国宴、家宴之所。圆明园御膳房负责御膳,标准皇家筵席食单从120道口味中精选。为保安全,给皇帝的菜需记录主厨名,经疱长品尝、银器测毒方可。园内御膳房超2300人,还有众多太监。

皇帝吃饭分传膳、进膳、用膳三段,膳前总管呈膳单注明相关名目。清宫“满汉全席”始于乾隆年间,慈禧时更奢侈,重大节日御宴大开,规模可大可小。御宴菜品丰富,有山珍海味等,热菜、冷盘、点心数量众多。开宴时仪仗、鼓乐齐鸣,最后还有群臣争宴等环节,尽显皇恩浩荡。

《英法强入圆明园皇家御厨保忠诚》80*120cm

老汤秘方源于金初,由宫廷御医、御厨将动物骨头、天然植物香料及中草药搭配编成,封存于《饮膳正要》。咸丰十年六月,咸丰帝在圆明园举办生日大宴,彼时御膳相关人员众多。然不足两月后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九月二十二日,咸丰帝于圆明园祭祖后逃往热河行宫。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劫掠杀戮。御厨梁忠在混乱中带上宫内秘藏的老汤秘方,趁夜色逃离,盼着皇上归来,那秘方也由此流出宫廷。

《宫廷配方落民间隐姓埋名为传承》80*120cm

皇家御厨梁忠逃出圆明园后隐姓埋名,盼着重回,然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尽,咸丰驾崩,政权动荡,恢复无望。梁忠只好转行。1912年清亡,梁忠在天津“江南第一楼”重操旧业。1919年,他看中贫苦且聪慧好学的扬州学徒唐克明,二人情同父子。但梁忠“吊汤”时总不让唐克明靠近,唐克明好奇却常被含糊回应。多年后深夜,梁忠拜过祖师爷彭祖,将宫廷御膳“调汤”秘方传予唐克明,后唐克明又跟师7年,学成宫廷御膳三大菜系,成为老汤第二代传人。

《秉承师教自发奋“老汤”终回御膳》80*120cm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辗转至长春成立伪满洲国。期间,御厨唐克明跟随。1932年溥仪成“满洲国”执政,1934年改称皇帝。同年唐克明经考核入宫,皇家秘方重回御厨房。虽帝王时代已逝,御厨及后代所剩无几,但高超烹调技艺流传。正如溥仪自述,他曾四次“称帝”,而时代变迁,往昔御膳房等已随历史消逝,唯技艺结晶留存。

《两代御厨传硕果绝技流传到沈阳》80*120cm

唐克明师从咸丰御厨,习得鲁、淮、京菜绝活,调汤拿手,凭“中华全席”获张作霖宠爱,让宫廷菜等誉满东三省,老汤也重回民间。1926年,末代皇家御厨随伪满清政府倒闭而结束。解放后,盛英杰大师在东三省烹饪声名远扬。1959年,其为视察的周总理做菜获赞。1960年,盛英杰跪拜前来参观的唐克明为师,唐克明临终前将“老汤”秘方传予盛英杰,他成第三代传承人。

《满汉全席易反掌老汤秘方来传承》80*120cm

盛英杰不仅为总理掌勺,1964年出访古巴展示熬汤绝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其用老汤烹制佳肴征服西哈努克亲王。他一生收徒108人,却无人掌握熬汤绝技,宫廷老汤秘方在其手中。有诗佐证其厨艺成就。盛英杰苦思冥想,不愿让传承数百年的老汤秘方在自己手中消失,盼在有生之年找到能将老汤发扬光大或传承下去的合适人选,此想法萦绕其多年。

《薪火传承求发展任重道远嘱真诚》80*120cm

1995年,非厨师出身但爱餐饮研究的王军因《中国火锅》一书引起盛英杰注意。盛老多年未传秘方给众多徒弟,一直在物色合适人选。2009年6月8日,在哈尔滨金春大酒店举行拜师仪式,盛英杰竟将视为生命的“老汤秘方”传给了王军这复员老兵。两人一拍即合,王军叩首拜师获秘方。此后,宫廷老汤经三五味业集团制成多样味品,如鲜花绽放,得以传承发扬。

《人叫人千声不语味叫人点手而来》80*120cm

哈尔滨三五味业集团董事长王军,生于阿城,受金源、满族文化熏陶,立志研究满族饮食老汤奥秘。他认为非遗需靠人传承,愿让宫廷秘方服务民众。该集团研发的“老汤精”投放市场后获餐饮烹饪行业好评,市场供应量递增,还获世界工程师大会奖项。“老汤精”品牌成省著名商标,产品是省名牌,集团入省调味品十强企业,其老汤配方也列入市、省级非遗。


西江月·赞老汤传奇彩铅画

老汤悠悠千载,传奇岁月深藏。宫廷秘史韵悠长,辗转传承难忘。

彩铅轻挥妙笔,线条勾勒情长。佳肴滋味眼中彰,画里风华别样。

承载非遗精粹,蕴含往昔荣光。珍馐故事入图章,观者皆心驰荡。

技艺高超堪叹,画魂神韵飞扬。老汤传奇绽光芒,赞语声声回荡。


来源:三五非遗博览馆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集团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观察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