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观察网山西电 1月6日,在运城市新绛县,剔犀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何俊明与三五非遗博览馆王军馆长进行文化交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剔犀技艺传承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
剔犀[tī xī]
剔犀系漆器工艺。一般情况下都是两种色漆(多以红黑为主),在胎骨上先用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积成一个厚度,再换另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有规律地使两种色层达到一定厚度,然后用刀以45度角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
中文名
剔犀
类型
漆器工艺
颜色
以红黑为主
蔺涛,男,1968年2月26日生,蔺相如后裔、大专学历,高级工艺美术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艺术顾问,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新绛县政协常委,新绛民盟副主委,新绛县商会副会长。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
澄泥砚
澄泥砚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传统书法用具之一,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
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是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尤其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澄泥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今日所见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1]
中文名
澄泥砚
产地
洛阳、山西[2]
诞生时期
汉
兴盛时期
唐宋
地位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张宏亮,男,汉族,陶器烧制技艺(平定砂器制作技艺)传承人。
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平定砂器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宏亮与老汤精配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军
砂器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宏亮向王军馆长介绍制作工艺流程
平定砂器烧制技艺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山西平定砂器艺人采用当地特有的优质粘土,经调泥、成型、上釉、晾干、窑烧、熏制等多道工序烧制砂器的社会实践。
2017年11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 平定砂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收录于非遗大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