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习近平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2020年4月15日,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馆长王军在江苏省无锡市双契轩竹刻艺术馆拜访竹刻(无锡留青竹刻)省级非遗传承人乔瑜(19)
吴地青筠巧韵长,锡城留刻绽奇光。
刀雕翠影千秋画,墨染幽篁万古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们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不断努力,以不同形式为载体,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无锡留青竹刻传统竹刻艺术。因留用竹子表面一层竹青雕刻图案,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底,故名“留青竹刻”。主要分布于江苏省无锡市。2008年列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乔瑜, 女,1974年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英语、日语双大专学历。竹刻家乔锦洪、张英媛之女,无锡“双契轩”竹刻世家第四代传人,江苏省文化厅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锡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
1992年进入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随父母学习竹刻技艺,1993年拜无锡名书法家刘铁平、名画家顾青蛟为师,学习书画,并随著名作家陆永基学习诗文。书法精于晋唐小楷,绘画擅长工笔花鸟,文学作品以散文随笔、古典格律诗及翻译见长。竹刻秉承家学,善雕皮留青,作品以花鸟、兰竹、书法居多,风格清灵秀美,素淡雅洁,多件作品入编《中国竹雕竹刻艺术》等大型画册,曾多次入选传统艺术展览并获奖,经常作为无锡市、江阴市政府礼品赠送贵宾。 2017年出版竹刻专著《中国竹刻艺术丛谈》(凤凰出版社)、《留青竹刻》(山东友谊出版社)。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无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双契轩竹刻艺术馆馆长。
作品材质:竹
作品规格:35*12cm
收藏时间:2017年11月
竹刻艺术由实用竹制品脱胎而来,以文人雅士、书画艺术家为主要受众,凡若镇纸、臂搁、扇骨、挂屏、台屏、笔筒、香筒、抱对等等,以清淡雅致、天然本色渲染文化氛围,寄寓超逸高迈的传统文化情操。从明正德年间至清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的竹刻艺人在文人士大夫指导和影响下,将竹刻工艺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以画法刻竹”的创作理念,从而令其设计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给竹刻赋予了文人艺术的高雅气韵。竹刻家们还创立了阴文、阳文、浮雕、透雕、圆雕、留青翻簧等雕刻技法,并使之不断成熟完善。无锡留青竹刻以刀代笔,似在绢帛宣纸上挥毫,纵横自如,是竹上的书法、绘画和雕塑,融书画、诗文、印章于一体,风雅绝俗,充溢着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书卷气和金石味,诗意盎然。
乔瑜・无锡留青竹刻赋
维吾锡邑,锦绣江南。山川毓秀,人文蔚然。竹刻一绝,留青独妍。乔氏一脉,传承百年。
溯其渊源,肇始前贤。清时风盛,艺起民间。双契轩中,竹影摇曳书案前。曾外祖张瑞芝,匠心初现;外祖母张契之,妙手承传。岁月流转,技艺绵延至乔瑜,四代相延,志守艺田。
乔瑜其人,性本慧娴。自幼浸染,与竹为缘。八岁临池,小楷初练。及长随亲,入工艺之研。日操刻刀,夜学丹青与书翰。又赴高校,进修求知,学养更添。
观其竹刻,技精艺湛。以刀代笔,刻青毫厘间。竹青薄脆,不足一毫米,运刀如笔,力透纸笺。铲削剔磨,各展其能。线条流畅,疏密相间。花卉娇艳,似含朝露之鲜;禽鸟灵动,如翔云天之翩。山水清幽,咫尺之间现丘壑;人物传神,方寸之中见悲欢。每一刀痕,皆蕴匠心独运;每一幅作,俱凝心血万千。
乔瑜志坚,传承不闲。非遗进校园,启蒙育新贤。莘莘学子,初握刻刀,兴致盎然。非遗进社区,雅集众宾欢。以竹为媒,汇聚爱艺之群贤。竹友雅集,六十余人共探竹刻之奥玄。媒体关注,声名渐传。 其女雪菲,亦承遗范。如笋新出,茁壮成长,誓守竹刻之业,不负外祖之盼。
噫吁嚱!留青竹刻,锡邑之灿。乔氏一门,坚守艺坛。百年传承,不绝如线。愿此技艺,永绽华灿,流芳岁岁,千古颂传。
三五非遗博览馆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延川大街758号,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也是全国首家民营企业创办的非遗博览馆。馆内设有金源文化展厅(女真史话、满族史话、女真满族史话、金都五帝园、满祖金殿、传世老汤);非遗文化展厅(伟大领袖、非遗传习、百遗荟萃、传世老汤、传统文化:人寿年丰、八仙神通、三星拱照、五路财神、六十甲子);民俗文化展厅(记住乡愁、农村往事、巨源工商、乡村文化、士兵记忆、哈尔滨百年华章);三五百遗荟(传统美术7类:木版年画、唐卡、绘画、剪纸、刺绣、雕刻、编织;传统技艺10类:陶类、织锦、金属、景泰蓝、漆器、雕刻、编织、瓷器、乐器、服饰),来自363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31个省市自治区16个民族)的作品共5355件。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2位(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4位),省级非遗传承人117位,面向社会展现来自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全国罕见,龙江唯一。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走进三五非遗博览馆,实现让非遗走进生活,让非遗之花在文化交流互鉴中魅力绽放!
铜雕: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雕像高5.5米,重3500公斤,大金名将沾罕和金元术雕像矗立二侧
景学勤中将题赠书法:黑龙江百遗荟文化有限公司
铜铸“金源神龙”,龙身高150厘米,重105公斤,龙身上分别采用阴、阳手法铸有100位共和国将军题写的“龙”字。
熊元吉少将题写“金源神龙”
寿山石雕“金源神龙”,龙体长100厘米,重3500斤,底座上刻有135位共和国将军书写的“大金第一都”题字。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