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 习近平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哈尔滨市级非遗青丝绣传承人郭晓红(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们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不断努力,以不同形式为载体,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青丝秀是用人的头发绣制的绣品,以发代线利用头发的黑、白、灰、棕等天然颜色,以及细柔光滑的特性,综合运用了接针、扣针、乱针、滴针等等几十种针法不同画面灵活运用虚实结合,特别是白描手法的国画,质朴素净,针迹细密,适宜绣制白描人物、山水建筑等,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随意剪发的说法,头顶是最接近于天最有灵性的地方,所以用头发绣佛像敬礼膜拜以表虔诚,晚辈用自身头发绣福寿祝福字或图赠予长辈以表孝心,所以流传至今。
郭晓红
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代传承人
中国流行色协会委员
中国民贸非遗委员会刺绣部副部长
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艺术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手工编织协会 理事
哈尔滨市冰城巧女手工联谊会副会长
哈尔滨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会员
出生于刺绣世家,自幼年时与姥姥姨母学习刺绣,以北方民族少数民族的风俗风情,用丝线绣出美丽的画卷。深受当地群众的喜欢,逐渐练成了比较扎实的刺绣功夫。为了扩大视野,夯实基础,提高技艺,2009年至2013年,郭晓红用四年时间,自费赴苏州拜名师进修深造,加之平时注意积累经验,研磨艺术的不断进取精神,使刺绣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苏州学习期间,事迹曾被《姑苏晚报》和《新华日报》报导。她的作品细腻清秀,意境隽永,受到广泛好评,作品《海东青》《姐弟情》《回眸》等获得金奖,《童年》获得中国一带一路银奖《乡息》《牧场系列》等多幅作品获得银奖。2016年中国中华老字号精品博览会被评为:工匠大师。2017年中国职业技能博览会被评为:工匠大师传承守护 。2018年世界联合国总部巡展“沟通与传承”突出贡献。
2023年哈尔滨市非遗传承人郭晓红参加首届金源历史文化论坛作品展
作品材质:发丝
作品规格:50*70cm
收藏时间:2023年7月
青丝绣的原料主要采用的是少女清秀的长发,经过泡制、洗、漂、软化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依随北方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用人的头发,动物毛发与丝线绣出美丽的画卷。
作品材质:发丝
作品规格:40*60cm
收藏时间:2016年9月10日
作品材质:发丝
作品规格:40*60cm
收藏时间:2016年9月10日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传统手工刺绣慢慢走近世人的眼里,走出国门,不少流派进入了地方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少刺绣手艺人成为了非遗传承人。有了政府保护和助力,有了安心研究传统艺术的传承人,在礼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上,刺绣也获得热捧。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大家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把穿在身上的刺绣、学在手上的传统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观夫郭氏晓红,执艺坛之牛耳,擅青丝之奇绣。其技也,承古韵之遗风,启新时之华彩,卓然独步,蔚为大观。 晨曦初照,晓红入静室,铺绫罗,拈针芒,红丝与青缕交织,心意共才情相融。
于毫厘之间,运精巧之思;在经纬之上,织梦幻之图。丝线过处,山川渐次隆起,峰峦叠翠,溪涧潺潺,仿若桃源仙境移于绣布;人物悄然而生,娥眉婉转,笑语嫣然,恰似尘世欢颜凝于针下。
忆昔青丝绣,源起幽微,历岁月沧桑,几近式微。幸有晓红,怀热忱以坚守,倾心血而精研。访名匠,求绝学,探幽微之针法;历寒暑,忘晨昏,磨卓绝之匠心。
以发为墨,书写历史之厚重;用针作笔,描绘时代之新颜。 其绣品也,非独为装饰之美物,实乃载道之圣器。观之者,感其情,悟其韵,思接千古,神驰八荒。或呈于展厅,引众人惊叹,熠熠生辉;或藏于雅士书斋,供清赏把玩,逸趣横生。
今郭晓红之名,随青丝绣远扬,所到之处,赞誉有加。她以纤纤细手,挽传统技艺于濒危;凭孜孜不倦,赋古老艺术以新生。愿其艺永传,光芒不熄,令后世之人,亦能赏此人间绝技,品那针脚乾坤。
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
三五非遗博览馆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延川大街758号,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也是全国首家民营企业创办的非遗博览馆。馆内设有金源文化展厅(女真史话、满族史话、女真满族史话、金都五帝园、满祖金殿、传世老汤);非遗文化展厅(伟大领袖、非遗传习、百遗荟萃、传世老汤、传统文化:人寿年丰、八仙神通、三星拱照、五路财神、六十甲子);民俗文化展厅(记住乡愁、农村往事、巨源工商、乡村文化、士兵记忆、哈尔滨百年华章);三五百遗荟(传统美术7类:木版年画、唐卡、绘画、剪纸、刺绣、雕刻、编织;传统技艺10类:陶类、织锦、金属、景泰蓝、漆器、雕刻、编织、瓷器、乐器、服饰),来自358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31个省市自治区16个民族)的作品共8888件。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8位(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3位,省级非遗传承人117位,面向社会展现来自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全国罕见,龙江唯一。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走进三五非遗博览馆,实现让非遗走进生活,让非遗之花在文化交流互鉴中魅力绽放!
铜雕: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雕像高5.5米,重3500公斤,大金名将沾罕和金元术雕像矗立二侧
景学勤中将题赠书法:黑龙江百遗荟文化有限公司
女真之魂—海东青铜雕,雕像高5.5米,重3500公斤
铜铸“金源神龙”,龙身高150厘米,重105公斤,龙身上分别采用阴、阳手法铸有100位共和国将军题写的“龙”字。
熊元吉少将题写“金源神龙”
寿山石雕“金源神龙”,龙体长100厘米,重3500斤,底座上刻有135位共和国将军书写的“大金第一都”题字。
百位共和国将军题赠书法“大金第一都 将军文化园”35本“书形石”
来源:三五非遗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