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习近平
三五百遗荟瓷器展厅,于文化艺术天地中璀璨如星,是艺术匠心交融之所,引传统艺术爱好者纷至。展厅集 30 位非遗大师心血,240 余件精品彰显其对瓷器技艺的热忱与传承,作品似有灵,奏响传统工艺强音。汇聚多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杰作,瓷类丰富,钧瓷梦幻、醴陵逼真、龙泉典雅、景德镇精湛、汝瓷韵长、潮州多彩、枫溪有韵、越窑古朴、唐三彩辉煌、登封窑别致、德化白瓷似玉、官窑具皇家风,诸瓷共筑展厅宝库,待君赏鉴沉醉。
四川渠县刘氏竹编《寒蝉抱叶图》
作品材质:竹子
作品规格 : 130*4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0日《寒蝉抱叶图》乃四川渠县刘氏竹编之珍品。竹丝纤细如毫发,精心编织之下,寒蝉双翅欲振,纹理清晰,似闻其鸣;叶片脉络分明,翠绿鲜活,仿佛随风而动。整幅作品于细微处见精妙,将自然之景以竹编独特技艺完美呈现,尽显刘氏竹编之高超水准,其工艺精湛,既蕴含传统竹编韵味,又独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
四川渠县刘氏竹编《兰竹中堂.对联》
作品材质:竹子
作品规格 : 130*4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0日四川渠县刘氏竹编《兰竹中堂·对联》堪称艺术瑰宝。中堂之上,兰竹相依,竹影摇曳生姿,兰香似有若无,竹编技法将其神韵展露无遗。对联以竹丝编织,文字古朴典雅,笔画刚劲流畅,与中堂画面相得益彰。既彰显了竹编艺人对传统书画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精准还原,又体现出刘氏竹编在传承中创新的独特魅力,令人观之,不禁为这精美的竹编艺术所折服。
四川渠县刘氏竹编《石竹图》
作品材质:竹子
作品规格 : 128*4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0日四川渠县刘氏竹编《石竹图》精妙绝伦。竹编艺人运用巧思与绝技,以竹丝为墨,编织出的顽石苍劲厚重,纹理斑驳尽显岁月沧桑;竹枝挺拔秀逸,竹叶疏密有致,仿佛随风轻舞。整幅作品刚柔相济,于细微之处见功夫,将石之坚韧与竹之高洁完美融合,生动诠释了刘氏竹编化平凡竹材为神奇艺术品的卓越能力,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艺术魅力。
牟秉衡,1939 年生于重庆,汉族。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竹编(梁平竹帘)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1947 年随外祖父习画,1958 年入梁平工艺竹帘厂,从事美工与竹帘制作。擅绘虎、山水、花鸟、人物,融合竹帘特性自创多种绘画技法。其竹帘画《红楼梦十二金钗熊猫图》等多作参展获奖。1959 年参与制宽 3.5 米(竹丝长)、长 6 米巨幅无画素帘,获朱德委员长盛赞“天下第一帘”
竹编(梁平竹帘):
梁平竹帘传统竹工艺品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重庆市梁平区及周边地区。起源于宋代,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2008年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梁平竹帘《幽兰清香》
作品材质:竹子
作品规格 : 40*13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0日梁平竹帘《幽兰清香》宛如一幅诗意画卷。竹帘之上,幽兰花叶舒展,花瓣娇艳欲滴,似有暗香浮动。那细腻的竹丝,巧妙地勾勒出兰花的婀娜姿态,每一处纹理都饱含匠心。透过竹帘的光影交错,更添几分朦胧之美,仿佛将观者带入静谧的兰谷。此作不仅展现了梁平竹帘精湛的编织技艺,更将兰花的高洁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醉神迷,回味悠长。
梁平竹帘《魏国雅集图》
作品材质:竹子
作品规格 : 96*33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0日梁平竹帘《魏国雅集图》,以竹为卷,绘就魏晋风流盛景。竹丝纵横间,人物或吟诗,或抚琴,或清谈,形神毕肖,仪态悠然。亭台楼阁隐现于幽篁翠影之中,布局精巧,错落有致。其编织工艺细腻入微,将古代雅集的闲适与高雅完美复刻,仿若穿越千年时光,重现彼时才情与意趣的交融碰撞,使观者于竹帘之前,尽览古韵,感受历史文化的深邃魅力。
聂方俊(1933.6 - 2015.2),湖南凤凰汉族,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彩扎(凤凰纸扎)代表性传承人。出身纸扎世家,自幼随父学聂氏纸扎,研习数十载。其纸扎作品如狮、龙、罗汉等形神兼备、声名远扬。他融合苗族多工艺之长改良,改进狮头、龙头构架,竹丝曲篾增韧性弹力,造型兼具传统与时代特色。作品屡展屡奖,被多机构收藏,编于多书。创工艺社,授徒八人。
彩扎(凤凰纸扎):
凤凰纸扎流行于湖南省凤凰县一带的民间造型技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纸扎与民间社会生活关系密切,主要用于祭祈、节庆和各种礼仪庆典活动。清末民初,纸扎成为凤凰当地颇为兴盛的手工艺行当,县城便开设了十多家纸扎铺子。凤凰一年四季都有应时的纸扎制品,分为祭祀性和游艺性两大类,另有应季产品。湖南凤凰纸扎《狮子头》
作品材质:竹子、皮纸
作品规格 : 25*30cm
收藏时间:2016年4月10日湖南凤凰纸扎《狮子头》,堪称纸扎艺术的璀璨明珠。聂氏传承工艺下,此狮头造型威武雄奇,双目圆睁似铜铃,炯炯有神;鬃毛以细密材料精心制作,根根分明,如风中飘拂。竹丝与彩纸巧妙搭配,色彩鲜艳夺目,红如烈火,金似骄阳。不仅展现出凤凰纸扎精湛绝伦的手工技艺,更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仿佛即将跃然而出,吼震四方。
湖南凤凰纸扎《仙鹤骨架》
作品材质:竹子
作品规格 45*20cm
收藏时间:2016年4月10日湖南凤凰纸扎《仙鹤骨架》,尽显工艺精妙。以竹篾为骨,聂氏传承之手精心架构。仙鹤修长脖颈,曲线优雅自然,双翅展开之态,似欲乘风翱翔天际。竹篾穿插之间,结构稳固且灵动,虽仅为骨架,却已勾勒出仙鹤超凡出尘之神韵。其简洁之中蕴含无限想象空间,彰显凤凰纸扎独特的造型设计与对材料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令人对后续成品满怀期待。
湖南凤凰纸扎《小狮子头》
作品材质:竹子、皮纸
作品规格 : 12*15cm
收藏时间:2016年4月10日湖南凤凰纸扎《小狮子头》活灵活现,尽显纸扎艺术魅力。聂氏传人以巧手编织竹篾框架,赋予其灵动之姿。纸糊的狮面,色彩明艳且细腻,双眸圆睁,炯炯有神,似能洞察一切;绒毛装饰恰到好处,增添几分俏皮与威严。每一处细节皆精心雕琢,将狮子的王者风范与萌态可爱完美融合,于小小狮头之上,凝聚着凤凰纸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技艺。
张文年,1968 年生,安徽宣城汉族。为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出身制笔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师从张苏。历经三十余载,精通宣笔制作全技艺,于笔毫脱脂、成形见解独特。其制宣笔锋齐、毫顺、装套精良。门下有三十余弟子,涵盖水盆、修笔等多工序,家族晚辈如长女张娟等亦传承此艺。
宣笔制作技艺:
宣笔制作技艺乃毛笔制作技艺,分布于安徽宣城。因产于宣州得名,制作工艺独特,手写性能优良,在毛笔制作中地位重要。宣州处皖南,野兔毛为主要原料。唐时以野兔紫毫制笔,天宝二年成贡品,宣州成制笔中心。宋时技艺完善,名工多,诸葛氏无心散卓笔受推崇。宋末元初因战乱式微,部分技工赴徽州等地致湖笔崛起。明清再兴。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组织生产,“三兔”“三毛”等品牌获奖,推动当地经济,属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类。安徽宣笔《阳春白雪》
作品材质:木杆、紫毫等
作品规格:长44cm
收藏时间:2020年1月17日安徽宣笔《阳春白雪》,选材精良,木杆握感舒适,紫毫为锋尽显品质。紫毫取自野兔,锋颖尖锐刚健,弹性极佳。笔杆与笔毫相得益彰,制作工艺精湛,从选料到成型,每一步皆饱含匠心。此笔书写时,线条刚劲有力,转折自如,能精准表达书者心意,仿佛可将阳春之盛景、白雪之高洁,借由墨韵,于宣纸之上尽情挥洒,尽显宣笔独特的书写韵味与艺术魅力。
安徽宣笔《五支装具檀》
作品材质:木杆、紫毫等
作品规格:长27cm
收藏时间:2020年1月17日安徽宣笔《五支装具檀》,以木杆为身,紫毫作锋,彰显古朴典雅。木杆材质温润,为书写增添稳重之感。紫毫采自野兔,经精细加工,毫毛挺拔而富有弹性。五支成套装于檀盒之中,更显精致珍贵。整套装具,无论是笔杆的打磨,还是毫尖的处理,皆一丝不苟。使用时,能让书法爱好者在笔墨间领略宣笔工艺的精妙,于纸上游走间,感受传统文化与精湛技艺的完美融合。
毕六福,男,1957年生人,汉族,四川省泸州市人。第三批国毕六福,1957 年生,四川泸州汉族。系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毕氏家族为油纸伞世家,他自幼随父毕林泽学技,十岁能独完七十二工序。1980 年任车间班长并学钢骨布伞工艺。1993 年主持制“中国油纸伞王”。其精通各工序,熬桐油经验独到,代表作品有手工造纸油纸伞与八角梅花伞等。油纸伞制作技艺:
油纸伞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伞可遮阳挡雨、便携开合。传鲁班妻王氏以竹篾兽皮制最初之伞。西晋侍从执伞成仪仗,古代伞面初为丝绸,南北朝罗帛制伞且依级别有别。东汉后渐用纸,至宋有油纸伞。主产于川、湘、粤等多地,曾为民众生活必需,属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类项目。
毕六福大师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
在与王军馆长的非遗文化交流中,毕六福大师收获颇丰。毕六福深知,不同的非遗文化虽各具特色,但背后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精神是共通的。他从王军馆长分享的其他非遗项目保护经验里,看到了油纸伞技艺推广的新思路。比如在展示形式上,可借鉴其他项目的多媒体与实景结合方式,让油纸伞的精美更直观地呈现在大众眼前。而王军馆长也对毕六福大师的油纸伞制作技艺赞叹不已,其精湛的七十二道工序,彰显了极致的匠人精神。双方意识到,非遗文化交流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通过联合举办活动,整合资源,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让这些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绽放新光彩,携手推动非遗文化的繁荣昌盛。
四川油纸伞《龙凤呈祥》
作品材质:竹材、绵纸
作品规格:直径100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8日
四川油纸伞《龙凤呈祥》,堪称工艺杰作。伞面之上,祥龙矫健,张牙舞爪,似在云海翻腾;瑞凤婀娜,展翅高飞,仿若啼鸣朝阳。绘画笔触细腻,色彩鲜艳夺目,将龙凤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其竹制伞骨,坚韧而有弹性,与精美的伞面相互映衬。撑此伞,仿若携祥瑞而行,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匠人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执着,尽显四川油纸伞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艺术价值。
四川油纸伞《手绘白塔》
作品材质:竹材、绵纸
作品规格:直径100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8日四川油纸伞《手绘白塔》独具韵味。伞面上,白塔矗立,线条简洁流畅,塔身洁白如雪,在蓝天的映衬下,于伞面之上尽显宁静祥和。画师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白塔的轮廓与神韵,色彩晕染恰到好处。周围或点缀着几朵悠悠白云,或有几缕袅袅青烟环绕。竹骨撑起这一方艺术小天地,持伞漫步,似能感受到白塔所蕴含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气息,令人心生向往与敬畏。
四川油纸伞《百鸟朝凤》
作品材质:竹材、绵纸
作品规格:直径84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8日四川油纸伞《百鸟朝凤》精美绝伦。伞面展开,凤凰居于中心,身姿华贵,羽色绚烂,百鸟环绕四周,形态各异,或展翅高飞,或栖息枝头,皆栩栩如生。绘制者以精妙技艺,将百鸟朝凤的盛景完美呈现,色彩丰富且过渡自然。竹骨坚实,支撑起这满是生机与祥瑞的画面。此伞不仅是遮阳避雨之具,更是凝聚着深厚文化内涵与高超艺术水准的民间瑰宝,让人赞叹不已。
四川油纸伞《八角篆字》
作品材质:竹材、绵纸
作品规格:直径100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8日四川油纸伞《八角篆字》独具文化魅力。伞呈八角造型,线条流畅优雅,似有灵动之姿。伞面之上,篆字如灵动的精灵,笔画古朴厚重,或飘逸洒脱,或刚劲有力,疏密有致地排列着,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墨色与伞纸的色泽相互交融,晕染出一种典雅的氛围。竹制伞骨坚实而有韧性,稳稳支撑起这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伞面,手持此伞,仿若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悠长。
四川油纸伞《双鸟戏梅》
作品材质:竹材、绵纸
作品规格:直径100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8日四川油纸伞《双鸟戏梅》诗意盎然。伞面之上,双鸟灵动活泼,身姿轻盈,似在枝头欢歌跳跃,相互嬉戏逗趣。梅花或含苞待放,或娇艳盛开,暗香疏影,与双鸟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色彩搭配清新雅致,笔触细腻传神,将花鸟之韵展现得淋漓尽致。竹骨的架构精巧稳固,撑起这一方充满自然意趣的小天地,让人情不自禁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油纸伞世界。
四川油纸伞《龙凤呈祥》
作品材质:竹材、绵纸
作品规格:直径100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8日四川油纸伞《龙凤呈祥》,伞面如梦幻画卷。祥龙矫健,金鳞闪耀,盘曲间似有腾云之势;瑞凤柔美,彩羽翩跹,翱翔处仿若携祥而来。二者于云端呼应,“龙凤呈祥”之景跃然其上。颜料晕染细腻,色彩明丽且持久。竹骨精心打磨,坚韧而有弹性,撑起这份祥瑞与华彩。执此伞,仿若踏入古老传说,祥瑞之气萦绕周身,尽显蜀地油纸伞工艺的精湛与文化的深邃。
四川油纸伞 《植物标本之枫叶》
作品材质:竹材、绵纸
作品规格:直径100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8日四川油纸伞《植物标本之枫叶》别具一格。伞面中央,一片经特殊处理的枫叶标本静静镶嵌,其脉络清晰,叶片呈红、黄、褐交织的绚烂色彩,宛如秋意凝聚。周围或有几笔淡墨勾勒的枝干,简约而富有韵味。竹骨撑起这独特创意的空间,将自然的馈赠与传统油纸伞工艺巧妙融合。手持此伞,仿佛能把整个秋天的浪漫与诗意都揽于怀中,于行走间感受岁月静好与艺术的温柔碰撞。
四川油纸伞 《经典油纸伞 黄》
作品材质:竹材、绵纸
作品规格:直径100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8日四川油纸伞《经典油纸伞 黄》,简约而不失韵味。明黄的伞面,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在阴雨天中格外耀眼。纯净的色泽,无过多繁杂装饰,仅以流畅的伞边线条勾勒出其优雅轮廓。竹制伞骨细密而坚韧,以匠人之心精心编排,为伞面提供稳固支撑。撑着它漫步在古老的街巷,那一抹黄色在青石板路与斑驳墙壁间跳跃,仿佛穿越时光,重现昔日蜀地的繁华与风情,尽显经典之美与岁月沉淀。
四川油纸伞 《竹隐系列 扎染蓝》
作品材质:竹材、绵纸
作品规格:直径100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8日四川油纸伞《竹隐系列 扎染蓝》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伞面以扎染工艺染就深邃的蓝色,仿佛将天空与深海的颜色融为一体,其间白色的扎染纹理如云雾、似海浪,自然流淌,变幻无穷。竹骨与蓝色伞面相互映衬,竹的翠绿若隐若现,恰似竹林深处的清幽意境。手持此伞,仿若置身于静谧的竹韵世界,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自在,尽显四川油纸伞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结合的魅力。
四川油纸伞 《植物标本之四叶草》
作品材质:竹材、绵纸
作品规格:直径100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8日四川油纸伞《植物标本系列 四叶草》,满溢清新与幸运的气息。伞面中央,一枚四叶草标本安然静处,那鲜嫩的绿与精致的叶形,仿若将田野的生机封印。周围以淡彩描绘的小花与草叶环绕,似在轻诉自然的密语。竹骨坚韧,稳稳撑起这片幸运的小天地。执伞徐行,仿若四叶草的好运随身相伴,于微风中,感受自然与工艺交织的美妙,让人心生愉悦,沉醉在这独特的油纸伞艺术里。
四川油纸伞《双凤朝阳》
作品材质:竹材、绵纸
作品规格:直径84cm
收藏时间:2019年7月8日四川油纸伞《双凤朝阳》美轮美奂。伞面之上,双凤身姿婀娜,羽翎绚丽,双翅舒展欲飞,似在欢歌迎朝阳。凤首高仰,眼神灵动,周身祥光环绕。朝阳喷薄而出,金芒洒在凤身,熠熠生辉。绘画巧夺天工,色彩浓烈而不失和谐。竹骨坚实有力,撑起这满是祥瑞与华美的画面。持之漫步,仿若携吉祥如意同行,尽显四川油纸伞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与文化内涵。
郭承毅 南通板鹞风筝(95)郭承毅手制鹞筝,彩绘人间祥瑞象
南通风传板鹞韵,哨鸣天际乐音声
郭承毅,1945 年生,江苏如皋汉族人。首批国家级非遗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62-1984 年于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民间工艺与风筝设计制作,后曾任该所业务副所长、艺术委员会主任。1983-2004 年在如皋郭氏风筝工艺社专研风筝,产品曾出口美、日、德等国。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中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风筝品种,因造型如同一块平板而得名,起源于北宋时期。主要流传于江苏省南通市的崇川区、港闸区和通区。江苏省南通市申报的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列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南通板鹞风筝《十八罗汉》
作品材质:竹子、丝绸
作品规格:140*140cm
收藏时间:2016年3月18日南通板鹞风筝《十八罗汉》仿若罗汉临空。风筝呈八角九连星状,结构精巧稳固。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或嗔或喜,或威或慈,皆以精妙笔触勾勒,神韵尽显。其哨口众多,大小有别,于风中齐鸣,仿若罗汉诵经声回荡天际。此风筝将传统工艺与佛教文化完美融合,既展现南通板鹞高超技艺,又蕴含祈福纳祥之愿,实乃民间艺术瑰宝,令人赞叹不已。
南通板鹞风筝《观音菩萨 敦煌》
作品材质:竹子、丝绸
作品规格:100*100cm
收藏时间:2016年3月18日南通板鹞风筝《观音菩萨 敦煌》宛如空中的敦煌壁画。风筝整体造型规整,观音菩萨的形象绘制细腻,衣袂飘飘,神态慈悲安详,似从敦煌壁画中走来。其色彩绚丽且协调,重现敦煌艺术的瑰丽。独特的哨口设计更是精妙,放飞时,借风力奏响空灵之音,仿佛菩萨洒下的梵音妙语,于蓝天之下传递着慈悲与祥和,尽显南通板鹞风筝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张效东,男,1949年生人,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潍坊工艺美术大师。8岁跟随师父杨同科学习风筝制作技艺,杨家埠风筝扎制技艺第五代传人。将声、光、电等科技元素融人风筝扎制工艺,利用齿轮的机械原理制作更具动态的新式风筝,并借鉴年画、泥塑等的 装饰美,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体系,促进了风筝制作的创新。作品参加国际风筝联合会等单位举办的潍坊国际风筝节,多次夺得创新扎制金奖、银奖、铜奖等奖项。已授徒百余人。
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
潍坊风筝制作技艺,其生产制作主要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潍城区和寒亭区杨家埠一带。山东省潍坊市申报的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山东潍坊风筝《动态仙鹤风筝》
作品材质:竹片、真丝
作品规格:225*125cm
收藏时间:2017年12月25日山东潍坊风筝《动态仙鹤风筝》堪称一绝。其造型逼真,仙鹤身姿优雅,曲颈长鸣,双翅似展欲飞。独特的动态设计,让仙鹤在空中能自如扇动翅膀,轻盈踱步,仿佛将湿地中仙鹤的灵动之姿完美复刻于蓝天之上。制作工艺精湛,骨架轻巧且坚固,糊制的伞面细腻光滑。放飞时,它于天际翩翩起舞,在风中奏响自然与艺术交织的乐章,尽显潍坊风筝的奇妙魅力与巧夺天工。
山东潍坊风筝《牡丹仙子风筝》
作品材质:竹片、真丝
作品规格:95*90cm
收藏时间:2017年12月25日山东潍坊风筝《牡丹仙子风筝》美若天仙下凡。风筝上,牡丹仙子面容姣好,身姿婀娜,衣袂飘飘似有凌风之态。其身旁牡丹盛开,花瓣娇艳欲滴,层层叠叠尽显华贵。色彩搭配明艳绚丽,红粉相间,夺目吸睛。工艺制作精细入微,骨架牢固,糊裱平整。当它翱翔于天空,仿佛在云端播撒花雨,把春日的绚烂与仙子的神韵一同展现,令人心醉神迷,是潍坊风筝艺术中的璀璨明珠。
魏国秋,1961 年生,天津汉族人。出身“风筝魏”世家,自幼习家传技艺并系统继承,后入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其在传承传统手艺基础上创新实践,所制风筝融合传统与现代,契合当代审美,屡获殊荣,如第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是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
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由魏氏家族传承。1892 年魏元泰于天津鼓楼东创“魏记长清斋扎彩铺”,他将木工、锡焊工技艺与绘画技法融于风筝制作,首创可拆便携软翅风筝,受人称道。魏氏家族三代坚守,技艺传承至今,2008 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类扩展项目名录。
天津风筝《龙晴鱼》
作品材质:无纺布
作品规格:120*70cm
收藏时间:2019年12月18日天津风筝《龙晴鱼》恰似水中精灵跃于蓝天。其造型独特,鱼身圆润饱满,鳞片清晰可辨,仿佛闪耀着波光。龙晴更是点睛之笔,灵动有神,似能洞察世间万象。色彩以红、黄、黑等为主,鲜艳且富有层次感,尽显鱼儿的鲜活与灵动。制作工艺精湛,骨架精准,糊制紧密。放飞高空,它如在云海间畅游,将天津风筝的精巧与奇妙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赞叹不已。
天津风筝《鹰》
作品材质:绸
作品规格:130*40cm
收藏时间:2019年12月18日天津风筝《鹰》仿若苍穹霸主降临人间。它外形逼真,鹰眼锐利如炬,似能看穿千里;鹰嘴弯曲尖锐,仿佛瞬间可撕裂猎物;鹰羽层次分明,根根似可凌风。其色彩以暗褐、黑为主调,尽显苍鹰的冷峻与威严。制作工艺极为考究,骨架坚固且精巧,糊制工艺让鹰身线条流畅自然。当它在天空翱翔,真如雄鹰展翅,威风凛凛,充分彰显天津风筝的高超技艺与独特魅力。
赞魏国秋与天津风筝
津沽宝地韵悠长,魏氏才情绘锦章。
国匠神工施妙手,秋风助力送鸢翔。
纸鹞裁成星斗耀,竹条扎就梦魂扬。
彩衣绘满山河秀,细哨吹来岁月香。
似鹤轻盈穿碧宇,如鹏豪迈越苍茫。
情牵民俗根基厚,意系传承志念刚。
闹市街头添胜景,长天之上展华光。
魏公功绩当铭记,津卫风筝四海彰。
天津风筝赋
沽上津门,地灵人杰,文化渊薮,技艺蕃昌。天津风筝,艺苑奇葩,源起明清,盛于今邦。
其材也优,竹取坚韧之品,经霜愈劲;纸选细腻之质,着墨生光。辅以绫罗绸缎,增其华彩;加以翎毛管哨,添韵悠长。
制作之技,巧夺天工。削竹为骨,似匠运斤成风,篾条纤细,架构稳固如松。糊纸于架,若天衣之无缝,平整光洁,绘彩则妙笔神工。绘山川壮丽,展大地之锦绣;描人物鲜活,现尘世之熙雍。花鸟鱼虫,各逞其态;神话传说,尽入画中。
观其形胜,百态千姿。软翅轻扬,若飞燕之掠水,翩翩然灵动欲仙;硬翅轩昂,似鲲鹏之展翅,赫赫乎气势惊天。串式连缀,如繁星之耀空,璀璨夺目;立体造型,犹雕塑之立世,巧致精妍。
天津风筝,不独娱目,更寄情绵。孩童嬉逐,欢颜绽于风里;老者闲放,逸兴遄飞云间。每逢佳节盛会,晴空之下,纸鹞纷飞,万人空巷,仰首观瞻。其声也,风拂哨鸣,如天籁之奏响,清越悠扬,闻之忘俗,似引遐思入瑶天。
幸有匠者,薪火相传。魏氏一门,累世精研。国秋继志,守正创新,使此绝艺,名播遐迩,远渡重洋,文化交流,功绩斐然。
嗟乎!天津风筝,华夏瑰宝,民俗华筵。凝聚匠心,承载祈愿。愿其艺永继,韵长传,于历史长河,熠熠生辉,恒为津沽之荣,亦为九州之灿。
谭代明,成都民间艺术家与新派竹编创始人。受父辈熏陶,从艺二十余载,精研技术、创新不辍。2003 年研制出“瓷胎竹编画盘、茶、酒具”,融竹编与绘画,兼具多性,是精品中的极品。同年赴港参加活动受喜爱青睐,其“熊猫瓷胎画盘”“川剧脸谱”获四川省旅游工艺品设计大奖。
瓷胎竹编技艺:
瓷胎竹编,工艺品,又称(细丝工艺品)、瓷胎竹编,瓷胎竹编是成都特色汉族手工艺品与四川特产。源于清代中叶,曾作贡品,后因世道艰难技艺几近失传,五十年代重获发掘恢复。其技艺独特精细,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特点,仅四川生产,具纪念性与地方性,是热门旅游纪念品,2008 年入首批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
四川竹编《异型仿古花瓶》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45*9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异型仿古花瓶》堪称竹艺珍品。它以独特造型呈现,线条流畅且灵动多变,突破传统花瓶形制。编织者凭借精湛技艺,将竹丝细密交织,每一处纹理都蕴含匠心。其色彩或淡雅或古朴,与造型相得益彰。在光线下,竹丝泛着温润光泽,仿佛诉说着古老故事。无论是置于博古架还是案头,都能瞬间提升空间格调,尽显四川竹编艺术的非凡魅力与深厚底蕴。
四川竹编《八骏图》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138*56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八骏图》宛如灵动的艺术华章。编艺师以竹为墨,巧手编织出八匹骏马的英姿。竹丝纤细如毫发,却精准地勾勒出马儿的矫健轮廓,肌肉纹理清晰可见,鬃毛似在风中飘拂。或奔腾驰骋,或昂首嘶鸣,八骏形态各异,跃然竹上。整幅作品不仅展现了竹编工艺的高超水准,更将传统绘画的意境与竹编独特的质感完美融合,令人叹为观止,彰显四川竹编的无穷魅力。
四川竹编《迎客松》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120*6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迎客松》仿若将黄山胜景移至眼前。竹丝经匠人的巧妙编排,松枝的舒展、针叶的细密栩栩如生。枝干苍劲有力,似在风中傲然挺立,以坚韧之姿迎接着八方来客。翠绿的色泽逼真呈现,仿佛蕴含着无尽生机。每一处编织纹理都诉说着匠人的专注与执着,这竹编《迎客松》不仅是一件精美的手工艺品,更是四川竹编艺术中对自然之美的精妙诠释与深情礼赞。
四川竹编《八骏马屏风画》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79*53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八骏马屏风画》乃竹艺一绝。八匹骏马跃然竹编之上,或疾驰如风,或昂首嘶鸣,身姿矫健,神态各异。竹丝细腻如发,交错纵横间精准勾勒出马之轮廓与肌理,尽显灵动之韵。屏风整体气势恢宏,既具古典屏风之典雅庄重,又因竹编独特质感而更显清新脱俗。它将传统竹编工艺与骏马奔腾的豪迈意境完美融合,成为展现四川竹编精湛技艺与艺术魅力的杰出代表。
四川竹编《五牛图屏风画》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79*53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五牛图屏风画》堪称艺术瑰宝。竹编艺人以细腻竹丝,精心编织出五牛各异姿态,或吃草,或翘首,或舐舌,或前行,或蹭痒,形神兼备 。毛色深浅变化,皆由不同颜色竹丝巧妙呈现,逼真自然 。屏风画整体古朴典雅,将传统名画与竹编工艺完美融合,既具艺术观赏价值,又展现出四川竹编精湛技艺与独特魅力 。
四川竹编《骏马瓷胎竹编花兰瓶》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30*6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骏马瓷胎竹编花兰瓶》独具魅力。瓷胎温润,竹编巧妙裹覆。其上骏马图案尤为精妙,竹丝纤细却精准勾勒出骏马的矫健身形,肌肉线条流畅,鬃毛飞扬之感呼之欲出。竹编纹理疏密得当,与瓷胎相互映衬,凸显出高雅质感。整体融合了瓷器的莹润与竹编的质朴,既展现了四川竹编巧夺天工的技艺,又为传统花瓶赋予了独特的艺术韵味与灵动气息。
四川竹编《菱形瓷胎竹编花兰瓶》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15*3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菱形瓷胎竹编花兰瓶》是四川竹编艺术的卓越代表。其独特的菱形设计,线条简洁而富有张力,彰显着现代与传统的交融之美。瓷胎细腻光滑,为竹编提供了坚实的依托。竹编艺人运用精湛技艺,将竹丝如发丝般细密均匀地缠绕于瓷胎之上,编织出精致的菱形花纹,纹理清晰,富有韵律。在阳光的映照下,竹丝泛着柔和的光泽,与瓷胎的光泽相互呼应,使得整个花瓶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散发着优雅、古朴的气息,令人爱不释手,尽显四川竹编工艺的深厚底蕴与无穷魅力。
四川竹编《山水瓷胎竹编花兰瓶》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30*6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山水瓷胎竹编花兰瓶》精妙绝伦。瓷胎为基,竹编覆表。其上山水图案,以竹丝为笔勾勒,山峦起伏,层峦叠嶂,似能感其巍峨;溪流潺潺,似闻其声。竹丝的细腻编织,让山水之景有了朦胧诗意。花瓶的器形与山水竹编相得益彰,整体既散发着瓷胎的温润光泽,又凸显竹编的古朴雅致,将四川竹编技艺与山水意境完美融合,尽显竹编艺术独特的审美情致与文化内涵。
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具》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2*6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具》尽显竹艺雅韵。瓷胎莹润细腻,竹编紧密贴合。竹丝纤细如毫,依茶具轮廓巧妙编织,或呈规整几何图案,或仿自然纹理,精致美观。壶身、杯盏在竹编包裹下,触感温润且防滑。轻握手中,竹香隐隐,品茗之际,既享茶香袅袅,又赏竹编工艺之美,于日常使用中彰显四川竹编的精湛技艺与独特的生活美学,为茶饮时光增添一抹诗意与格调。
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具》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1*6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具》尽显竹艺雅韵。瓷胎莹润细腻,竹编紧密贴合。竹丝纤细如毫,依茶具轮廓巧妙编织,或呈规整几何图案,或仿自然纹理,精致美观。壶身、杯盏在竹编包裹下,触感温润且防滑。轻握手中,竹香隐隐,品茗之际,既享茶香袅袅,又赏竹编工艺之美,于日常使用中彰显四川竹编的精湛技艺与独特的生活美学,为茶饮时光增添一抹诗意与格调。
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具》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2*6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具》以蓝白为主色调,清新素雅。瓷胎细腻温润,竹编工艺精湛绝伦。蓝色竹丝如灵动的溪流穿梭于白色之间,编织出精美的图案,似云朵飘逸,若繁花绽放。壶身、杯盏在蓝白竹编的装点下,更显精致典雅。于茶香氤氲中,这套茶具不仅带来味觉的享受,其独特的色彩搭配与竹编工艺,还为品茗空间增添了一抹宁静而诗意的艺术氛围。
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紫砂壶茶具》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1*2*6*6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紫砂壶茶具》尽显工艺卓绝。紫砂壶胎古朴厚重,竹编环绕其上,竹丝纤细而坚韧。编织者依壶形巧妙布局,或编织成典雅的回纹,或交织出精致的斜纹,疏密有致。竹编与紫砂相互映衬,竹之清新中和了紫砂的深沉,紫砂的质感又凸显竹编的细腻。轻握此茶具,品茗之时,既得茶香幽韵,又能领略竹编与紫砂融合的独特艺术魅力。
四川竹编《瓷胎竹编花瓶》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15*25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瓷胎竹编花瓶》,是竹艺与瓷艺的完美结合。瓷胎莹润,为花瓶奠定了坚实基础。竹编艺人精心选料,将极细的竹丝巧妙编织于瓷胎之上,其纹理细密规整,或呈几何图案,或似自然山水纹路,精美绝伦。竹丝的天然色泽与瓷胎相互映衬,赋予花瓶古朴典雅又不失灵动的气质,彰显四川竹编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精湛技艺,是家居装饰与艺术收藏的上佳之选。
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叶罐》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10*1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叶罐》匠心独运。瓷胎坚实光滑,竹编覆裹其上。编织者以巧手将竹丝细密编排,呈规则纹路,如丝缕织锦。竹丝色泽温润自然,与瓷胎相得益彰。罐身精致美观,既有效防潮,又具极高艺术观赏性。轻触罐表,竹编质感独特,仿佛诉说着传统工艺的细腻与执着,彰显四川竹编工艺在茶器领域的非凡魅力与文化底蕴。
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叶罐》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10*1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叶罐》堪称工艺杰作。它以细腻瓷胎为内核,外覆精心编织的竹编。竹丝纤细且均匀,依罐之轮廓巧妙交织,或编织出典雅的菱形格纹,或勾勒出流畅的曲线图案。竹编紧密贴合,严丝合缝,不仅有效保护茶叶不受潮,更赋予茶叶罐古朴而雅致的气质。每一处编织细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彰显四川竹编工艺的精湛与独特魅力,是茶叶储存与家居装饰的珍品。
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叶罐》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10*1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叶罐》尽显竹艺之妙。瓷胎温润,竹编紧裹。竹丝如发,细密交织,或编出规整几何,或呈现精美花卉,巧夺天工。其工艺精湛,既防潮保鲜,又美观大方。置于案头,罐身散发着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气息,让人在品茗之际,也能领略四川竹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为茶文化添上一抹雅致的艺术色彩。
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叶罐》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10*10cm
收藏时间:2016年5月13日四川竹编《高档瓷胎竹编茶叶罐》尽显竹艺精妙。瓷胎规整,竹编裹身。竹丝如毫发,依罐形编织出多样图案,有规整几何纹,编织紧密,疏密得当,既防潮又美观。罐盖与罐身契合完美,竹编纹理自然连贯。置于茶室,其散发的竹韵与茶香交融,凸显四川竹编在茶器上的高超技艺与独特文化内涵,为品茗时光增添雅趣。
吕建亚 嵊州竹编(45)吕建亚巧编竹梦,篾丝游走兰亭序
嵊州工精琢艺魂,竹韵传承千古情
吕建亚,工艺美术师,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嵊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国森竹编厂厂长,2006年任杭州市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教育技能赛裁判长,2007年第二届全国残疾人独立职业技能竞赛优秀裁判奖。2009年11月1日第十届中国工艺独立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获得“天工艺苑”优秀奖,同月第四届中国(东阳)独立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铜奖。
嵊州竹编制作技艺:
嵊州竹编,浙江省嵊州市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至汉晋时工艺已臻精细,明清两代编结水平进一步提高,竹编成为民间的生活用品。2005年5月20日,嵊州竹编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嵊州竹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嵊州竹编《奔马》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38*35cm
收藏时间:2016年7月27日嵊州竹编《奔马》仿若骏马驰骋之景跃然眼前。它以竹为墨,以编为笔,勾勒出骏马矫健的身姿。竹丝纤细均匀,纵横交错间,马的肌肉线条流畅自然,鬃毛随风飘舞之感亦被精妙呈现。其色泽温润,在光影变幻中更显灵动。昂首嘶鸣之态,四蹄腾空之势,尽显竹编艺人高超技艺,将奔马的活力与神韵完美融入这一方竹编天地,令人不禁为嵊州竹编艺术拍案叫绝。
嵊州竹编《仙鹤》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20*40cm
收藏时间:2016年7月27日嵊州竹编《仙鹤》宛如仙禽下凡,静立尘世。竹篾在艺人指尖舞动,化作仙鹤洁白如雪的羽毛,根根分明且细腻光滑。其脖颈修长而优雅地弯曲,似在轻吟低鸣。双翅微微收拢,身姿轻盈,仿佛下一刻就要振翅高飞,直上云霄。竹编的巧妙纹理勾勒出仙鹤的灵动之态,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嵊州竹编工艺的独特魅力,让这只仙鹤成为了竹编艺术中令人瞩目的珍品。
李正强 怀远藤编(46)正心研藤编技艺,川西古韵传千载
强志守传统匠心,怀远新风醉万家
李正强出生在怀远的一个藤编之家中,父亲是怀远著名的藤编匠人李茂祥。1990年,李正强开始学习藤编,至今已经从事这项工艺有27年。藤编第三代传承人,省级传承人 ,2005年成立了(蜀藤坊家具厂),2009年评为成都市藤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5年被评为四川省藤编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怀远藤编技艺:
怀远藤编源起三国,晋代《华阳国志》有载,蜀地汉原(怀远古称)工匠马氏创之,以山藤翠竹制器,土法熏蒸呈金黄似龙塌,初为自娱后成商品。其长期以农民家庭副业存在,产品多家用小器具,满足自用与就近交换。此为川西现存最久藤编工艺,具浓郁地方特色,反映乡土文化,是川西唯一较完整保留的藤编工艺,对传承民族文化等有着重大价值。
怀远藤编《虎爪8件套》
作品材质:藤
作品规格:3人位1个,单人椅4个,大茶几1个,小茶几2个
收藏时间:2016年5月20日怀远藤编《虎爪 8 件套》尽显藤艺魅力。以藤为材,经能工巧匠之手,编织出虎爪造型的独特桌椅。其线条流畅,弧度优美,仿佛虎爪的刚劲与灵动完美融合。藤条交织紧密,质地坚韧且富有弹性,触感舒适。桌椅表面的纹理自然质朴,散发着清新的气息。这 8 件套无论是置于庭院纳凉,还是摆放室内增添雅韵,都能彰显主人的品味与对传统藤编艺术的钟爱。
怀远藤编《虎爪4件套》
作品材质:藤
作品规格:单人椅4个,方茶几1个
收藏时间:2016年5月20日怀远藤编《虎爪 4 件套》堪称匠心独运之作。四件器具,皆以藤巧妙编织而成。虎爪之形,神韵尽显,线条刚劲有力,似蕴含无穷力量。藤丝粗细得当,交织错落,编织纹理清晰规整,凸显精致工艺。整体造型既具古朴韵味,又不失现代简约美感。置于室内角落,为空间增添一抹自然雅致,让人在使用中感受藤编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张荣军,1972年出生于潍坊艺术世家,父亲张效东是潍坊市著名风筝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民间艺术,在标本制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多年来苦心钻研标本制作工艺,融合了中外各国技术和经验,将剥制技术融入了多种工艺,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精通各类动物的特性和特点。
标本制作技艺:
动物标本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起源于几千年前人类狩猎时期,祖先用处理后的猎物外皮制衣等。约 1.8 万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已能缝制毛皮。真正意义的标本制作始于 300 年前,十八世纪初用化学方法防护皮张并填充缝合,后发明皮张固定技术。一百多年前传入我国形成南唐北刘两大派系。现代标本制作融合中外技术与多种工艺手法。张荣军大师(右一)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
在非遗交流空间,张荣军大师与王军馆长开启意义非凡的交流。张荣军大师携其非遗技艺心得与理解前来,王军馆长则凭丰富馆藏知识赴会。交流初,张荣军大师展示精美非遗作品,细述选材与工艺独特之处,彰显先辈智慧与个人创新。王军馆长专注聆听并从传承视角分享馆藏同类物件情况,给出专业见解。随后二人就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于技艺改良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深入探讨,言语间思想碰撞,为非遗传承发展勾勒新蓝图,令人对其未来满怀憧憬。
潍坊动物标本《孔雀开屏》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210*140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孔雀开屏》堪称一绝。制作者以精湛技艺定格孔雀绚烂瞬间,羽毛色泽鲜艳且排列规整,每一根都仿佛诉说着生命的灵动。展开的尾羽如绚丽画卷,眼斑璀璨,层次分明。姿态优雅,昂首挺胸,尽显孔雀的高贵与骄傲。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潍坊动物标本制作工艺的卓越体现,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也让孔雀的魅力得以永恒留存。
潍坊动物标本《托尾孔雀》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180*130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托尾孔雀》令人惊叹。这只孔雀身姿婀娜,长长的尾羽如锦缎般华丽铺展,被精心托举呈现,似在悠然踱步展示绝世风姿。羽毛纹理清晰可辨,色彩斑斓且过渡自然,从深邃的蓝到明艳的绿,再到璀璨的金,每一处都彰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工匠的高超技艺。它静立在展示台上,宛如从神秘森林中走来的精灵,为潍坊动物标本艺术增添了一抹独特而迷人的色彩。
潍坊动物标本《大天鹅》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180*70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大天鹅》宛如冰雪中的精灵被永久定格。它曲项向天,身姿优雅,洁白的羽毛纤尘不染,如冬日初雪般纯净。每一根羽毛都被精心梳理与复原,蓬松而有质感,仿佛仍在随风轻舞。制作师精准地捕捉到其灵动神韵,大天鹅那温柔而宁静的眼神,似乎在诉说着往昔在湖泊上的诗意时光,使这一标本成为展现潍坊动物标本制作精湛工艺与艺术魅力的杰出之作。
潍坊动物标本《杓鹬》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98*70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杓鹬》尽显灵动之姿。它双腿修长,微微弯曲,仿佛正悠然踱步于浅滩。身体前倾,脖颈细长且优雅地弯曲,鸟喙轻启,似在探寻泥沼中的美味。羽毛细密而柔软,色泽自然,深浅相间的斑纹巧妙融合,从背部的棕褐到腹部的洁白,过渡流畅。整体造型栩栩如生,将杓鹬的神韵完美呈现,彰显潍坊动物标本工艺的高超水准,令人不禁为其精妙绝伦而赞叹。
潍坊动物标本《鸿雁》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120*110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鸿雁》仿若正在展翅高飞的勇士被瞬间凝固。它双翅展开,羽毛层次分明,每一根都似蕴含着搏击长空的力量。脖颈伸直,头向天空,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在遥望着远方的迁徙之路。其羽毛色泽质朴而不失光彩,从头部的深褐到腹部的浅白,自然过渡。整体形象逼真,生动诠释了潍坊动物标本制作的精细与匠心,让人深深感受到鸿雁的雄浑与豪迈。
潍坊动物标本《苍鹰》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156*80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苍鹰》仿若苍穹霸主降临人间。它双翅半展,翼尖的羽毛如利刃,仿佛下一秒就要划破长空。锐利的鹰眼凝视前方,透着与生俱来的威严与冷峻。其羽毛色泽深沉而富有层次感,从背部的深灰到腹部的浅白,过渡自然。爪子苍劲有力,紧紧抓着枝干,身姿矫健,尽显潍坊动物标本工艺之精妙,完美重现苍鹰的傲然英姿与强大气场。
潍坊动物标本《苍鹭》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170*60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苍鹭》恰似水边的沉思者。它单腿独立于仿真的浅滩之上,身姿高挑而修长。脖颈优雅地弯曲,尖长的喙好似在探寻水中猎物。羽毛以灰为主色调,深浅交错,背部的灰蓝如深邃天空,腹部的灰白似轻柔云朵。每一根羽毛都被精心整理,顺滑而有光泽,整体造型静中有动,生动展现出苍鹭的闲适与机警,彰显潍坊动物标本的卓越技艺。
潍坊动物标本《反嘴鹬》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93*63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反嘴鹬》,似湿地精灵的永恒定格。它双腿纤细笔直,支撑着灵动的身躯。细长且上翘的嘴型独特,在阳光下泛着微光。羽毛主为黑白两色,白色纯洁如雪,黑色浓郁似墨,二者相互映衬,界限分明又和谐统一。其姿态轻盈,仿佛正于浅滩之上优雅踱步,寻觅食物,将反嘴鹬的神韵与潍坊动物标本制作工艺的高超完美融合,令人赞叹不已。
潍坊动物标本《长尾雉》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186*60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长尾雉》仿若山林中的华丽舞者。它那极长的尾羽如彩绸般绚丽拖曳,羽色斑斓,棕红、金黄、翠绿等交织,似天边的晚霞余晖。身体圆润饱满,羽毛紧密排列,富有光泽。头部小巧,眼睛灵动,仿佛仍在警惕地观察着四周。昂首挺胸的姿态,尽显其高贵与矜持,也充分展现出潍坊动物标本制作工艺的精湛,让这只长尾雉永远散发着迷人魅力。
潍坊动物标本《海秋沙》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120*75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海秋沙》宛如海滨的灵动精灵。它身姿矫健,羽毛紧密而光滑,背部的深色与腹部的浅色形成鲜明对比,过渡自然流畅。那独特的嘴型似精巧的工具,微微弯曲,仿佛还残留着捕食时的敏锐。双眼明亮有神,仿佛在洞察着海洋的奥秘。标本精准地捕捉了海秋沙的神韵,彰显潍坊动物标本制作工艺的高超,让其于静态中展现出无尽的活力与风采。
潍坊动物标本《白鹭》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110*70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的白鹭动物标本栩栩如生。它身姿修长,通体洁白的羽毛纤毫毕现,仿佛刚刚从湿地中优雅走来。那细长的脖颈微微弯曲,尖尖的长嘴似在寻觅鱼虾。展开的双翅,羽毛纹理清晰,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高飞。标本精准地捕捉了白鹭的神韵,无论是站立的姿态还是眼神中的灵动,都展现出潍坊动物标本制作工艺的精湛,让人赞叹不已 。
潍坊动物标本《黄鹂鸟》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70*40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的黄鹂鸟动物标本精致逼真。它全身羽毛多为金黄色,鲜艳夺目,头部有一条黑纹贯穿眼耳至枕部,喙呈粉红色 。标本中的黄鹂鸟,身姿灵动,仿佛正欲展翅高飞,去寻找那片属于它的树林。它双翅微展,尾羽自然下垂,眼睛明亮有神,仿佛下一秒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啼鸣,展现出大自然中黄鹂鸟的灵动与活泼。
潍坊动物标本《红隼》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100*36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红隼》,将这一小型猛禽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它身姿矫健,体长约 30-36 厘米,翅狭长而尖,尾亦较长 。雄鸟头蓝灰色,背和翅上覆羽砖红色,具三角形黑斑;雌鸟上体从头至尾棕红色,具黑褐色纵纹和横斑 。其双眼锐利有神,仿佛仍在警惕地注视着周围。标本中的红隼,或展翅欲飞,或静立枝头,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极为精细,充分体现了潍坊动物标本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准。
潍坊动物标本《红隼》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88*56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红隼》,恰似空中的勇猛猎手被瞬间定格。它双翅半张,翼展间尽显凌厉气势,羽毛色泽鲜艳且纹理清晰,红与黑的斑纹相互交织,如精美战衣。锐利的眼睛目光如炬,紧盯前方,仿佛下一刻就要俯冲向猎物。尖喙似钩,爪子弯曲而有力,紧紧抓附,整体造型生动逼真,彰显潍坊动物标本工艺的卓越,于无声中诉说着红隼的英勇与敏捷。
潍坊动物标本《池鹭》
作品材质:动物皮毛
作品规格:90*36cm
收藏时间:2016年11月21日潍坊动物标本《池鹭》宛如湿地的守望者。它体态优雅,站立于仿真的池畔,双腿纤细却有力。头部与颈部深栗色,背部羽毛蓝黑色且具金属光泽,腹部白色如雪。其脖颈微微弯曲,正专注凝视水面,似在等待鱼儿的出现。蓬松的羽毛自然舒展,每一根都被精心还原,将池鹭的神韵与习性完美呈现,尽显潍坊动物标本制作工艺的细腻与精湛。
苗宁宁 花轿(49)苗氏传承,花轿载情,演绎古今浪漫
宁宁创新,工艺精湛,弘扬民俗精华
苗宁宁,1983 年生于济宁市高新区王因镇,身处孔孟故乡与鲁班故里。自幼受花轿技艺世家文化熏陶,热爱儒家文化与艺术,投身传统花轿文化传承发展之路。经多年努力,于继承传统花轿作品时积极探索创新,融合中华各民族花轿技艺,推陈出新,创作出诸多佳作,获全国省市社会及各级领导肯定。
花轿制作技艺:
济宁花轿制作技艺于 2015 年被纳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 年其民俗迎亲又被纳入第五批非遗。多年来在花轿技艺传承之路上艰难前行,天工花轿技艺靠世代传承且在继承传统时持续创新,展示古典文化精神与深厚内涵、技艺,作品如立体画,具喜庆美,能让快节奏生活下心浮气躁之人领略其艺术魅力。济宁《苗氏花轿》
作品材质:红木、松木
收藏时间:2019年5月14日济宁《苗氏花轿》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苗宁宁传承 。其制作工艺精湛,有上百道工序,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花轿选材讲究,刺绣图案寓意吉祥 。它既保留了传统技艺,又有创新发展,除用于婚庆外,还为景区和饭店定制 。苗氏花轿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传统婚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
汪海燕简介:
汪海燕,1978年生于陕西华县,现为华县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百名青年艺术家,中国十佳民间艺人,汪海燕跟随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天稳先生学习陕西东路皮影雕刻工艺,继承了“推皮走刀”技法及24道主要工序,在2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对皮影执着的追求,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华县皮影戏制作技艺:
华县皮影戏陕西地方戏剧。以演唱碗碗腔为主。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和华阴市、大荔县等地。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中国皮影戏于2011年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制作以牛皮为主要材料,经多道工序而成。先将牛皮刮薄、打磨,再精心雕刻,刀法细腻多变,线条流畅。上色采用矿物颜料,色彩鲜艳且持久。制成的皮影人物造型生动,关节灵活,为华县皮影戏的精彩演绎奠定了坚实基础。
汪海燕大师(右一)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
在非遗文化传承的璀璨星河中,一场意义非凡的皮影非遗文化交流活动热烈展开。汪海燕大师,作为华县皮影戏领域的翘楚,技艺精湛,对皮影艺术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而王军馆长,长期致力于皮影文化的保护与推广,经验丰富。此次交流,二人相聚一堂,就皮影的制作工艺展开深入探讨。从选皮的讲究,到雕刻的细腻刀法;从上色的独特技巧,再到如何让皮影人物更生动鲜活,无不细致交流。
他们还分享了在皮影戏表演方面的心得,如何通过操控皮影展现出精彩绝伦的故事。这场交流活动,恰似一座桥梁,进一步推动了皮影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这古老艺术绽放新的光彩。
陕西华县皮影皮影《富贵吉祥》
作品材质:牛皮
作品规格:60*60cm
收藏时间:2017年1月17日《富贵吉祥》是陕西华县皮影中的经典之作。其制作工艺极为精湛,以优质牛皮为材,经多道精细工序而成。皮影色彩鲜艳且搭配和谐,尽显富贵之气。图案多选取寓意吉祥的元素,如牡丹象征富贵,祥鸟寓意美好。《富贵吉祥》中凤凰牡丹仿佛鲜活起来,演绎着饱含祝福的故事,传递着对生活富贵、吉祥如意的殷切期盼,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