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援老抗美五十年,援老抗美老兵为共和国开国将帅林和援老抗美群英谱敬献花篮

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举行 王军荣获“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

开国将军林前传承红色基因

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

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 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视频】“致敬,我们的城市”http://peopleurl.cn/25qM7j庆祝建国70周年“致敬,我们的城市”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全城巡礼活动在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启动 三五观察网哈尔滨电

展馆景观

金源油画

展馆场景

当前位置: 首页 > 王军与艺术家 > 三五观察网 | 林氏镌瑰宝千秋焕彩 冰城聚匠心万代流芳

三五观察网 | 林氏镌瑰宝千秋焕彩 冰城聚匠心万代流芳

2025年04月16日 21:59:52 来源:三五观察网 访问量:464 作者:百遗荟王军

林门绝技雕石惊四座

塞北贤翁鉴艺汇三江

4月16日上午,古稀之年已过的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在福州市林氏艺术馆拜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东,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凤妹,他们的父亲是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亨云(寿山石雕前辈)。

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三五非遗博览馆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延川大街758号,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也是全国首家民营企业创办的非遗博览馆。馆内设有金源文化展厅(女真史话、满族史话、女真满族史话、金都五帝园、满祖金殿、传世老汤);非遗文化展厅(伟大领袖、非遗传习、龙江非遗、御膳老汤精、传统文化:人寿年丰、八仙神通、三星拱照、五路财神、六十甲子);民俗文化展厅(记住乡愁、农村往事、巨源工商、乡村文化、士兵记忆、哈尔滨百年华章);三五百遗荟(传统美术:木版年画、唐卡、绘画、剪纸、刺绣、雕刻、编织;传统技艺:陶类、织锦、金属、景泰蓝、漆器、雕刻、编织、瓷器、乐器、服饰)等,面向社会展现来自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全国罕见,龙江唯一。            

三五百遗荟萃具有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的十一大类,来自358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31个省市自治区16个民族)的作品共5350件。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82位(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0位,省级非遗传承人118位,堪称全国工匠大师匠心独运,绝艺荟萃,在这些技艺精湛的绝美作品中,您会触摸到沧桑岁月里中华文化的历史年轮,您会感悟到劳动生活中中华民族的深邃睿智。其作品尊尊蕴含崇拜,幅幅追求美好,件件祈福吉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走进三五非遗博览馆,实现让非遗走进生活,让非遗走进家庭的发展愿景,让非遗之花在文化交流互鉴中魅力绽放!

闽地艺缘,非遗薪火

晨晖洒落在福州的街巷,4 月 16 日的上午,恰似一场艺术的邀约悄然启幕。古稀之年已过的王军馆长,怀揣着对非遗传承的热忱,踏入那满溢着匠心的林氏艺术馆。这一步,仿若穿越时光长廊,迈入寿山石雕的传奇殿堂。

馆内,林飞、林东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及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凤妹,恰似三颗璀璨星辰汇聚。他们身上,流淌着父亲林亨云——那位寿山石雕界泰斗、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艺术血脉。一门技艺,四代坚守,于岁月中雕琢出不朽的华章。林亨云大师以其对石材天然韵致的精准捕捉,开辟寿山石雕新境,其作品仿若藏着山水灵秀、生灵精魂,为子女们铺就艺术的基石。

长子林飞,承继衣钵又大胆创新,他手中的刻刀似有灵犀,赋予石材鲜活生命力。观其作品,人物呼之欲出,表情细腻入微,或颦或笑,藏着人间百态;次子林东,于传统中萃取精华,融入现代审美,每一刀下去,皆是古韵与新风的交融,将寿山石雕推向时代前沿;女儿林凤妹,以女性独有的温婉细腻,雕琢出的佳作如诗如梦,在省域艺坛独树一帜。一家三位国大师、一位省大师,这斐然成就,是家族荣耀,更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遥想北国冰城,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宛如另一座文化灯塔。馆内静静陈列着这四位大师的心血结晶,寿山石雕温润的质地在展柜中散发柔光。那一方方石材经大师妙手,幻化成历史典故、花鸟鱼虫,跨越千里,在冰天雪地间诉说着闽地风情。王军馆长多年来倾心搜罗,只为让更多人能于东北大地领略寿山石雕的南国美韵,让非遗火种在不同经纬间传递。

当南北相遇,王军馆长与林氏大师们的交流,恰似一场跨越地域、年龄与流派的对话。从石材遴选的独到眼光,到雕刻技法的精妙演绎;从传承师门衣钵的坚守,到开拓新篇的果敢探索,言语间碰撞出智慧火花。这不仅是技艺切磋,更是两颗非遗之心的共鸣,为守护传统艺术瑰宝,他们愿倾尽余生,让寿山石雕乃至万千非遗,在时代浪潮中永不褪色,向着未来,雕琢出更绚丽篇章,以待后世共赏这盛世遗珍。

林亨云(1930年9月—2018年4月22日),男,汉族,福建福州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寿山石雕刻大师。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顾问。

‌林飞,1954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鼓山后浦村,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并享受国务院津贴。‌‌

林飞自幼随父林亨云学习寿山石雕刻,1981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师从王则坚教授,擅长人物圆雕。其作品题材广泛,将现代美术与传统工艺融为一体,富有现代感。他在创作中大量以中国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开创了寿山石雕新的艺术领域。

林飞的作品风格传统而不拘泥,中西雕法融为一体,屡获大奖。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四大美女》、《贵妃醉酒》、《山鬼》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寿山石的天然美感,还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此外,林飞还创作了一系列红色题材作品,如《飞夺泸定桥》和《延安精神》,旨在通过寿山石雕刻弘扬革命精神。

林飞现任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寿山石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宝玉石协会会员、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他在寿山石雕艺术领域的影响力深远,培养了众多弟子,其中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闽城雅会逢非遗

四月榕城日色嘉,

非遗馆内聚方家。

林门才俊雕石韵,

塞北贤翁鉴艺华。

三代匠心承寿岳,

四方珍宝汇冰涯。

今朝幸会传薪火,

翠玉奇纹映绮霞。

【解析】首联描绘 4 月 16 日福州阳光正好,在非遗场馆内艺术大家相聚的情景,点明时间、地点,营造氛围。颔联写林氏一门的工艺美术大师(才俊)雕琢寿山石雕尽显韵味,来自北方哈尔滨的王军馆长(贤翁)鉴赏艺术之美,突出人物身份与活动。颈联回溯林氏家族三代传承寿山石雕技艺,如承接寿山灵气,而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汇聚四方非遗珍宝,展现传承脉络与馆藏丰富。尾联感慨当下这场会面是为传承非遗火种,那些精美的寿山石雕作品(翠玉奇纹)仿佛映照着绚丽彩霞,寓意非遗前景灿烂,升华主题,对南北携手共促非遗发展寄予希望。

闽地艺缘

四月闽都聚匠贤,

林门绝技耀石巅。

冰城雅士遥相慕,

南北同辉续艺缘。

【解析】首句点明时间是四月,地点在闽都(福州),各方工匠贤才汇聚于此,营造出艺术交流的热烈氛围。次句聚焦林氏家族,突出他们在寿山石雕领域技艺精湛,达到巅峰境界,“耀”字尽显其成就非凡。第三句将视角转至冰城哈尔滨的王军馆长,一个“遥”字体现距离之远,“慕”字表明其对林氏绝技的欣赏与向往,为南北交流埋下伏笔。尾句升华主题,表明南北两地因非遗技艺紧密相连,共同续写艺术传承之缘,展现出中华传统技艺在传承中相互促进、蓬勃发展的美好图景。

林东(1957年—),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传承人,以人物圆雕和印钮雕见长,尤以刻画寿星、仙童等传统题材的诙谐幽默风格著称。‌

一、艺术生涯与成就

‌家学渊源与技艺传承‌

自幼随父亲林亨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习寿山石雕技艺,并师从雕塑家王则坚、周和生学习泥塑,融合家传与学院派技法。

1970年代末进入福州雕刻厂,因技艺突出被破格晋升为技师,广泛吸收老艺人经验,形成“圆润饱满”的雕刻理念。

‌代表作品与荣誉‌

‌《踏雪寻梅》‌:1988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春满大地》‌:1999年与兄林飞合作,作为福建省政府赠澳门回归礼品。

‌《孙悟空过火焰山》‌:2011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2018年正式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林家(父林亨云、兄林飞)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

二、艺术风格与贡献

‌创作特色‌:以夸张的形体与神态表现人物,融合传统题材与现代幽默感,作品如《寿翁》《布袋弥勒》等兼具古朴韵味与生动趣味。

‌理论著述‌:出版《与石俱进——林东论当代石雕艺术》等专著,系统总结寿山石雕技艺与美学思想。

‌教育传承‌:担任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新一代雕刻人才,推动寿山石雕非遗传承。

三、社会职务与评价

现任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等职。

清华大学教授尚刚评价其“纯净到透明的艺术家”,将毕生精力奉献于艺术而非生计,作品“无愧古人,不负来者”。

‌总结‌:林东是当代寿山石雕领域的标志性人物,其艺术成就既扎根传统又充满创新,被誉为“以石代言”的匠人典范

闽城逢艺

时维四月访榕州,

艺海逐澜聚俊流。

林氏石雕惊四座,

一门才俊耀千秋。

冰城远客携诚至,

南国贤师把艺酬。

幸会今朝传火种,

非遗熠熠韵难收。

【解析】开篇点明时节为四月,王军馆长奔赴榕州(福州),仿若踏入艺术的浩瀚海洋,各路精英在此汇聚,逐浪前行,展现出一场高规格艺术交流盛会拉开帷幕的情景。颔联将镜头聚焦林氏家族,他们的寿山石雕作品一经亮相,便以巧夺天工之姿震惊四座,这一家几代人对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其光芒足以闪耀千秋历史长河,突显林氏成就斐然。颈联画面一转,来自冰城哈尔滨的王军馆长满怀诚意远道而来,而南国的林氏大师们也毫不吝啬,以精湛技艺相酬答,描绘出南北艺人相互尊重、交流技艺的和谐画面。尾联升华主旨,感慨今日这场盛会意义非凡,如同传递非遗火种,让传统技艺的光芒愈发熠熠生辉,其韵味悠长,令人沉醉其中难以尽赏,寄寓对非遗传承发展的美好期许。

‌林凤妹‌,1959年出生于福州,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亨云之女。她自幼随父学习雕刻,尤其擅长雕刻北极熊和金鱼,作品形态逼真,巧色得当,妙趣横生。林凤妹的作品多次荣获行业奖项,包括2011年第五届中国·福建寿山石艺术家作品展览金奖,获奖作品为《北极熊》‌。

林凤妹现任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会员。她从1980年至今长期从事寿山石雕工作,得到了家父和兄长的精心培养和传授,技艺精湛‌。

她的代表作品包括三色荔枝冻北极熊钮方章,该作品估价为100,000-150,000元,最终成交价为230,000元。作品中,北极熊形态逼真,动态刻画写实生动,展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

临江仙·闽地艺聚

四月榕城添暖煦,非遗馆内逢迎。林门雕艺久传名。匠心承几代,翠石蕴奇情。

塞北贤翁寻雅韵,迢迢南下躬行。今朝把晤话传承。同燃薪火处,瑰宝耀繁星。

这首词开篇描绘四月福州温暖和煦的氛围,为后文的艺术相聚营造出温馨美好的环境。非遗馆中众人相逢,引出林氏家族,他们凭借寿山石雕技艺久负盛名,几代人的匠心传承,使得每一块翠石都蕴含着奇妙情思。下阕视角转至北方的王军馆长,他为追寻高雅艺术韵味,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南下,亲身前来交流。“躬行”二字体现其诚意与执着。今日会面大家共话传承大事,结尾展望未来,在众人齐心传承非遗的地方,传统瑰宝必将如繁星闪耀,绽放夺目光彩,既歌颂了当下南北携手传承非遗的盛举,也寄寓了对非遗美好前景的期望。

闽都艺缘赋

维四月之嘉时,序属暮春,王军翁逾古稀之岁,远赴闽都。此地山川秀丽,文韵悠扬,名坊古巷,藏艺万千。其怀赤诚之心,访林氏艺术馆,欲探非遗传承之妙谛,寻寿山石雕之真章。

林氏一门,堪称艺界翘楚。父兮林亨云,名震遐迩,为工艺美术之巨匠,功参造化,以石为纸,刀笔纵横,开寿山石雕新风于往昔。三子承继父业,各绽光华。林飞精于人物雕琢,刻肌析理,喜怒颦笑皆入石髓,赋予顽石灵动之魂;林东擅融古韵今风,裁云镂月,于传统技法中创新意,使作品既守本源又逐时代;林凤妹独秉温婉,花鸟鱼虫经其手,皆成诗意画境,细腻处尽显女儿柔肠。一门三位国大师、一位省大师,荣耀加身,实至名归。

当是时也,王军翁步入馆中,与林氏兄妹把晤言欢。观件件珍品,王翁赞不绝口,感其技艺精湛,叹其匠心独运。南北相谈,言语间尽是对艺术传承之执着,对非遗弘扬之担当。王翁遥指北国冰城,言及三五非遗博览馆所藏珍宝,欲以南北交流,促技艺流传。林氏兄妹颔首称善,愿倾囊相授,共燃非遗薪火。

嗟乎!非遗之传承,如长河奔流,赖有仁人志士接续奋进。今王军翁与林氏一门相聚于此,恰似繁星交汇,碰撞出智慧之光。其合力所及,必将使寿山石雕这一瑰宝跨越山川,于华夏大地熠熠生辉,更为万千非遗传承照亮前路,望后继者奋袂而起,共谱中华艺术新篇。

此赋开篇点明时节与主人公行程,描绘福州风貌引出下文。继而详述林氏家族艺术成就,突出其传承脉络与个人风格。再写双方会面交流情景,展现南北携手传承非遗的决心。结尾抒情议论,强调非遗传承意义,呼吁后人奋进,全面展现这一艺术交流盛事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与使命担当。

上联:林门绝技雕石惊四座

下联:塞北贤翁鉴艺汇三江

横批:艺萃南北

上联中“林门”明确主体为林氏家族,“绝技”强调其寿山石雕技艺精湛超凡,一个“雕”字是动作呈现,精准概括创作过程,“惊四座”则以夸张手法展现作品问世的震撼效果,让观者惊叹,突显技艺的高超水准。下联“塞北贤翁”指代来自哈尔滨的王军馆长,“鉴艺”点明他在艺术鉴赏领域的深厚造诣,“汇三江”寓意他广纳各地艺术精华,有海纳百川之势,将北方对艺术的包容胸怀具象化。横批“艺萃南北”简洁有力地总结全联,表明这场南北艺术交流汇聚各方精粹,共同推动非遗艺术向前发展,升华主题,彰显中华艺术融合共进的魅力。

上联:林氏镌瑰宝千秋焕彩

下联:冰城聚匠心万代流芳

横批:艺耀中华

上联“林氏”聚焦寿山石雕的杰出代表林氏家族,“镌”字生动体现雕刻动作,表明他们创作石雕的过程,“瑰宝”直接点出其作品珍贵非凡,是艺术珍宝,“千秋焕彩”则强调作品穿越漫长岁月,依然光彩夺目,彰显林氏技艺传承久远、魅力永恒。下联“冰城”引出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一方,“聚”字有汇聚、凝聚之意,代表王军馆长为传承非遗四处搜罗、积聚匠心之作,“匠心”突出非遗传承人的专注与用心,“万代流芳”预示这种对非遗保护传承的精神将世代相传,永垂不朽。横批“艺耀中华”大气磅礴,将上下联升华,表明无论是林氏家族的精湛技艺,还是冰城所做的非遗努力,都让中华艺术闪耀光辉,在华夏大地绽放夺目光彩,承载着对非遗发展的美好期许。

闽地艺逢

闽春逢雅士,林馆聚高贤。

石韵承三代,刀工刻百年。

冰城携意至,南国授真传。

薪火传非遗,清辉照艺田。

首联描绘暮春四月的福建迎来远方雅士王军馆长,林氏艺术馆内群贤毕至,一幅文化交流盛会拉开帷幕的画面跃然纸上,点明时间、地点与人物汇聚的情境。颔联深入介绍林氏家族寿山石雕技艺,“石韵”凸显作品独特韵味,“承三代”展现其家族三代传承的深厚底蕴,“刀工刻百年”意味着精湛刀工承载着百年工艺积淀,侧面反映技艺精湛与传承之久。颈联写来自冰城哈尔滨的王军馆长满怀诚意赶赴此地,而南国的林氏大师们则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分享技艺,体现南北艺人相互尊重、携手共进的情谊。尾联升华主旨,强调当下这场相聚是为传承非遗火种,让非遗之光如清辉洒遍艺术的田野,照亮前行之路,寄寓对非遗传承发展的美好愿景。

艺聚闽都

闽都逢匠聚,

林氏艺惊秋。

北客诚心访,

非遗韵永留。

首句点明地点在闽都(福州),各方工匠相聚于此,营造出热闹非凡的艺术交流场景。次句聚焦林氏家族,他们的手艺高超,作品惊艳,“惊秋”以夸张手法,寓意技艺之震撼力,仿佛能让秋日亦动容,尽显林氏寿山石雕非凡造诣。第三句镜头转向来自北方的访客,这里特指王军馆长,“诚心访”体现其不辞辛劳、满怀诚意前来探寻交流技艺的决心。尾句升华主题,表明这场南北汇聚的艺术交流活动,最终目的是让非遗的韵味永远留存,代代相传,寄托对非遗传承发展的美好期许,短短二十字勾勒出一场意义深远的非遗交流盛事。

闽艺参访记

今岁四月既望,余闻哈尔滨三五非遗博览馆馆长王军先生,以古稀高龄远赴闽地,参访福州林氏艺术馆,心甚慕之,遂作文以记所感。

王军先生,毕生致力于非遗传承,其行可赞,其志可嘉。当是时也,入林氏馆,得晤林飞、林东、林凤妹诸大师。林氏一门,艺承三代,自林亨云大师起,深耕寿山石雕,声名远播。其父以卓绝技艺,于石中见天地,开一派之先风;诸子继往开来,林飞刻人物,神韵逼真,仿若生人;林东融古今,作品别具一格;林凤妹亦擅花鸟鱼虫,细腻温婉,独具匠心。一门众杰,诚为艺界楷模。

观先生此行,携北国之诚,慕南国之艺,欲以交流促传承,以互鉴谋发展。南北艺人,虽处异地,然同怀对非遗之热忱,共担传承之重任。于馆中相谈甚欢,切磋技艺,互诉衷肠,所论者非遗之未来,所谋者技艺之精进。

余思之,非遗传承,恰似燃灯之行,一人传一人,一代接一代。王军先生与林氏一门此次相聚,为非遗长河添一璀璨星光。愿此后更多志士仁人,能如他们一般,奔走四方,为非遗传承鼓与呼,令华夏古老技艺,永绽光芒,不没于历史洪流,则吾国之文化瑰宝,可传万世而不竭矣。

此文开篇点明时间、事由,引出王军馆长赴闽参访一事。继而详述林氏一门艺术成就,展现家族传承力量。再描述王军馆长此行目的及双方交流情况,体现南北携手传承非遗决心。结尾抒情议论,将非遗传承比作燃灯,强调其意义重大,呼吁更多人参与,守护文化瑰宝,行文流畅,层次分明,表达对非遗传承的深刻感悟。

编辑:张惠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三五集团网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三五观察网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马端街65号
联络QQ:1360781304 网站值班电话:1800460693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