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

开国将军林前传承红色基因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 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视频】“致敬,我们的城市”http://peopleurl.cn/25qM7j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三五观察网哈尔滨电

展馆景观

金源油画

展馆场景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资讯 > 三五观察网 || 五四青年节特刊 | 爱上“老手艺”的“国潮”青年

三五观察网 || 五四青年节特刊 | 爱上“老手艺”的“国潮”青年

2022年05月04日 08:36: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访问量:1558

  5月4日,是五四青年节。青春不止有一种姿态,传承与创新都是当代青年不可舍弃的责任。“国潮”青年们用年轻的方式托举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让中华文化的更好发展,是新生代青年传承人的理想所在。

  蛋糕师陈瑶正在展示具有杭州文化主题的翻糖蛋糕。陈瑶是在浙江杭州的一名翻糖蛋糕师,她与同伴汪慧将白娘子、雷峰塔等杭州文化符号雕刻在翻糖蛋糕上,演绎独特的“江南记忆”。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90后”重庆小伙辜国强从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大学毕业后,辜国强回到重庆,开始拜师学习花丝镶嵌技艺。2017年,辜国强成立了工作室,开始探索利用花丝镶嵌传统技艺,制作出精美的饰品。 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鱼灯,是传统民俗舞蹈的常用道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85后女孩温秋雯改造了一只传统的狮子灯,做成了“少女南狮”。没想到这件作品在广州奇点艺术节上,意外成为了焦点。如今,她的作品成为时尚界宠儿,众多展览争相邀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鲁威是一名出生于1991年的京剧乾旦演员。乾旦,也就是俗称的男旦,指戏台上男性扮演女性角色。鲁威从小受到姥姥、姥爷爱听京剧的影响, 6岁便开始学习京剧。他于2016年成立北京小青衣京剧艺术工作室,至今已举办了百余场普及京剧小常识的公益讲座。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在四川阿坝州壤塘县这个高原县城,已建成47个非遗传习所,涵盖藏香、藏茶、藏药、唐卡、石刻、陶艺、觉囊梵音、传统服饰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触碰和感受这些曾散落民间的传统文化,令古老的文化重焕生机。图为唐卡画师班罗在绘制唐卡。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永安镇龙山村,安旭调试木质台灯作品。安旭1995年出生在龙山村,他因自学木质手工艺品制作流程并在短视频平台上向网友展示而走红。安旭说:“虽然过程很不容易,但想着能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木质手工艺品制作,我认为很有意义。”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舞狮历史久远,现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广东醒狮属于南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5岁的苏培健是车陂龙狮体育会里一名师傅,也是队中第一批学员,他跟着狮队一同成长,学习舞狮有十余年。为了让新一代舞狮人少走弯路,他把多年来学到的舞狮本领传承下去。图为苏培健(前排中)在指导队员练习舞狮基本功。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施明宽是“80后”成都简阳人,他从2005年开始学习食品雕刻,并于2006年拜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王龙为师,专业学习面塑手艺。后来,在学习了食品雕刻、面塑、翻糖糖艺等多种食品艺术制作的施明宽,把面塑技艺和翻糖技术巧妙地融合到作品中,弥补了传统食品艺术色彩单一的不足,并将中国工笔画的用色原理融入食品艺术的创作之中,给食品艺术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冲击。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成都漆器厂一群年轻的“手艺人”在老传承人的带领下,采用天然漆纯手工制作,经24道工序后把一块木头变成了一件流光溢彩、华美异常的漆器。成都漆器以“三雕一刻”著称,雕银丝光、雕花填彩、雕漆隐花、拉刀针刻四项传统手工艺最具地域特色。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1996年出生的杨庚洪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云雾镇的“乡村制茶工匠”,同时也是黔南自治州“云雾贡茶手艺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受父亲杨国能、母亲潘英慧的影响,杨庚洪从16岁开始学习“云雾贡茶”制作,至今已有10年,采茶、制茶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潮州木雕是中国四大木雕之一,尤以多层次的镂通技法和金漆装饰手法为世所称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名“90后”手艺人,陈嘉擅长将木雕制作成小摆件或生活用品。“我们女生相对喜欢一些精巧的东西,有时候我会把一些多余的木材做成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想让更多人去了解和接受潮州木雕。”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津发小区,第四代“95后”韩式虎头鞋传承人韩恒涛展示自己制作的虎头帽。韩恒涛从小在老家陕西咸阳看着母亲和奶奶为别人缝制虎头鞋。12岁时,他开始为母亲打下手、裁布料,久而久之便喜欢上了这门手艺。韩恒涛介绍,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其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完成一双虎头鞋一般需要花上3至6天。 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1994年出生的四川姑娘陈燃大学毕业后迷上了蓝染工艺,并前往贵州丹寨山村的古法染坊学习。2017年,陈燃在黄山市黟县南屏古村建立了自己的蓝染工坊。经过无数次对染料成分和布料的试验,陈燃熟练掌握了传统的蓝染技艺,并继续探索创新。染坊成立三年多以来,陈燃坚持开设蓝染体验课程,为游客示范、讲解蓝染技艺,接待游客超过十万人次。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松花石砚制作技艺作为辽宁地区珍贵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85后”冯月婷是辽宁本溪松花石砚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自幼受父亲熏陶对这项古老技艺情有独钟。她组建专门的研发团队,将漆器和砚石结合,实现了为松花石上色的技术突破,并为每种创新器型和工艺技术申请了专利保护。在第十三届“华礼奖”创新设计大赛中,她的五件松花石作品分别荣获三枚金奖、两枚银奖。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项独特黔北民间绝技,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如今,“赤水独竹漂”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已成为一种运动项目及表演方式。杨柳是贵州省遵义市的“赤水独竹漂”非遗传承人,受到家中长辈的影响,杨柳从7岁开始练习独竹漂,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有舞蹈基础的杨柳基于传统的独竹漂技巧开始不断创新,将舞蹈和独竹漂融合在一起,为了提高观赏性,她还将戏曲等元素融入表演,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好评和认可。瞿宏伦 摄

  安徽省铜陵市90后青年胡婷婷,毕业于西华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曾从事展览设计工作。因为不想让白姜生产技艺失传,她辞职回乡继承了父母祖传的中华白姜制作手艺,并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络营销,带动20多名村民就业。 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长春市民宫勇自幼喜欢琴棋书画,对古琴研究很有造诣,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传承人。2010年宫勇开始“斫琴”,斫琴有数十道工序,一床古琴的斫制周期约在一二年。宫勇表示,未来会坚持古琴艺术,传承文化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刘栋 摄

责任编辑:李骏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集团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观察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