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

开国将军林前传承红色基因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 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视频】“致敬,我们的城市”http://peopleurl.cn/25qM7j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三五观察网哈尔滨电

展馆景观

金源油画

展馆场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五在线展示 > 三五观察网 | 黑水白山 龙兴开伟业 金都上京 始建启新程

三五观察网 | 黑水白山 龙兴开伟业 金都上京 始建启新程

2025年02月21日 21:50:16 来源:三五非遗博览馆 访问量:922

1115年大金国建都金上京(哈尔滨市阿城区),完颜阿骨打登基成为金朝开国皇帝,金朝在金上京四位皇帝38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北京。

龙兴之地起宏图

公元1115年,凛冽寒风依旧肆虐在白山黑水之间,可女真大地上,却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激昂与热望。在部落众人的簇拥下,完颜阿骨打目光如炬,望向那片被选定为都城的土地——金上京。

彼时,金虽初立,却已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凭借着女真勇士们的悍勇,在与辽的交锋中屡战屡胜,士气如虹。选择金上京作为都城,是完颜阿骨打深思熟虑之举。这里地处女真腹地,山水环绕,易守难攻,且周边物产丰富,既能为都城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又能凝聚女真各部的力量。

建城的号角一经吹响,女真各部纷纷响应。强壮的汉子们肩挑背扛,搬运着沉重的石块与木材,女人们则在一旁烧水做饭,照顾着大家的生活起居。老人们虽无法参与繁重的劳作,却也聚在一起,为即将建成的都城祈福。工匠们日夜钻研,将自己的心血融入到每一处建筑的设计中。

终于,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金上京的轮廓逐渐清晰。宏伟的宫殿拔地而起,飞檐斗拱,气势非凡。宫殿内,雕梁画栋,彰显着金国初立的威严与荣耀。宽阔的街道纵横交错,集市上人头攒动,南来北往的商人们带来了各地的奇珍异宝,一片繁荣景象。

登基大典那日,金上京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完颜阿骨打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冕旒,稳步走上高台。台下,女真各部的首领们整齐排列,他们的眼中满是敬畏与忠诚。随着鼓乐齐鸣,完颜阿骨打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金。这一刻,欢呼声响彻云霄,宣告着一个新王朝的崛起。

从此,金上京成为了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见证着这个王朝在历史长河中最初的辉煌,也承载着女真人的荣耀与梦想,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

金都肇始

白山黑水起雄图,一一一五霸业初。

金殿巍峨临上京,女真新岁展宏谟 。

金上京肇基

白山黑水卷风云,太祖挥鞭建国勋。

一一一五开盛纪,金都上国立雄军。

宫城初筑龙光聚,霸业新图士气欣。

岁月长歌铭伟业,千秋青史颂殊勋 。

上联:黑水白山,龙兴开伟业

下联:金都上国,始建启新程

横批:盛世开篇


金上京:四帝风华,卅八载荣光

在白山黑水之间,有一座承载着大金王朝荣耀与梦想的都城——金上京。它始建于公元1115年,作为大金第一都,在短短38年里,历经四帝,绽放出了夺目的历史光芒。

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后,将都城定在金上京。那时的金上京,虽初建却充满生机,阿骨打以卓越的雄才大略,开启了金国的辉煌。他整顿军队,严明军纪,女真铁骑在他的带领下愈发勇猛。面对辽国的压迫,阿骨打毫不畏惧,指挥着将士们多次取得胜利,不仅让金国在北方站稳脚跟,还极大地鼓舞了女真人的士气。在金上京的宫殿里,阿骨打与群臣谋划着国家的未来,他推行猛安谋克制度,将军事与行政相结合,使金国的统治更加稳固,金上京也逐渐成为北方的政治中心。

太宗完颜晟即位后,继承了太祖的遗志。他继续开疆拓土,挥师南下,灭亡辽国,又与北宋交锋,拓展了金国的版图。金上京见证了这一系列辉煌的战绩,随着领土的扩张,大量的财富和人口涌入,都城变得更加繁华。太宗还注重文化建设,他派人学习中原文化,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在金上京修建孔庙,尊崇儒家思想,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交流,金上京也成为了文化汇聚之地。

熙宗完颜亶在位时,金上京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推行汉化改革,仿照中原王朝的制度,建立三省六部制,完善了金国的政治体制。在金上京的街头,能看到不同民族的人和谐共处,经济贸易繁荣昌盛。熙宗还注重宫廷文化的建设,他命人修缮宫殿,使金上京的宫殿更加宏伟壮观。然而,在宫廷内部,权力的斗争也逐渐显现,熙宗虽有改革的决心,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逐渐变得消沉。

到了海陵王完颜亮,他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将都城迁往燕京,以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尽管金上京在他统治下时间短暂,但他的一系列政策也对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削弱女真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虽然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内部的动荡,但也为金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最终,完颜亮迁都燕京,金上京作为都城的历史画上句号,但它曾经的辉煌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大金国崛起与发展的重要见证 。

金上京赋

维公元一一一五,岁在乙未,女真崛起,大金立基。白山黑水之间,金上京起,此乃女真龙兴之地,大金开国之都。

遥想当年,太祖阿骨打,英武非凡,振臂一呼,女真各部云集响应。破辽军之悍,建不世之功,遂定都于此,开启大金辉煌之章。金上京者,北倚莽莽群山,南濒滔滔江水,山川形胜,气势恢宏。城垣高筑,坚不可摧,宫殿巍峨,彰显王者之尊。

城中市井,繁华热闹。街巷纵横,商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四方商贾,云集于此,互通有无,交易兴旺。女真健儿,英姿飒爽,驰骋于猎场;各族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之世。猛安谋克,制度严明,军政合一,凝聚女真之魂。文化交融,礼仪渐兴,虽处北方,亦通华夏之礼。

太宗继统,南征北战,灭辽破宋,拓土开疆。金上京作为根本,后援有力,见证大金之盛。熙宗在位,推行汉化,尊孔崇儒,建三省六部之制,都城之内,文风渐盛,汉家经典,广为流传。

惜乎海陵王迁都,金上京之荣耀,虽有所减,然其历史之功,不可磨灭。其为大金之基,奠定百年之业,文化传承,影响深远。岁月流转,沧海桑田,金上京之遗址,虽历经风雨,犹存往昔之韵。

今之视昔,感慨万千。金上京之辉煌,已载史册,然其开拓进取之精神,勇毅无畏之品质,激励后人,奋发图强。愿我华夏大地,传承先辈之志,再创辉煌,复兴中华之梦 。

满江红·金上京开基

白山黑水,一一一五,风云骤起。阿骨打,振臂高呼,女真雄起。挥剑破辽驱劲旅,定都上京开新纪。看宫阙、巍峨映山川,龙光聚。

城垣固,商贾集;军威壮,民心齐。行猛安谋克,制度明继。岁月长歌传盛事,青史永载辉煌绩。忆往昔、英魂耀千秋,情难已。

上联:太祖英谋,定都开启繁华路

下联:上京新立,建国迎来锦绣章

横批:国基永固

上联:一一一五,女真立都展壮志

下联:千秋万载,金国创业启宏图

横批:山河焕彩


上联:白山黑水,太祖开国立基上国

下联:雄殿高城,大金建都肇始上京

横批:盛世开篇


上联:黑水白山,龙兴圣地启大金业

下联:高城广殿,凤起新都书盛世章

横批:山河焕彩

上联:一一一五,女真崛起金都初定

下联:千秋万载,霸业宏开上国长兴

横批:国祚永昌

金都之迁:从金上京到燕京

公元1153年,大金王朝的天空下,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海陵王完颜亮端坐在金上京那巍峨的宫殿之中,目光却越过重重宫墙,望向遥远的南方——燕京。

彼时的金上京,虽承载着大金崛起的荣耀,历经太祖、太宗、熙宗三代帝王的经营,有着深厚的根基,可在完颜亮眼中,这里却有着难以突破的局限。女真旧贵族们盘根错节,守着旧制不放,严重阻碍着金国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且金上京地处东北,对于广袤的中原大地,统治起来鞭长莫及。

反观燕京,自古便是战略要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不仅是中原与北方的交通枢纽,还蕴含着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经济繁荣,人口密集。若将都城迁至燕京,便能更好地掌控全国局势,加速金国的汉化进程,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

完颜亮心意已决,然而迁都之举却遭到了众多女真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在金上京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对陌生的燕京充满抵触。朝堂之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旧贵族们纷纷进谏,试图阻止这场迁都。

但完颜亮不为所动,他深知,若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完成金国的霸业,迁都势在必行。于是,他一方面对坚决反对的旧贵族进行打压,清除阻碍;另一方面,耐心地向朝中大臣和百姓阐述迁都的益处,描绘着迁都后金国繁荣昌盛的蓝图。

在完颜亮的坚持下,迁都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工匠们被召集起来,日夜赶工,修缮燕京的宫殿、城池;官员们忙着规划新都城的行政区域、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百姓们则扶老携幼,踏上了南迁的路途。一路上,车马喧嚣,尘土飞扬,众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向着燕京进发。

终于,1153年,完颜亮正式宣布迁都燕京,将其命名为中都。当他踏入燕京那崭新的宫殿时,心中满是壮志豪情。从此,大金王朝以燕京为新的起点,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历史。在燕京的土地上,金国进一步吸收中原文化,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愈发频繁,逐渐成为北方的强国 。

海陵迁都

一一五三迁旧都,海陵雄略展宏图。

燕京自此为中都,金韵长融华夏途 。

金都新启:海陵王迁都燕京

在大金王朝的历史长河中,1153 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海陵王完颜亮力排众议,做出了迁都燕京的重大决策。

彼时,大金已历经太祖、太宗、熙宗三代,金上京作为都城,见证了金国从崛起走向初步繁荣。但随着金国领土不断向南拓展,广袤的中原大地纳入版图,金上京地处东北一隅的劣势愈发明显。对于庞大的国家,金上京在管理调度、政令传达上显得鞭长莫及,而且女真旧贵族势力在金上京盘根错节,严重阻碍着海陵王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的步伐。

燕京,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进入了海陵王的视野。它北有燕山山脉为屏障,南接广袤的华北平原,是中原与北方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历经数朝经营,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具备成为都城的绝佳条件。

迁都的想法一经提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女真旧贵族们纷纷站出来反对,他们在金上京拥有大量田产财富,家族根基深厚,对迁都一事充满抵触,认为这是抛弃祖宗之地,会动摇国本。他们言辞激烈,在朝堂上轮番进谏,试图让海陵王放弃这个念头。

海陵王心意已决,他深知迁都对于大金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扫除障碍,他一方面果断打压坚决反对的旧贵族,将一些势力较大、阻碍改革的贵族削职查办;另一方面,他耐心地向朝中大臣和百姓解释迁都的必要性。他描绘着迁都后,大金能够更好地掌控中原、发展经济、促进民族融合的美好蓝图,逐渐赢得了一些人的支持。

迁都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海陵王征调了大量工匠,前往燕京修缮宫殿、扩建城池。能工巧匠们日夜赶工,依照中原王朝都城的规制,对燕京进行改造。同时,官员们忙着规划新都城的行政区域,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为迁都后的治理做准备。

1153 年,一切准备就绪。浩浩荡荡的迁都队伍从金上京出发,百姓们扶老携幼,车载斗量着家当,跟随着队伍向燕京进发。一路上,车马喧嚣,尘土飞扬,众人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踏上了南迁之路。

当海陵王踏入燕京那焕然一新的宫殿时,标志着大金王朝翻开了新的篇章。在燕京,海陵王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推行汉化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大金的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逐渐成为雄踞北方的强国,而燕京,也从此作为大金的中都,在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 。

金迁中都记

乙未年中帝意坚,海陵迁都启新篇。

金上京阙繁华忆,燕地重城瑞气连。

旧制革新除弊政,新都拓展揽英贤。

宏图一展千秋业,青史长留赫赫传。

迁都志

公元一一五三年,海陵英主谋新篇。

金都旧地情虽念,燕京形胜志更坚。

山川拱卫龙兴处,宫阙巍峨起云巅。

号令一出万民应,车马粼粼向中原。

旧臣纷议心难定,圣意如磐不可迁。

新都既立开新纪,伟业昭昭后世传。

自此繁华添盛景,大金风采耀千年 。

海陵迁都赋

赫赫大金,运启龙荒。白山黑水,诞育贤良。太祖开基,上京肇创,国势初张,威扬北疆。

至若海陵,英断无前。瞻彼天下,志在混全。察上京之旧域,虽固且安,然僻处一隅,难控坤乾。念燕京之要冲,居天下之中,形胜天然。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实乃帝王之宅,王霸之基。

于是下诏迁都,众议纷纭。旧臣恋土,多有怨嗔。海陵独断,圣意如纶。驱民力,役匠臣,营宫室,缮城垣。车马辚辚,辎重纷纷。自上京而发,向燕京而奔。

既至新都,气象一新。宫阙嵯峨,殿宇纷陈。朝堂之上,政令如神。四方来朝,万国咸宾。开科取士,文运渐伸。融合华夷,风化日新。

迁都之举,厥功甚伟。拓金国之宏基,启文化之交流。革故鼎新,打破旧俗之拘囿;通衢广陌,迎来繁华之盛秋。虽身后毁誉参半,然此举之功,炳耀千秋。今观遗迹,追思前猷,叹岁月之悠悠,感历史之洪流 。

金迁中都

海陵思远略,迁邑启新程。

旧土情难舍,燕京势已成。

宫墙迎晓日,辇路踏春声。

自此乾坤转,金邦霸业宏。

上联:白山黑水,忆昔太祖开基,上京肇建,金戈铁马平辽宋,奈何偏隅难展宏图,幸有海陵英主,审时度势,力排众议,迁都燕京,拓土开疆兴伟业,看今朝,旧都遗迹,犹记当年风采

下联:燕岭桑干,欣此海陵定策,中都初兴,文治武功耀古今,且喜中枢可谋远略,遂教金国雄师,革故鼎新,广纳贤才,立制颁纲,安邦济世谱华章,观胜景,新都繁华,更彰世代辉煌

横批:金史新篇

来源:三五非遗博览馆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集团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观察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