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21时37分,“中国画海第一人”、北京画院画家李海涛,因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辞世。上世纪70年代,李海涛正是在海南三亚采风时,被我国南海宝石一般的色彩深深触动,开始了研究和创作海洋绘画的历程,这一画就是40年。今年元旦前夕,老人再次来到三亚采风,并最终在这里魂归大海。
最后一次采风 仍在研究渔船与海浪入画
李海涛从事海洋主题绘画40载,走遍中国海岸线。每年都要去海洋城市居住、写生、创作。去年12月下旬,他在夫人肖凯(为新中国海军创始人、大将肖劲光之女)等人陪伴下,再次来到三亚。
李海涛最后一次三亚采风
和往常一样,速写本、相机、画具都成为他看海的标配。虽然老人已经87岁,需要坐轮椅出行,但这一次采风,他还是热衷于跑到渔港去看船,还不断给晚辈们讲自己对渔船、海浪入画的新想法。偶有所得,老人就在扇面上画些小画,将这些探索记录下来。
开辟海洋绘画领域 《海疆万里图》开先河
李海涛二子、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公安美协主席李冬回忆,父亲的海洋创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父亲就在三亚尖峰岭、椰林等处采风,并深深被祖母绿一般的大海颜色所震撼。李海涛不止一次说:“那么漂亮的海水,一定要用中国绘画艺术自己的语言来表现。”
其实,海洋绘画一直是中国画的一个学术空白。中国历史上的绘画作品,在涉及到海水时多以“鱼鳞纹”表现,这种图案化、符号化的描摹,与大海真正的形象距离甚远。李海涛在没有文献可考,没有经验可循的条件下,努力探索海浪留白等技法,将大海的千变万化以水墨方式记录下来。
他的艺术成就,最终凝聚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件表现海疆全貌的作品——《海疆万里图》。全卷共有描绘102个景点,并把春、夏、秋、冬、雾、雪、风的逐步演变画在同一幅画中,开创先河。
为了这次创作,1985年起,李海涛五年中行走了祖国31000多公里海疆,创造了中国当代美术史单幅作品创作周期最长、深入生活时间最长、行程最长的三项纪录。当时陪伴他的这次采风创作的,正是李冬。“在那个凭着介绍信才能住旅馆的年代,我们父子拿着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机构的介绍信,从北至南行走了大半个中国的海岸线,搜集了大量素材。”在这次有主题的行走中,父子俩共同研究、描摹。“不同温带的植物不同、礁岩不同、渔船不同、民居不同、图腾信仰不同、劳动方式也不同,对这些差异的研究逐渐积累起来,最终形成了对我国海洋全貌的独特认识。”李冬回忆。
伉俪情深爱情始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设计
出生在沿海城市青岛,与海军创始人的女儿结为伉俪,开辟海洋绘画领域……李海涛一生充满“海洋情结”。他与夫人肖凯(为新中国海军创始人、大将肖劲光之女)的爱情早已被传为佳话。
李冬回忆父亲早年毕业于河南艺专,一毕业就被派到北京参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的设计。肖凯毕业于前中央工艺美院,当时也常跟随自己的母亲,探访河南厅的设计、建造。两人由此结下姻缘。
相守近60载,肖凯一直是李海涛艺术创作最坚定的支持者。尤其对他从事海洋绘画给予坚定的鼓励和帮助。李海涛的岳父、肖劲光更一直对他的海洋创作给予深切关注,认为,国人虽领土意思强烈,但海洋领土意识尤缺乏。海洋绘画创作,有助于唤起国人的海洋疆土意识。
李海涛创作海洋
夫妻同心 团结两岸约40位海洋画家
创作之余,李海涛与夫人还共同创办了“中国海洋画研究院”,2016年,该院还设立了台湾分院,共团结两岸海洋绘画艺术家约40人。
举办“中国海洋画学术研讨会”,先后在钦州、三亚、厦门、北京举办大型“拥抱蓝色国土”画展,亲自传授海洋绘画技法……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海洋绘画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和探索者。
(原文2019-02-19 北京日报客户端刊发)