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

开国将军林前传承红色基因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 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视频】“致敬,我们的城市”http://peopleurl.cn/25qM7j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三五观察网哈尔滨电

展馆景观

金源油画

展馆场景

当前位置: 首页 > 爱我中华 > 三五观察网 | 王军携妻赏柳州奇石 伉俪探宝悟天地奇工

三五观察网 | 王军携妻赏柳州奇石 伉俪探宝悟天地奇工

2025年03月19日 07:10:17 来源:三五观察网 访问量:384 作者:百遗荟王军

朝至柳江滨 夫妻探石珍

奇纹镌古韵 归欲化春霖

18日上午,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与夫人在广西柳州奇石馆参观学习。

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将军文化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双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军路1号。2011年8月落成,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馆名由刘精松上将题写,馆内有领袖艺术、老红军与士兵、开国将帅、将帅艺术、将军艺术,伟大领袖,开国将帅堂七个展厅,共展出藏品35类15000余件,馆內还珍藏有1150位共和国将军的13500幅书画作品。2015年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创造了收藏将军书法之最。

       2019年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

王军馆长

2018年荣获黑龙江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8年荣获哈尔滨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2019年荣获黑龙江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2020年荣获黑龙江省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0年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21年7月1日,作为援老抗美英模代表出席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

2024年7月,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

共和国开国将帅林

开国将帅林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六十周年创建,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栽种1615棵云杉松,配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大师赠送的唐三彩开国将帅陶瓷肖像,代表生命之树常青,将帅精神永驻。

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将开国将帅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让后人永远铭记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开国将帅名垂青史,红军精神世代相传 。

2017年7月1日,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将帅纪念园正式开园,共有129位开国将帅后代的259位子女、现役军人、20多家新闻媒体、学生代表、企业家代表、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千余人参加活动

自2017年7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来到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参加缅怀仪式的共计476位开国将帅的1302位后代。

柳州奇石馆是马鹿山奇石博览园的核心景区,由奇石展区、文化展示区、休闲区、游客服务中心、多功能厅组成,是迄今全国最大的奇石专类馆,拥有“奇石梦之馆”的美誉。

馆名由中国国家画院院长、艺术“鬼才”黄永玉书写,大厅中央是原国家主席、一代伟人江泽民的题词“山水龙城,秀美奇石”,与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由当代书法家泰斗范曾先生书写的“奇石之都,文化名城”交相辉映,甚称连璧。

获奖: 2013年度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2013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二等奖

设计师:张华

设计单位: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张华工作室

设计团队:张华 王倩 黄南北 孙晴雯 翟相涛 李倩 国青

张华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研究员,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注册建筑师,

1977.12-1981.12 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本科

1982.2-1984.11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研究生

1984.11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作品集《璞思·百筑——原创建筑作品集》

石韵柳州,文化探寻之旅

18 日上午,阳光轻柔地洒在柳州的大地上,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与夫人,怀揣着对知识的热忱,踏入了柳州奇石馆这方奇妙天地,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参观学习之旅。

一入馆内,仿若置身于一个石头构建的梦幻宇宙。形态各异的奇石琳琅满目,它们是岁月与自然携手雕琢的杰作。有的石头宛如巍峨山峦,峰岭起伏,石纹恰似山间缭绕的云雾,细腻地勾勒出山川的雄浑气魄,让人不禁遥想那深山幽谷中的静谧与壮美;有的仿若灵动仙子,身姿婀娜,在光影交错间,石面的光泽仿若仙子飘动的霓裳,透着几分超凡脱俗的仙气。

王军馆长夫妇漫步其间,眼神中满是惊叹与思索。他们时而驻足,指尖轻轻抚过石头的纹理,似在与古老的时光对话,探寻这些奇石背后所承载的地质变迁密码;时而低语交流,夫人的温婉言语与王军馆长的沉稳见解相互交织,从艺术审美谈到文化传承,每一块石头都成为他们思想碰撞的灵感源泉。

这一趟参观学习,绝非仅仅是视觉的享受。于王军馆长而言,作为文化传承的践行者,奇石馆中的点滴正为他注入新的活力。他思索着如何将奇石文化与将军文化巧妙融合,让坚韧如石的军人品质与自然孕育的石之神韵共鸣,在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中开辟新的文化展示篇章,让南北文化于此交汇,绽放出更为绚烂的光彩,不负这一场跨越山水的求知之行。

柳州奇石探

晨晖入柳馆,伉俪赏奇珍。

石聚山川韵,形藏岁月痕。

王君凝目鉴,贤妇伴身询。

欲揽灵犀意,携风润北春。

首联点明时间(晨晖)、地点(柳州奇石馆)以及人物(伉俪,即王军馆长夫妇),描绘出他们前来赏石的情景。颔联写馆内奇石汇聚了山川的神韵,石头的形态中隐藏着岁月雕琢的痕迹,展现奇石独特风貌。颈联将镜头聚焦在王军馆长夫妇身上,王军专注凝视鉴别石头,夫人在旁相伴询问,体现二人的互动。尾联表明他们想要领悟这些奇石的精妙内涵,并且希望把在柳州收获的文化灵感带回北方,如春风化雨滋润家乡文化事业,让南北文化得以交融促进。

柳州奇石馆雅鉴

桂地晨开绮梦光,

夫妻赴馆探琳琅。

千般怪石凝丘壑,

万种奇纹隐纪纲。

王馆长吟眸聚韵,

夫人笑语论沧桑。

归来当引灵犀动,

化雨滋荣塞北乡。

首联描绘广西柳州清晨曙光初绽,开启如梦似幻的氛围,王军馆长夫妇前往奇石馆探寻珍宝,“绮梦光”既营造美妙意境,又暗示这将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文化探寻之旅。颔联细致刻画奇石馆内景,形形色色的怪石仿若凝聚着山川丘壑的缩影,万千奇异纹理背后似乎隐藏着天地自然的规则秩序,展现奇石鬼斧神工。颈联聚焦人物,王军馆长目光专注,口中似念念有词,沉浸于石头韵味品鉴,夫人面带微笑,言语间探讨着石头承载的岁月沧桑,二人一静一动,相得益彰。尾联升华主题,畅想他们此行归来后定能带回奇石蕴含的灵感,化作知识春雨,滋养繁荣遥远的塞北家乡文化,促进南北文化交流与共荣。

柳州奇石馆探幽:石间的文化共鸣

18 日上午,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广西柳州的土地上,为这座城市披上一层柔和的纱衣。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这位痴迷奇石的藏家,便携夫人一同踏入了闻名遐迩的柳州奇石馆,开启一场期待已久的探秘之旅。

刚步入馆内,一股浓郁的石韵气息扑面而来。偌大的展厅,仿若一个被岁月尘封的奇石宝藏库,各类奇石琳琅满目、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它们仿若从远古穿越而来的使者,静静诉说着自然的传奇。瞧,那块形似苍松的石头,枝干挺拔,树皮的褶皱栩栩如生,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能看见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风雨痕迹;还有那宛如奔马的巨石,肌肉紧绷,鬃毛飞扬,动态十足,仿佛下一秒就要脱缰而出,驰骋疆场。

王军馆长夫妇的眼神中满是炽热与欣喜,他们沿着展线缓缓前行,不时停下脚步细细端详。王军馆长作为资深奇石收藏者,指尖轻触石面,感受着每一处纹理的起伏,眼中闪烁着专业而独到的光芒,与夫人轻声交流着自己的见解。夫人则面带微笑,颔首聆听,偶尔也会惊叹于石头奇异的造型,提出自己的观感。在这一方石的天地里,他们不仅沉醉于石头的外在瑰丽,更探寻着其内在蕴含的文化深意。

于王军馆长而言,此次柳州之行更是一场知识的补给。他思索着如何汲取柳州奇石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家乡的文化博物馆建设中,让将军的坚毅与奇石的风骨相映成趣,为两地文化交流架起一座坚实的桥梁,让石文化绽放出别样光芒。

柳州石缘

朝晖沐柳馆,伉俪入奇渊。

石韵惊双目,携风润北川。

首句描绘早晨的阳光洒落在柳州奇石馆,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明亮且充满希望的氛围。“沐”字更是赋予画面柔和、润泽之感,仿佛阳光也在温柔地迎接这场文化之旅。

次句引出主角王军馆长夫妇,“伉俪”一词点明二人身份,“入奇渊”生动展现他们踏入奇石馆如同进入一个满是奇妙珍宝的深渊,暗示馆内奇石数量之多、种类之繁,让人期待他们即将开启的探秘之行。

第三句将视角聚焦在二人初见奇石的震撼瞬间,“石韵惊双目”,一个“惊”字直白有力地表现出石头独特的韵味、奇异的造型瞬间抓住他们的眼球,让他们惊叹不已,侧面烘托出柳州奇石的魅力非凡。

尾句展望未来,他们此行深受触动,定将把在柳州收获的关于奇石文化的感悟“携风”带回,像春风吹过大地一般,滋润北方家乡的文化土壤,让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展现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深远意义。

柳州奇石馆纪行

晨兴踏入柳州城,

伉俪同瞻石韵情。

百态奇珍惊望眼,

归来欲化塞北荣。

首句“晨兴踏入柳州城”点明时间是清晨,王军馆长夫妇满怀期待,趁着朝气踏入柳州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开启一天的文化探寻之旅,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次句“伉俪同瞻石韵情”聚焦人物与行为,“伉俪”强调夫妻二人携手同行,“同瞻”突出他们共同观赏、探索的专注模样,“石韵情”则将石头蕴含的韵味拟人化,仿佛石头也有情感,吸引着二人去品味、去感受。

第三句“百态奇珍惊望眼”着重描绘柳州奇石馆内的景象,“百态奇珍”直白地写出石头形态各异、珍贵稀奇,“惊望眼”生动地表现出这些奇石给王军馆长夫妇带来的视觉震撼,眼睛为之一亮、内心惊叹不已,侧面烘托出奇石的超凡魅力。

尾句“归来欲化塞北荣”升华主题,畅想他们此次柳州之行结束后,必将把所见、所闻、所感带回北方家乡,化作促进塞北文化繁荣发展的动力,展现出文化交流与传承的深远意义,也体现出王军馆长夫妇作为文化使者的担当。

西江月·柳州赏石

晨照柳州添彩,馆开奇石争辉。夫妻携手步迂回,满目琳琅惊醉。

石聚山川灵秀,纹藏岁月芳菲。王军凝目意难归,欲把奇情携北。

上阕开篇描绘早晨的阳光为柳州这座城市增添了绚丽色彩,柳州奇石馆开门迎客,馆内奇石在晨光映照下熠熠生辉,营造出明亮且富有吸引力的氛围。接着镜头转向王军馆长夫妇,“夫妻携手步迂回”,生动展现出二人手牵着手,在馆内曲折的展道上缓缓前行、仔细观赏的模样,“满目琳琅惊醉”则直接写出他们被眼前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奇石深深震撼,陶醉其中。

下阕进一步深入刻画奇石,“石聚山川灵秀”意为石头汇聚了山川的灵气与秀美,每一块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承载着山水的神韵;“纹藏岁月芳菲”指石头的纹理中隐藏着岁月的芬芳与故事,历经沧桑却韵味无穷。最后两句再次聚焦王军馆长,“王军凝目意难归”,他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奇石,沉浸在对石头的品鉴与思索之中,流连忘返,“欲把奇情携北”点明主旨,表明他渴望将在柳州收获的这份对奇石的热爱与感悟带回北方,让奇石文化在塞北大地生根发芽,促进南北文化交流,词意在此得到升华。

柳州奇石赋

时维三月,序属仲春,王军伉俪,赴桂之滨。晨晖初照,踏入柳州奇石之馆;兴致高昂,探寻天地造化之珍。

遥瞻馆宇,仿若仙阙临尘,飞檐斗拱,映带晨曦,望之而生敬仰;近览奇石,恰似繁星坠世,百态千姿,罗列有序,观之便觉神迷。其质,或温润如脂玉,触手生温;或粗犷若顽岩,棱骨分明。其色,斑斓者如霓虹贯日,绚丽夺目;素净者若淡月笼纱,清幽雅致。其形,有若苍松傲立,展千年不屈之态;似奔马飞驰,呈万里纵横之势;类仙人指路,现超凡脱俗之姿。

王军馆长,本为奇石藏家,深谙石道,此刻双目凝光,鉴纹理之细密,察色泽之微妙,仿若与石低语,探岁月留痕,寻地质奥蕴。夫人温婉,相伴身侧,时而浅笑问询,时而颔首称奇,夫妻间温情脉脉,与石韵相映成趣。

于斯馆中,石非石矣,乃历史之书简,载千秋之更迭;为艺术之华章,绽万种之风情。王军伉俪此来,不独赏石之美,更为求文化交融之径。归而欲携柳州石韵,润养塞北文壤,使南北同辉,共谱华夏文明新曲。诚望日后,奇石文化,于两地间枝繁叶茂,永绽光芒。


这篇赋开篇点明时节、人物与行程,接着从远处观望馆舍的宏观景象,到近处细品奇石的质地、颜色、形状等特征,随后描述王军馆长夫妇赏石的细节,最后阐述此次参观对文化交流的意义,升华主题,希望奇石文化能在南北两地繁荣发展。

上联:王军携妻赏柳州奇石

下联:伉俪探宝悟天地奇工

横批:石韵启思

上联直接点明主角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与妻子一同在柳州欣赏奇石这一事件,简洁明了,让读者迅速了解核心情境。

下联进一步阐述他们夫妻二人在参观过程中的探索之举,“探宝”生动地表现出奇石在他们眼中如同珍宝一般,而“悟天地奇工”则升华了赏石的意义,意味着他们透过这些石头,领悟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思考背后蕴含的天地奥秘。

横批“石韵启思”概括了整副对联的主旨,强调奇石所散发的韵味能够启发人的思维,既包含对自然神奇的惊叹,也有对文化传承、艺术美感等诸多方面的思索,它是王军夫妇此次柳州之行的心灵收获,也是留给观者的回味余韵。

上联:王军伉俪探秘柳州石

下联:夫妇同心感悟天地文

横批:石映风华

上联描绘出王军馆长及其夫人一同踏上探寻柳州奇石奥秘之旅的情景,“探秘”一词突出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表现出柳州奇石对他们的强大吸引力,让他们满怀热忱深入其中。

下联展现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在欣赏奇石的过程中,不仅仅着眼于石头的外在形态,更由石及天地,感悟大自然孕育万物、书写历史的宏大“文章”,体会到天地之间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彰显了他们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精神追求。

横批“石映风华”则是对整幅对联的升华,它寓意着这些奇石映照出自然的绝美风姿、历史的沧桑风采以及人文的独特韵味,王军夫妇与之相遇,便是一场人与石、与天地万物的心灵碰撞,定格这一瞬间的美好与深邃。

上联:王军贤伉俪,倾心探柳州奇石,品自然妙韵,如痴如醉

下联:文化逐梦人,携手悟天地奇文,寻历史珍痕,亦步亦趋

横批:石启新程

上联开篇点出主角王军馆长夫妇,“贤伉俪”是对二人的敬称,展现其文雅形象。“倾心探柳州奇石”直接描述他们专心致志探索柳州奇石的状态,接着“品自然妙韵”深入一层,说明他们赏石过程中品味到大自然赋予石头的美妙韵味,“如痴如醉”生动地刻画出二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神态,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他们痴迷的模样。

下联将视角从赏石行为拓展到文化追求层面,称他们是“文化逐梦人”,身份定位既贴合王军馆长从事文化博物馆工作的背景,又拔高了意境。“携手悟天地奇文”意味着夫妻二人携手并肩,从石头所承载的信息中领悟天地间蕴含的奇妙“文章”,即大自然与历史交织的密码,“寻历史珍痕”强调他们探寻石头上遗留的珍贵历史痕迹,“亦步亦趋”形象地表现出他们为了追寻文化真谛而小心谨慎、步步紧跟的认真态度。

横批“石启新程”寓意着此次柳州奇石之行,如同开启一扇新的大门,为他们后续在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等诸多领域开启新的征程,既总结全联,又给人以展望未来的希望之感。

柳州石缘

朝至柳江滨,夫妻探石珍。

奇纹镌古韵,归欲化春霖。

首句点明时间是早晨,地点在柳州江滨,营造出一种清新明朗的出行氛围,让人仿佛看到曙光初照下,王军馆长夫妇满怀期待踏上行程。

次句“夫妻探石珍”直接切入主题,描述他们夫妻二人一同前往奇石馆探寻珍贵奇石的情景,一个“探”字,写出他们的好奇与专注,仿佛前方有无数宝藏等待开启。

第三句“奇纹镌古韵”聚焦在石头本身,细致描绘石头奇异的纹理如同镌刻着古老的韵味,这是大自然历经岁月留下的痕迹,侧面烘托出奇石的独特魅力,让人不禁对这些石头的模样浮想联翩。

尾句“归欲化春霖”升华主题,畅想他们此次柳州之行结束后,带着满满的收获,想要回到北方家乡,将所学所感化作滋润大地的春雨,滋养家乡的文化土壤,展现出文化交流传承的深远意义,也体现出王军馆长夫妇作为文化使者的担当。

柳州奇石馆参学记

岁在乙巳,时维季春,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王军,携其夫人,远赴桂地柳州,入奇石馆以参学。晨兴,馆门初启,二人欣然趋之。

既入,仿若置身灵幻之境。石列于厅,千形百态,目不暇接。或峻峭如峰,拔地擎天,石棱似剑,割破苍穹之寂;或温婉若玉,润泽透光,纹理如丝,织就山河之绮。有类猛兽将扑,气势汹汹;亦如仙人欲飞,飘飘然羽化登仙之态。王军素好奇石,今见此景,目凝而神聚,轻抚石面,感其凉热,察其肌理,似与石私语,探造化之秘。夫人随侧,浅笑盈盈,每见奇处,轻声问询,夫妻相和,温情四溢。

二人于馆中徘徊良久,所获颇丰。王军喟然叹曰:“此行非独赏石之美,更为悟文化交融之机。柳州奇石,承载山川灵秀、历史沧桑,归而当以所学,润吾塞北之地,使南北文化相映生辉。”夫人颔首称善。

及归,王军常忆柳州奇石之韵,遂奋笔疾书,欲将此行感悟、奇石精妙,传于众人,期能于家乡启文化新程,以石为媒,沟通南北,不负此行参学之厚意也。

此文开篇点明时间、人物、事件缘由。进入奇石馆后,生动描绘馆内奇石的千姿百态,接着展现王军馆长夫妇赏石的细节,王军专注探究,夫人相伴交流。随后借王军之口阐述此次参观不仅赏美,更重文化交融,回北方要让南北文化相映生辉。最后写归后王军欲传播感悟,开启家乡文化新程,升华主题,体现参观学习的深远意义。

上联:王军伉俪寻奇石韵

下联:桂柳山川蕴雅文情

横批:南北和鸣

上联聚焦主角王军馆长夫妇,“寻”字点明他们的主动探索之行,怀着对奇石的热爱与求知欲,在柳州四处寻觅奇石的独特韵味,展现二人专注痴迷的状态。

下联将视野拓宽至柳州的山川大地,“桂柳山川”点明地域,这里的山川孕育出了精美的奇石,而奇石身上又承载着山川所蕴含的高雅文化与情感,暗示大自然是伟大的艺术家,创造出有灵魂的石头艺术品。

横批“南北和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方面体现王军夫妇来自北方,柳州地处南方,他们的这次相遇是南北地域文化的碰撞交流;另一方面寓意着通过奇石这一纽带,南北文化能够和谐共鸣,共同奏响华夏文化的华丽乐章,升华了整幅对联的意境,彰显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景。

上联:王军携眷,慕柳州奇石之名,踏春而至,入馆惊眸,看嶙峋怪石,百态千姿,或似苍龙腾跃九霄,欲揽风云变色;或如仙袂飘飏三界,能迷日月无光。探地质变迁,纹藏奥理;感自然造化,韵隐玄机。沉醉不知归路,唯盼携灵秀归乡,润北土人文,启一方新景。

下联:夫妇同心,怀塞北豪情以志,逐梦而来,依石寄意,思往昔峥嵘,千秋万代,每念英烈戍边四海,可保家国安宁;每忆将军横槊中原,能定乾坤扭转。悟历史传承,石载厚恩;品文化交融,岩凝大义。流连难舍返程,直思引华章返里,丰家乡底蕴,谱盛世华章。

横批:南北通韵

上联详细描述王军馆长夫妇慕柳州奇石之名,在春日前来参观,刚入馆便被嶙峋怪石吸引,石头形态各异,仿若苍龙腾跃、仙袂飘飏,他们探究石头纹理蕴含的地质奥理、自然造化的玄机,沉醉其中,希望将奇石蕴含的灵秀带回北方,滋润家乡人文,开启新景象。

下联则着眼于夫妇二人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追求,怀着塞北豪情逐梦而来,依石寄意,回忆往昔英烈戍边、将军横槊的峥嵘岁月,领悟历史传承、文化交融,流连不舍,想要把在柳州的收获带回,丰富家乡底蕴,谱写盛世华章。

横批“南北通韵”点明主旨,强调南北两地通过奇石这一载体,实现文化互通、韵味交融,共同为华夏文化添彩,升华全联意境。

观柳州奇石有感

踏入柳州奇石馆,仿若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幻之旅,令人心潮澎湃,收获满满。

馆内,奇石琳琅满目,大自然这位鬼斧神工的艺术家,将亿万年的时光雕琢于石上。瞧那一方巨石,宛如巍峨山峦拔地而起,峰岭的褶皱清晰可见,似在诉说地壳运动的磅礴伟力;又有一石,细腻温润,形如静卧的玉兔,毛皮的质感仿若真实可触,让人惊叹于自然塑形的细腻入微。形态各异的它们,或雄浑壮阔,或精巧灵动,汇聚一堂,展示着无尽的魅力。

作为奇石收藏者的王军馆长与夫人,全程沉浸其中。王军馆长目光如炬,每至一石前,必先细细端详纹理,手指轻轻摩挲,似在与石头进行一场无声对话,探寻其中地质演变的密码;夫人则在旁温婉相伴,不时轻声交流着观石的感悟,夫妻间的默契与对奇石的热爱溢于言表。

此行于他们而言,绝非一场普通游览。于私,是知识宝库的扩充,为个人收藏之路添砖加瓦;于公,更是肩负起文化交流的重任。柳州奇石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当地独特的山水风情与人文底蕴,他们思索着如何汲取精华,融入家乡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中,让南北文化借奇石之力碰撞、交融,以石为媒,书写文化传承新篇章,让更多人领略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璀璨光芒。 这篇观后感开篇点题,描述奇石馆内景,接着刻画王军馆长夫妇的状态,最后阐述此行意义,由个人爱好上升到文化交流层面,升华主题。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集团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观察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